高站位   研学情 夯基础 促发展——四知学校本真语文工作坊第34期

忆水若寒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疫情开学后,很多老师感叹,学生的测试成绩太不尽人意了。这样的结果,其实也不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抓住剩余的时间来弥补前面缺失的东西。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要转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要从“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为“这堂课学生提高了多少?是否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学生获得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怎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要高站位,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学生当前的学情,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语用和思维的发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收益最大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学期的第一节公开课终于在张静娜老师的《自相矛盾》课堂上拉开帷幕。张老师在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插图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原本言简意赅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只是学生好像习惯了线上教学以听为主的角色,课堂上参与度不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管洁老师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入手,先理解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再深入人物的思维过程来理解课文。就是疫情期间不能分组讨论,老师牵的痕迹比较多,学生自主完成的有点少。课堂层层深入,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水到渠成。最后学生讲故事是整节课的亮点,学生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语言更加详细生动。当堂完成,效果很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评课时,大家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收获和能力提升展开讨论。老师们打开了教学思路,明确了以后课堂上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思维的发展。</span></p> 一点启示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核心是语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事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会孩子两点: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即为口语交际,下笔成文则是书面语言的达成。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都是语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怎样培养语感呢?一是大声朗读,“字字响亮,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二是大量阅读,现在的孩子都是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读整本书太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养气,诗书改变的是心境,是气质;三是重要的文章要背诵,不要怕孩子不理解,生命的造化总有一天会催它开花;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模仿写作逐步到有创意地写作,最后的语感是表达,是写出来。语文教学的智慧要以不变应万变,不变不是保守,不是守旧,不变是对规律和真理的尊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 语文就是这样,读够一定量,写够一定量,自然就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出口能成章,下笔能成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是对语言另一个维度的理解,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们是一体两面。我们所说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对语言的重新的建构和理解,是基于语言,是在语言中,是为了促成语言更好的发展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字要深入骨髓,浸润到灵魂,那才是化。语文从根本上来说学的不是文字,学的应是语言文字最深层的流淌了几千年的文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语文老师的担当和伟业。</span></p>

语文

学生

语言

语感

课堂

思维

老师

下笔成文

理解

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