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请准备好笔和课堂练习本,开启我们今天新课的学习。今天我们学习主要内容是课本第90--91页例1和例2。</p> <p>一、学习目标</p><p>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p><p>2.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 </p><p>3.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p><p>4.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p> <p>二、自学指导</p><p>请大家认真自学课本第90--91页例1和例2,并思考以下问题:</p><p>(一)1.你怎样理解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p><p>2.这个平均数量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矿泉水瓶的实际数量吗?为什么有的同学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多,而有的比这个数量少?</p><p>(二)1.你怎样来比较他们跳绳比赛的成绩呢?</p><p>2.你为什么应该用平均数比较呢?</p> 三、视频学习<br>现在,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听听老师的讲解吧!请大家做好笔记,需要时可以按下暂停键。 <p>四、课堂小结</p><p>(一)1.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p><p>2.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公式法即平均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p><p>3.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p><p>(二)两个队的人数不同进行比较时,用平均数比较才公平,体现出平均数的意义:即平均数可以表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总体情况,对一组数据有很好的代表性。</p> <p>五、课后练习</p><p>1.完成课本第92页“做一做”;</p><p>2.完成学习与巩固的第73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