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

追光者

<p>  又是一年母亲节,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我一年比一年感触深刻。</p><p> 今天读了很多写母亲的文章,内容均是回忆类型的多,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深深感动着,平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字里行间却无不渗透着深情与真爱。据我判断大多是七零后的作品,有经历、有故事的一代人,有品位、有思想的一代人。而八零后的我,所生活的年代自然是前进了一大步,苦难是基本没有的,回忆里更多的是童年的乐趣。</p> <p>  记忆是零散的,却又是深刻的,就像夜空中的繁星,总有一些星星此起彼伏地闪亮着,点亮了黑夜,装扮了星空,为延伸的道路镶嵌了宝石。我生长在北方,可记忆中老家的那条深邃的胡同,犹如南方的雨巷那般美丽与悠远,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从小我就胆子大,夜晚的胡同没有灯,可是我不怕,常常一个人穿过那道深深的漆黑,到街上找小伙伴儿们玩捉迷藏。在那个胡同里,夏日的夜晚会有好多邻居来到我家的小院,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观看12寸黑白电视机播放的节目。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霍元甲”和“小花”,看“小花”的时候,四五岁的我会哭得满脸泪水。最渴盼的时光就是暑假,因为小姑姑回来了,她会跟我讲故事,教我英语单词。你想啊,这在35年前,是多么新鲜的事。所以我喜欢小姑姑,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因为我会从她身上看到光亮。</p><p> 幼小的我在胡同里穿来穿去,原来,胡同真如时光隧道一般,倏地一下我就长大了。</p> <p>  后来我们搬了新家,妹妹出生了。从此放学后,我就有了“活儿”,别的同学都是敞开了玩,唯有我,走到哪儿,屁股后面都得跟着“小尾巴”。我拉着她到东岗头上够酸枣,到“胡子沟”爬树够桑椹,玩起来那叫一个野。好不容易把妹妹带大了,弟弟又出生了,那就重来一次吧。我背着弟弟和同伴们去地里捉蚂蚱,我们把捉来的蚂蚱放进长长的葱叶里烤着吃,似乎比现在的烧烤还要香百倍。大人们忙了,孩子们没人管,自然就懂事又有材料。自行车哪用大人扶着学,我是推上就走的,想必大家都是。我经常推着“二八”大梁自行车,后座上带着我的弟弟,骑着车子全街跑,连打谷场上有几个麦秸堆我都熟悉的很。那时候街上没有汽车,家中也没有电脑,更不知道手机是啥东西,可是欢乐却是多多的。</p> <p>  最喜欢的还是夜晚的时光,搬张矮桌子在院里,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那时夜空的月亮总是很明,星星总是很多,月色下的晚饭,是多么浪漫和温馨啊。我一边吃饭,一边听爷爷讲故事。说是故事,其实是爷爷的亲身经历。那时候,我就知道有个叫“安子岭”的村庄,爷爷十六岁开始在那里教学,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被爷爷讲得绘声绘色。以至于我后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多少是受爷爷影响的。像“集体食堂”、“挣公分”、“分地”、“文化大革命”……一系列真实的事件,我当时就像听故事一样。如果现在再跟我的孩子们讲,他们会觉得像是传说一般遥远。</p><p> 每到腊月快过年的那几天,我家就格外热闹,因为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都来请爷爷帮忙写对联。爷爷一边念、一边写,我就一边数、一边晾。等客厅和月台上都摆满对联的时候,已近黄昏,满院子的红色墨香隆重的便有了年的味道。</p> <p>  记得小时候,有个男孩经常在我家附近玩,因为不是同班,所以即使常常遇见,也不会说一句话。神奇的是,有一天这个男孩走进了我的生命,成为陪伴我一生的人。童年就是这样有趣,每一天的点点滴滴似乎都在预示和影响着未来。</p> <p>  后来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每次同父母相聚的时光竟然成了我心中珍贵的仪式。我不再是孩子了,不知从何时起,我和父母、爷爷之间的谈话,由“倾听”变成了“交流”。而每次跟弟妹之间的相聚总得提前预约,大家都有了各种各样的琐事,他们不再像“跟屁虫”一样跟着我了。小时候每天干的事,成了现在每天想的事,小时候院子里的明月,成了此时记忆里最亮的一道光。</p><p> </p> <p>  童年是快乐的,就如我此时的回忆。此时我们也应该快乐,因为会成为明天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