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己,更好地驾驭课堂,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p><p> 疫情当前,虽然阻挡了开学的脚步,但学习、教学不能停,教研更不能停。为了让一线语文教师在疫情期间能够充分备课、上课,解决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区进修学校小教部沈文博主任组织城乡一年、五年和六年级语文教师开展了小学语文网络精准教研活动,这为我们提供了足不出户就能在云端共同研课、学习提高的机会。</p> <p> 5月6日晚六时,来自于阿城区实验小学、龙涤新世纪学校、玉泉中心小学和红星两所小学的15名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在组长祁金秀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近三个小时的网络精准教研之旅。</p> <p> 首先,祁老师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进行单元整体解读,她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规划及注意问题。</p><p><br></p> <p> 龙涤新世纪的魏佳楠老师、玉泉中心小学张冬莉老师、实验小学付红艳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第10课《古诗三首》的教学设想。三位老师精心备课,巧妙借助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古诗内涵,运用有效的古诗教学模式,深入浅出,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将听者也带入古诗所描写的意境之中。</p> <p> 实验小学庄微和周颖两位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的教学设想。两位老师饱含激情,从课文的导入到书中关键语句的解读,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借助课件图片和音乐渲染,充分表现出了李大钊的慈父和坚定的革命者形象。</p> <p> 红星中心小学方秀杰、红星北赵小学赵晓红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第12课《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不好理解,赵老师匠心独运,从导入开始,就选取了孩子们见过的阅兵场面,巧妙引入课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p> <p> 实验小学王艳秋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第13课《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设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王老师采取“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以关键问题为主线牵动整篇文章的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充分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p> <p> 龙涤新世纪学校的曾祥平老师分享了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一课的教学设想。她不仅教给学生方法,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敢于当众表达的勇气和信心,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p> <p> 玉泉中心小学的万常春和张芳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习作《心愿》一课的教学设想。两位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p> <p> 龙涤新世纪学校的宋彦玲和李明远两位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语文园地四》的教学设想。两位老师注重学生的交流和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有效进行拓展和延伸,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p> <p> 在整个教研过程中,团队每一个人都能够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呈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回顾整个教研过程,老师们也有一些困惑,实验小学肖颖老师对此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并将她整理的内容和大家做以交流。</p> <p> 最后,进修学校沈文博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做专业引领。她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这样的评价:“本次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有新意,有不同,老师们抓住了研究的问题,找到了研究的路径,展示了研究的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又生成新的问题,引领着老师去更深入地思考,这样的教研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沈主任的点评与指导让每一个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都受益匪浅。</p> <p> 网络精准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钻研,不断探索,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独行快,众行远”,教育是一条漫长的曲幽之径,让我们同研磨、共进步。</p><p> </p> <p> 特殊时期,线上教研——共享教育智慧,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