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来,读书,打字</p> <p>邶风•日月</p><p>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p><p>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p><p>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p><p>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p><p>【通译】</p><p>日啊月啊,(总是)照临着大地。可是像这个人啊,(却)到了不来旧处(我这)的地步。(他)什么时候有定规(合常规的举止)?为什么不来顾念我?</p><p>日啊月啊,大地被你覆盖(笼罩)。可是像这个人啊,到了不来和我好的</p><p>地步。什么时候他才能有点合常理?为什么不与我回应?</p><p>日啊月啊,出自东方。可是像这个人啊,没有什么好言好语(或说得好没做好)。什么时候他才能有点合常理?使我可以忘了(忧愁)。</p><p>日啊月啊,东方那儿出来。父亲啊母亲,养我不到终老!什么时候他才能有点合常理?他总不依照正道回应我!</p><p>【猫歪歪】</p><p>通译完全诗,感受如下:</p><p>1.全诗对比、疑问鲜明,情感浓郁。以日月有恒有常循正道来对比人之无恒无常不循道。这种起兴与《关雎》《桃夭》的与诗意同向的起兴不同。</p><p>连用两个问词“胡”“宁”构成两个问句,大概也是郁闷之至抑制不住不平之气了,至于怨到父母不终养自己(不然不用受这苦),大概也是呼告无门走投无路了。情感很浓郁。</p><p>明明是自己不能果决,却怨天地恨父母,深陷情感泥淖。所以情感是真浓郁,但非浓烈。多读,压抑得很。</p><p>2.情感上既愤愤不平于不被顾念相好回报,又殷殷期盼于男人能有定有恒循正道,真是矛盾啊!但,谁能说情感本身不是一笔复杂糊涂账呢?得不到么想得到,得到么就猖狂,患得患失者有之,虐之更爱之者有之,不爱而求爱者亦有之。《诗经》真是给我们展现了各种婚恋情感形态。已婚的,如《氓》中“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能幡然醒悟者,如《江有汜》中直指失去我你将“有悔”者,如《燕燕》中“觏闵既多,受侮不少”“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忍辱含忧苟且偷生者。未婚的,如《野有死麕》中“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有女如玉”“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欲拒还迎两情相悦者,如《行露》中斥骂强迫婚姻者是毁屋钻墙的雀与鼠、坚定立场“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拒不从嫁者。从情感的丰富性来说,我以为只有《燕燕》与《日月》可以并肩,其它的都是明朗直接而不纠结矛盾的。从揭示人性上看,揭示复杂性,也许更有意义?</p><p>突然想到某种社会现象: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处于被伤害的一方反而依赖与维护施害的一方。凶残的抢劫犯反被人质依赖和维护、视为命运共同体。是不是很奇怪?</p><p>作为男权社会中的男性附属品的没有独立地位的女性,产生被虐被弃却依赖与维护的情感,大概也是如此?</p><p>《左传》中有说庄姜极美,然而没能生孩子,卫庄公后又娶了其他人,宠幸嬖妾溺爱其子州吁,卫庄公活着,庄姜没受宠,卫庄公死了,庄姜一心一意培养卫庄公给她过继的儿子,等卫恒公继了位,又合力斗乱道的州吁。你看,庄姜的情感是不是很奇怪?全力维护的不正是伤害她的卫庄公及卫国吗?</p><p>到底是社会环境让人情复杂,还是人心本复杂所以情感也复杂?</p><p><br></p><p>【附录】</p><p>◎ 乃 nǎi 可是,然而 </p><p>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p><p>◎ 冒:盖蒙 </p><p>下土是冒。——《诗·邶风·日月》</p><p>善恶相冒。——《汉书·翟方进传》</p><p>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p><p>复也,酬也,答也。【诗·郑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礼·郊特牲】报本反始。【注】谢其恩之谓报,归其功之谓反。【史记·范睢传】睚睚之怨必报。</p> <p>歪了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