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麦积扶贫随笔(二十五)

<p>  转眼已是五月,去年5月11日一纸文件,一张车票,一个行囊,就来到这个常驻的麦积,想起也是感慨万千,这个可以下回再写!</p><p> 今年五一假期过得还算充实,扎实地陪了陪老婆孩子。当然,五一的麦积几乎没有休息,省市的检查督察不断,区镇领导们依然像热锅上的蚂蚁,操不完的心,安排不完的事。下面的干部却像热锅里青蛙,麻木着,疲劳着,等待着,甚至盼望着来个痛快!</p> <p>  在今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都搞得热火朝天!四月份曾有幸走了几个村(五龙镇温家坪村,渭南镇刘沟村,麦积镇红崖村,党川镇花庙村),所见所闻还颇为深刻,加之自己在李家渠的一些想法,趁着有点想法赶紧予以记录。</p> <p>  <b>一是既要“重里子”也要“顾面子”。</b>曾经我一直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多干些实事,修个排污渠,修个柴草集中堆放点,硬化下巷道之类的。毕竟每个村的整治经费有限,好钢自然要用在刀刃上,我也是这样积极像村上建议的。但是近期走得这几个村,让我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几个村,从入村到村委会这段路,要么有着醒目的村落标志,要么有着特色的园林景观,要么是文化的宣传墙体,加上干净的道路和整齐的房屋……就是区区一段路的观感,也会让人惊叹不已!人的第一感往往很重要!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段路基本就代表了整个村的形象!因为它,我们也愿意相信整个村庄的美丽和整洁。其实,“里子”和“面子”并不是冲突的对立,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虽然以“里子”为本,但一定也要顾点“面子”。虽然填好“里子”才能撑起“面子”,但是美化了“面子”也才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来填充“里子”。</p> <p>  <b>二是既要“治眼下”也要“管长远”。</b>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场革命。短时间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会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就长远来看,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还是需要目光长远一些。一方面乡村治理离不开好的规划。柴草堆放点、畜牧养殖点、废旧车辆集中停放点的规划安排、空闲用地的绿化美化、休闲文娱场所的设计建设等等。这一点河西地区的农村普遍做得较好,当然河东地区受地域限制,如何合理利用空闲用地也是一门值得思考的学问。但是至少应该划出一片养殖区域鼓励农户科学发展畜禽养殖。另一方面农村垃圾处理值得深思,现阶段各村大多采取“户集中,村处理”的模式,村落卫生有很大改观,但是垃圾处理依然是简单粗暴的填埋甚至是乱倒进山沟,省时省事省钱。长远地看,这种处理模式会留下很大的隐患,由于农村垃圾尚且没分类,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杂,简单粗暴的处理将会留下新的污染隐患。因此还是得鼓励社棠镇大多数村所采用的“第三方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处理的模式”。</p> <p>  <b>三是既要“多教育”也要“受约束”。</b>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很大的精力在于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说到底这是一个生活习惯和思想认识的问题。每次清理开始就能听见大喇叭上淳淳的教导声。当然习惯是逐年累月形成的,想要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是有了一定的约束就会事半功倍。没有约束,柴草清理和乱搭乱建只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村民自治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约束机制。应该合理利用村民公约,发动群众共同监督共同治理,为了建设更好的家园,教育是语重心长,攻心!约束则是清规戒律,守身!</p> <p>  <b>四是既要“追时尚”也要“留乡愁”。</b>现在的农村建设越来越城市化了,追求现代,追求时尚,但是在花庙村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是国家之基本,我们的祖辈大多来自农村,当我们厌倦城市的时候,多么希望看见乡村的那抹熟悉的寂静与乡愁。依山就势、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古村落、古民居更会体现一种原始美、别致美。加上城市中已经缺失的家族、祭祖、治本这些传统的文化,更显得乡愁的弥足可贵!还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自发性、草根性的活动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保护!</p><p><br></p> <p>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更好的就是挖掘特色,因地制宜,展示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永远是最美丽的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