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都没有思考过

毛歌

<p>【1】</p><p><br></p><p>“快感”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呢?它所需要的条件,我们不管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又是什么?我深信一个人在金色秋天的森林里散步,所获得的喜悦绝不是快感两个字可以形容的,如果有人用快感这个词来描述我们在一大片森林里徒步,然后坐在岩石上享受旷野的生活,这会让我们觉得好笑。那种和季节变化相处的幸福直达内心的宁静。快感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快,一晃而过,一闪而逝,第二是感觉,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感觉,不会和内心的幸福发生关系。幸福是一种持久的生命品质,即使一个人面迎艰难困苦,他也会焕发出幸福的样子。我们在欧洲旅行的时候,在济慈写《秋日的颂歌》的温彻斯特,沿着伊卿河翡翠色光芒铺就的岸边小路行走的时候,你不会说那是一种快感。在埃及,逆尼罗河而上,直到阿斯旺,一边是真正的沙漠,朝向远方,一旦踏足就可能让风沙掩埋自己的撒哈拉沙漠,一边是清澈的河水,帆船的桅杆上歇息着和平的鸽子,哪怕它们盘旋于夕阳的背脊上,也会再一次回到桅杆,要在圆鼓鼓的还冒着热气的太阳完全沉没在远处之际,鸽子才会消失在夜幕里。在阿斯旺甚至夜色都是瓦蓝的旷野里,你压根儿就不会用快感两个字来说明你的存在状态。我记得在阿斯旺的时候,突然间明白沙漠征服者漫长跋涉的真正意图,他们不只是为了绿洲的发现或者告知世人他们走过多少困厄的地方,那会有损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是为了体验那个叫做内心世界的生活,那里是思想的湖泊,是思考的山峦。</p><p><br></p><p>【2】</p><p><br></p><p>罗素曾经批评我们至死都不愿思考的生命形式。快感是思考的敌人,就此而言,我们被感觉俘虏,并且依靠感觉来打发时间。快感使得我们失去了了解生活的重要机会,以至于我们把生活的一切都等同于快感——,这种巨大的危险性,并没有被多少人认识。原因很简单,我们只有快感而没有思考。要在今天寻找一个有思想的头脑比寻找真正的活着的狮身人面像更难。我在埃及旅行的时候,就曾站在狮身人面像不远的地方,多年前,那里有河流,有划船的桨声,有触及岸边的涟漪。</p><p><br></p><p>正因为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被快感所挟持,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的一切事情的时候,变得浮躁不安,变得没有耐心,忍耐和坚毅的美德被嘲笑和讥讽。要期待一个人如何像一棵松树一样缓慢成长,会不切实际。人们追求迅速成功一夜暴富,被各种人生的赢家所影响而带离开他们原本的生活所在。如果走路也可以挣钱,那么那些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人就可以放下锄头,尽管在田坎上走来走去就好,任由杂草丛生良田荒废。你不觉得这是对于劳动的亵渎吗?人类至今的一切成就都有赖于艰辛的劳动,从玉米的收割到高山茶的采摘。如果你觉得关于劳动的理解并不深刻,我会建议你去朗读纪伯伦的《先知》,仅仅是其中关于劳动的诗意的哲学的话语,就足够让我们远离所谓的快感,今天我们通过刷屏带来的快感如果和金钱牵扯在一起,就是在动摇文明历史的基础,而鼓吹好逸恶劳,这种鼓吹是一种犯罪,应该绳之以法,如果按照古老的法则,应该脱去衣服,冻僵在寒风中,或者接受鞭刑,留下一些印记。而如果以为“说说”就是思考的全部的话,那么,我们在不久的时候,将面临没有思想力量的躯壳,也就是说,我们也许都是一些行尸走肉。我们被200个字限制了,要知道,当我们描述美好的生活和金色的阳光的时候,我们得动用一本字典里所有的字词,婴儿的一个微笑就值得我们用千言万语来赞美和保存。难道在歌颂我们的母亲的时候,词不达意和言辞不够会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吗?</p><p><br></p><p>【3】</p><p><br></p><p>“你们劳作,故能与大地和大地的精神同步。”</p><p>“在劳动中热爱生命,便是通晓了生命最深的秘密。”</p><p>这是纪伯伦的思想,这种经典具有一种拯救我们存在的力量。我们今天沉湎于快感和一个吸食大麻鸦片的人没有丝毫差别。当我试图通过“说说”去描述蜿蜒的山路和到达牛津那种古老石墙的巷子的体验的时候,我发现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不加思考随意说说,第二个是认真遣词造句。前面那个方法实在太过容易,变成了另外一种快感,而后一个办法则无异于酿造真正的高纯度的米酒,——这才是思想的光芒所在。这种思想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内心,见证我们的生活,并且让我们充满生机,而不仅仅是浮光掠影的快感。</p><p><br></p><p>我不担心这个时代依然有伟大的思想者的出现和他们的力量所在,那么,我担心什么呢?我担心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会以快感来概括生活,会漠视思想本身。要知道,没有思想的生活是枯燥的,正如没有灵魂的生命,没有精神的文字。罗素说“至死都没有思考过”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啊?</p><p><br></p><p><br></p><p>(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