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月1日,我接到了市教研室万静主任的通知,要为延期寒假录制公益课堂。</p><p> 接到通知后,内心是忐忑的,全市那么多六年级语文老师,选了我们三个,另两位又是大名鼎鼎的西苑张林杰老师、旗城李翠萍老师,与她们同台竞技,心里真的是没有底气。然而,既然接了任务,便努力将它做好。</p><p> 犹记得刚开始录的第一节课,没有教材,没有教参,甚至不知道网上到底哪个版本的电子课本是正确的,就这样多方面搜集资料。在备完初稿的时候,神通广大的车站小学李万芬老师不知从何处寻来了电子教参,我一看,心中惊悸,因为我所找的资料上《寒食》的主旨是讽刺,而教参则是歌颂,截然相反的主题,便一面感谢及时雨万芬老师,一面重新修改自己的课件,还好及时,否则便是误人子弟了。</p><p><br></p> <p> 从来没有过的授课形式,也让我摸不着头脑,只能做好教案,去亲戚家打印出来,将所有内容背下来,以防中途脑袋短路,卡壳,即使是这样,35分钟的课依然是录了两三遍。然而回去一看,原本正常播放的视频录出来却是不动的,而且有几处停顿,怎么办?重新录?这对于刚开始谈“疫”色变的严格管控,出门是真的冒着风险的,只能找表弟编辑了,表弟整整弄了将近一天,我才觉得完美。播放的时候,看到家长的留言,心里便如一块大石头落了地。</p> <p> 原以为只是录一周,没承想,竟这样成了我们的工作常态,一晃13周已过……</p><p> 犹记得,录习作指导课《心愿》的时候,和我们的备课组长张林杰老师反反复复磨课三遍,最长的一次,我们深夜探讨了1个多小时。张老师从整体框架到标点符号,从单元主题到语文要素,给予我全方位的指导。</p><p> 面对五花八门的修改符号,怎样将它们统一起来讲给学生听呢?先想到了一直研究习作的旗城刘霞校长,她说没有统一,但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新版三年级教材学习过。于是我便联系铁广霞老师请教,然后从网上找到了电子课本,之后又将四、五年级的电子课本都找了,果然,四年级也有涉及,于是又请教张凤杰老师,一起商讨,张老师说:“你这掘地三尺备课的劲头真是无敌了。”课播出之后,看到前辈开发区邓建超老师的肯定以及家长的赞赏,便觉一切都值得。</p><p> </p> <p> 犹记得,录制完《第四单元复习课》的时候,市教研室万主任在审核的时候,问:“你这个‘鼎’第二个义项‘大(叠)’,这个‘叠’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没有这个字。”并发了图片。“词典在学校,我没有看。这是新华字典的解释,我在讲解的时候解释了。”万主任说:“孩子们做的时候会不明白,以后要注意。”万主任以生为本,治学严谨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p> <p> 犹记得,准备《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书写提示部分时,想将楷书四大家的作品都让学生欣赏一下,便找全了五、六年级所有电子课本,然而截图下来却不清晰 ,只能让朱琳琳、武玉亮老师拍照发给我。</p> <p> 犹记得,因为课件上拼音的不规范,请教一直任教低年级的时永超老师如何打出规范的拼音,张林杰老师也发来拼音的模板。是啊,屏前20秒的停留,背后可能是半天的打磨。</p> <p> 到现在为止,我共录制7节课,录课期间,凌晨12点之前没睡过觉,一遍遍修改,一遍遍试讲,只为呈现在8000多孩子眼前的都是精品。</p> <p> 在这期间,只觉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因老公是警察,工作很忙,照顾孩子的事情全部落在自己的身上。平时每天还要统计打卡,观课,直播,批改作业、反馈作业情况,检测,家校沟通等。有时忙起来,常常顾不得做饭、看孩子。孩子还没上小学,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看到每天忙忙碌碌的妈妈,她总问:“妈妈什么时候忙完,陪我玩?”我总是说:“快了快了,你先自己玩一会儿吧!”就这样,孩子自己一呆就是一天,两天,三天……直到录课完毕。然而比起屏幕前8000多孩子,这点小小的牺牲便不算什么。</p><p> 录课期间,虽辛苦,却满载一路收获:从之前只会讲记叙文,到现在古诗、习作讲评课、复习课、语文园地各种课型都可信手拈来;课件从之前花里胡哨、冗杂到简洁美观,还有点技术含量;学会了希沃白板5的使用,学会了基础的视频剪辑;学到了张林杰老师的一丝不苟,学到了万主任的以生为本,学到了其他老师的有疑必究……</p> <p> 下周起,录课改为由市直学校分年级录制,我们可以暂时休息,然而张老师说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为录课进行课程设计以及总复习的课时规划。虽然孩子们学习网课的热情减退,然而,每一位录课老师严谨的态度,认真的初心依旧,只为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