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 母亲节

樱桃

<p> 1. 金 针 菜</p><p> 故乡在重重大山的褶皱里,地无三尺平,没有一分水浇地。全庄十几户人家,纯粹靠天吃饭。纯粹得如同头上蓝格盈盈的天。</p><p> 沟对面的干山疙堵上,却有四奶奶家种的金针菜。淡金黄淡金黄的花。嫩绿嫩绿的花骨朵,缝缝儿露出一点点淡金黄淡金黄的颜色,美好得没有言词形容。晌午吃和和面,放进金针菜的花,金针菜的花骨朵。四奶奶家的娃娃们,端上饭碗在硷畔上显划。他们咽一口饭,全庄的娃娃们咽一口唾沫;他们嚼一口饭,全庄的娃娃们淌一口涎水。我,就是那全庄的娃娃之一。</p><p> 金针菜能吃的时候,头年冬里的腌酸菜已经吃完,新菜还没下来,各家的婆姨娃娃正遍山二洼挖苦菜。</p><p> 那碗面,至今想来,都是世界上的至美之味。</p><p> 从此,喜爱上金针花。</p> <p> 2、黄 花 菜</p><p> 一直以为,金针菜就是黄花菜,黄花菜就是萱草。然则不然。金针菜等于黄花菜,黄花菜却不等于萱草。萱草有好多种,黄花菜只是其中一种,是唯一可以食用的一种。</p><p> 但是,鲜黄花菜有毒,只有干品可以放心食用。</p><p> 四奶奶一家大小十几口人,吃了鲜金针菜和和面,却安然无恙。这是老天慈悲,怜爱苦焦的山里人。也是怜爱我这山里的娃娃,不至使我对金针花心生畏惧。</p><p><br></p><p><br></p> <p> 3、忘 忧 草</p><p> 《博物志》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p><p> 显然,古人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部分代整体:用可以吃的黄花菜,指代了所有的萱草,萱草因此别称忘忧草。</p> <p> 4、萱草花——母亲花</p> <p>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经疏》:"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代孩子要远游时,就会在母亲所居的北堂前种下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因此,在母亲节传入中国之前,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并衍生出"萱辰——母亲的生日";"萱亲、萱堂——母亲的别称"等词语。</p> <p> 5、没有母亲的母亲节</p><p> 唐朝诗人孟郊有一首诗,叫《游子诗》,为世人熟知。诗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p><p> 这首诗,我不大敢读。尤其"慈母倚堂门"一句,读来心碎。</p><p> 那年暑假,母亲已卧病一年有余。结束了二十多天的探望,我要返回千里之外的单位。那天早晨,我迈出大门,偶一回头,母亲倚门站立......母亲,已近一年不大下床了。我的泪,瞬时溢满眼眶。猛一回头,只哽咽着说出两个字:"回去。"母亲虚弱地说:"照一照。"我再不敢回头,不敢说话,逃也似快步赶路。怕母亲难过,哭泣到就要放声,却又不敢耸动双肩,只是憋得气闷。不曾想,这一别,竟成永诀。我和母亲的这两句对话,竟成了今生我和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送我远行,倚门而立的母亲,竟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身影。</p><p> 门,在,却没有了倚门而立的人;萱草花,在,却没有了接受的人;母亲节,在,却没有了可以祝福的人......</p><p> 没有母亲的母亲节,好不难过。</p> <p>  6、母亲节,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p><p> 如今,我也是一位老母亲。</p><p> 我来倚门。</p><p> 我来接受康乃馨。</p><p> 我来接受祝福。</p><p> 天下母亲,就这样世代绵延,母亲节,才会永远都在。</p><p> 祝愿天下母亲,节日快乐!</p> <p>后记</p><p> 今年的母亲节,两个孩子送上了康乃馨;送上了散发着淡淡香味的谭木匠古夷苏木精致木梳;送上了祝福。带回了切好的新疆蜜瓜、妃子笑。</p><p> 孩子们帮我剁馅,和我一起包饺子,陪我聊天。儿子在手机上替我打理好了移动送礼事宜;儿媳手把手教会我用"美图秀秀"拼图。</p><p> 我是个凡俗之人,很享受红尘中这琐屑的幸福。</p><p> 今日的寻常,站在岁月的另一端回望,穿过时间的烟尘,它显得弥足珍贵。</p><p> 这个母亲节,幸福满满。</p><p> 谢谢我的两个孩子。</p><p> </p><p> </p><p><br></p><p> 下面的三张图片,是孩子们送的礼物。</p><p><br></p><p> 文中萱草花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