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颐和园的前后山和东西两侧,共有六座城关,分别为:<b>文昌阁城关、宿云檐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千峰彩翠城关、寅辉城关和通云城关</b>。有装点和防护的双重作用。 文昌阁城关与宿云檐城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意寓:文东武西,文武辅弼。苏州河南北两岸的寅辉城关与通云城关,守护买卖街东西两边,意寓:朝露夕云,万世平安。山顶的千峰彩翠城关与山脚的紫气东来城关上下呼应,意寓:祥瑞降临,诸事吉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 文昌阁城关</b></p><p><br></p> <p> 文昌阁城关位湖东堤,现存城门为清光绪时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两层主阁,中间供奉文昌君铜像及仙童形像,旁有铜骡一个,传说为帝君乘骑,极富特色。文昌阁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是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中最大的城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三重阁高耸于东堤之上,再次投胎转世已严重缩水。</p><p>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三生石上凤九的婚缘上刻就是这文昌帝君,至于最后成否,未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 宿云檐城关</b></p> <p> 宿云檐城关位于园西北部,北如意门南端,北面额上为乾隆皇帝御笔所书的“宿云簷”三字。宿云檐译意:白云出没檐间。宿云:白云出没的意思。贝阙译意:壮丽的城关。俗称关帝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重阁,城楼内供奉关羽银铸塑像,光绪年间重建改为亭式建筑,现亭中的银身已被木牌位替代。与文昌阁一东一西,一武一文遥相呼应。檐北有古树一株,为乾隆时旧物。</p><p>关羽为西蜀五虎上将,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历代推崇因其忠勇为帝之所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紫气东来城关</b></p> <p> 紫气东来城关位于万寿山东麓山脚,从东宫门向北去谐趣园的途中。上有重檐城楼,砖雕城堞。乾隆时期建。额为乾隆所题。南侧城额“紫气东来”,取老子出关典故;北侧城额“赤城霞起”,登城可望谐趣园池榭。</p><p>紫气东来译意:有圣人和祥瑞降临。</p><p>西周函谷关尹喜在此候老子,得《道德经》,悟出真谛,修成大道,成为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在升天之前,来到老子故里,并把自己的躯体留在这里,让自己的忠魂永远守护恩师的家门,以报答五千至言教诲之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千峰彩翠城关</b></p> <p> 千峰彩翠城关位于万寿山顶东侧北山脊,为光绪年间所建。城关坐北朝南,小巧别致,城楼为歇山式顶,城基高5.5米,两侧有城墙。是护军维护园内安全的一个瞭望口,亦是观景佳地。是颐和园内唯一修建在山上的城关。</p><p>千峰彩翠译意:群峰绚丽多彩。</p><p>当年此处是赏景和观园的绝佳之地,现在树木已经长高了,隐与林木间很难发现,我也是多次才找到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寅辉城关</b></p> <p> 寅辉城关位于四大部洲东侧,城关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上的路上关口。</p><p>寅辉译意:迎着黎明的朝辉。</p><p>挹爽译意:挹来西风之爽。</p><p>登此城关可尽赏苏州街一线美景,可见此城关当初的作用是守卫与安保,保证乾隆爷陪其母后乘船游买卖街游玩安全和园北一线的观察预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通云城关</b></p> <p> 通云城关位于苏州街的西头,建在后湖岸边的小城关,目前十分破败。城门洞上方石刻“通云”二字,为一亭式建筑,此城关与苏州街的东部陆上关口“寅辉”城关,遥相呼应。</p><p>通云译意:通向云霄</p><p>此城关地处较偏,需进入苏州街才能观得,多数游者均不得见,这也是它得以保存没有遭破坏的原因,所以说呀,做人也同样需要低调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