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素简,心种桃花

知秋

<div><br></div>随手翻开的书上清清淡淡几个字“我心素已闲”,看似清幽孤绝,在一个人的山河岁月里浅喜深爱,喜气安稳,曳动着自己的风情同风烟俱净,以静笃之心相约于岁月中优雅的老去。<br><br>由清丽的散文里感知夏日的风,飒飒而舒爽,倾心的文字悠悠诉说自己,却说出我的心思,素未谋面却是知己。你说:真正的写作者内心饱满而丰盈,但真实的生活中过分的羞涩或笨拙,羞于表达,人前寡言,低温,淡定,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是的,爱文字的人多数情绪别无居处,寂然轻拥着一个人的时光,只以一颗敏锐纤细的心,于文字里张狂凌厉,或千回万转活色生香。将如莲的心事婉约于指尖,落笔在流年的素笺,晕开浅夏醉人的馨香。<br><div><br></div> <div><br></div>四季更迭,向来婆娑,兜兜转转。一汀烟雨,在梦回处一倾而下。绯红的心事,在素净里,渐渐丰盈,只剩下禅意的静美。<div><br>时光流转,忽而浅夏。陌上风景,始终以嫣然的盛放,渲染着似水流年的明媚。轻轻拨开岁月的栅栏,听风轻轻诉说,听落花呢喃。不知是风的惆怅,还是落花的忧伤,不经意,便将那些即将遗忘的疼痛,或是快乐惊扰。种种掺杂着五味杂陈的情愫,便在静默的凝望里氤氲开来。<div><br>还好,我不曾离开,时光亦不曾辜负过我,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静坐在浅夏茵茵的时光里,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便不问嘈杂,只与鸟鸣草木清欢。听百年轮回的往事,轻轻拂过流年的弦,迸出清脆而绵延的清音。尔后,在那一弦清音里,遇见最纯粹的自己。<br></div><div><br></div></div> <div><br></div>我以素心对生活,也不厌人生百态,心里少了以尊卑贵贱的一把尺去度量人事,多些悲悯,心静了很多,虽然没有超强的感悟力,但以文字修行,或多或少能使自己思路偏颇时及时自省。<br><br>蒋勋说,读《红楼梦》就像读佛经。看作者把高及权贵低到庶民的种种角色调遣于笔下却心怀悲悯,不媚不鄙,这才是文学者的最高境界。读文学作品也要有这样的心境,才能生长出这样的智慧,不然那么多读《红楼梦》的人怎会定位它是一部爱情著作。<br><div><br></div> <p><br></p><p>文字亦可成就个性,写字的人必然离不开阅读,读的多了就会慢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也因了文字去了解作者。我只把文字气息相投的人作为知己,淡淡相知,更是一份清雅的疏离尊重。也不去迷恋追崇,毕竟契合的只是思想里的某一段路程,文字的个性一样需要自我。</p><p><br></p><p>扬着灿烂的夏风,吹落暮春的花,我以素闲之姿,心种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愿意把这份美艳用于描绘翻覆在文字里那些古今的笔墨精灵。他们笔下的文字风情艳丽成桃之夭夭,而如遇到赏花之人,再遇恰恰一缕春风俏点香芯,那灼灼动人之艳,与懂得赏花之人交相映衬,便是人面桃花的韵味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