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原创)

笠翁

<p>父亲是个勤劳的人。刚解放那阵子,大伯二伯在外面革命,家里分了不少的地,我家雇了五、六个干活的,父亲8岁就带伙计干农活,使牛耕地耙地种地样样会,割豆子割麦子都得带头,因此父亲是村上的好把式。父亲15岁在临沂上速师,50多里路每星期步行回家一趟,帮爷爷耕种收获收拾家务。那时穿的是粗布衣服,自种棉花,自己纺线,父亲一边学习,一边跟奶奶学纺线学,织布,学缝制,一家六、七口人穿衣用布用线,就是由奶奶、大姑、二姑和父亲亲自完成。我小时候已经不怎么穿粗布,但纺车还在,父亲纺线的习惯还在,我和姐姐还经常帮父亲把棉花絮用高粱杆卷搓成桶,父亲则摇动纺车把棉花筒纺成线。父亲纺线动作特别快,右手转动纺车,左手捏住棉花筒均匀的抽拉成线,“嗡、嗡、嗡”的纺线声回想起来至今还感到很熟悉很亲切。</p><p> </p> <p><br></p><p> 包饺子也是父亲的拿手好活,我和姐姐两个擀面皮都擀不上父亲一个人包,父亲包的饺子叫两把捂,特别快,左手抓饺子皮,右手用小勺抹馅,紧接着两手一捂,盖顶上一扔,一个个饺子就这么成了,跟放快镜头似的 。</p><p> </p> <p><br></p><p> 据说父亲小时候学习很用功。旧时夏天蚊子特别多,天一擦黑蚊子碰头打脸,“嗡嗡”声如纺车声,村里人晚上都带着蓑衣蒲扇到村外场上凉快,父亲则把马屋子(一种宽面板凳)、油灯搬到蚊帐内看书,或者点着爷爷用栗花编的蚊香坚持学习。父亲自修音乐、美术,会拉二胡、京胡、坠琴、提琴、月琴等多种乐器,小时候父亲周六回家我一定讹着父亲吹着口琴乱蹦一气,美其名曰跳舞,那时各村都有文艺宣传队,父亲经常自写词谱曲,亲自拉琴领唱,回想起来真是幸福。</p><p> </p> <p><br></p><p> 父亲喜欢写写画画,他有很多日记本,上面抄满了历朝历代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名家典故,并在每页的空白处手绘动、植、人物,风景等各种插图,还有许多漂亮的篆字,如:春色满园、江山多娇等,村上的姑娘准备嫁妆要紧的是绣门帘、枕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都改成找父亲写,黑色的篆字写在鹅黄色的枕头上还真比绣的既省功夫又美观。父亲的隶字很美观,闲暇时,父亲找出红色、黄色的光谈纸裁成长幅,用黑色的隶书抄写毛主席诗词,名人古诗,再亲自裱好挂在房中。至于学校各班级的学生专栏及报头都有父亲用各种颜色的广告色画成,父亲勤勤恳恳,乐于奉献。</p><p> </p> <p><br></p><p> 父亲擅长书法,村里谁家有喜事,过春节贴春联,村里拥军拥属写大匾,都少不了找父亲,想着求人不容易,父亲总是自己准备红纸墨汁,嘱咐喜主到时候只管来取就是。</p><p> </p> <p><br></p><p> 春节有一项民间艺术龙拿珠,我们村的龙技很出名,尤其龙衣画的逼真,那可时父亲的杰作。</p><p> </p> <p><br></p><p> 父亲工作很认真,周一到周五住校,周六周日两天在家处理家务,周末晚上一定反校,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姐弟几个从来没有因私事请假的习惯,以至于到了父亲病重期间,动手术住院我们姐弟都没有请过假,在最需要子女照顾、安慰的时候我们却不在父亲身边,想来心酸后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们没有尽到孝道,终生的遗憾。</p><p> </p> <p><br></p><p> 16岁父亲参加工作,当时教的是识字班,年龄个头都比父亲高的大龄学生,父亲教的严肃认真,大学生们非常敬重这个小老师。父亲语文、算术、政治、常识、音体美全一个人琢磨着上,每周五下午给学生读小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当时来说教学方法是新颖的。节日里父亲自己写谱子填词给学生排节目,学生的学习生活搞得很丰富。父亲的篆字写得很好,经常的,村上的姑娘媳妇找父亲画枕头、社衣,节约了不少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p><p> </p> <p><br></p><p> 对贫穷的学生父亲比对我们还疼爱,有个叫王守信的,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人口多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父亲就让这个学生跟自己吃住在一起,直到小学毕业。</p><p> </p> <p><br></p><p> 父亲生活上很会打算,全家七口人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生活竟然搞得很好,在当时落后的七、八十年代,我家每个周末能吃上一顿水饺,一家人穿着缝纫机做的不带不定的制服,这在当时是很叫人羡慕的。</p><p> </p> <p><br></p><p> 父亲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优秀学生特别多,不对师长,财政所长,乡镇书记等遍布各个行业,但父亲从未因个人私事找过学生帮忙,老一代就是这么大公无私,品德过硬。</p><p> </p> <p><br></p><p> 父亲前半生连感冒都未有过,59岁却得了癌症,病重的父亲很痛苦,大碗的喝中药,一次次的化疗,就连年轻时医生查雪丝虫往耳朵上轻轻扎一针都要惊恐的昏过去的父亲却要一次次地打针,但父亲表现的很顽强,从没有表现出来痛苦,甚至没有过一次呻吟,当听说来看他的学生已到大门口,父亲竟然哭出了声,我至今不了解父亲此时的感受。</p><p> </p> <p><br></p><p> 科学证实人是有灵魂存在的,25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不知道地下的父亲能否看见,也不知父亲每天都在做什么,还像刚退休的那几年早上4点起床清理鸡栏猪圈上菜园6点回家吃饭?给我们读一段报纸或讲一个典故再睡午觉?下午默默忙碌在南岭、河北还是东胡的责任田?阴雨天气再去用雷草搓一捆一捆的绳子或是用一根横棍搭在两条高凳上用麦秸秆的栅子?累点忙点都不要紧,只要父亲不寂寞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