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照旧先上行程:</p><p>D1, 5月1日,广州-湛江西(水鱼号D7457),西站租车,市区半日游。</p><p><br></p><p>D2, 5月2 日:市区家——徐闻曲界菠萝的海——白沙湾——中国大陆最南端灯楼角,海边露营。</p><p><br></p><p>D3,5月3日 ,上午南极村活动——迈陈市场——粤盐雷州盐田——乌石天成台,宿乌石。</p><p><br></p><p>D4,5月4日,雷祖祠——雷州西湖——雷州博物馆——南渡河(东西洋田)——市区家</p><p><br></p><p>D5, 5月5日,湛江西还车送朋友离湛。</p> <p> 作为纵情山野十多年的户外背包客,对故乡湛江的游历一直近乎空白。大概是近乡情更怯吧,曾经规划过十多天环雷州半岛海岸骑行,一直未成行。五一原本是要去梅里雪山北坡冰川的,疫情之下哪都不舒心,决定回老家陪父母。曾经的大学环保社团师妹约湛江自驾,欣然接受,成就了fresh不靠谱约伴群的第一次活动。作为《粤西越美》的忠实粉丝,行程于我自然是信手拈来,只怕时间不够呢。三女一男,"四个小可爱"的活动群建了起来,以致某天下班,公司班车上同事问我为啥你会有一个这样的群,我竟无言以对。Fresh大概是个神奇的社团吧,freshers的事也很难对外人道清。临出发,我才发现,小伙伴一个在东莞,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广州,加上我是新手司机,于是改成了水鱼号抵湛。</p> <p>1号回湛江西的动车上,我第一次戴上了N95。加班,清完所有的邮件,还写起了月报……</p> <p> 十二点多到湛江西,出站口就是神州租车点取车,超级方便。南海为期三个半月的休渔期就是从今天十二点开始的,取车后直奔赤坎大天然抢吃海鲜。</p> <p>虽然成长于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但我很少到过餐馆吃海鲜,对海鲜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妈妈舅舅姐姐嫂子的家庭餐上。湛江生蚝虽然闻名于全国,但我觉得最能代表湛江味道的还是这碗天然杂鱼汤。每次回来,念念不忘的还是它,已然是乡愁的一部分。</p> <p>沙姜爆炒章鱼</p> <p>椒盐虾姑</p> <p>油焗奄仔蟹</p> <p>第一顿饭就已经很满足,旅途的体验瞬间到了高峰。对湛江的海鲜自信又有了新的认识。</p> <p>饭后入住市区的新家,稍作休息后,出金沙湾观海长廊闲逛购物。海边浴场已是人潮涌动,一片假日的气息,如果不是都戴着口罩,完全看不出这是疫情之下的2020。</p> <p>童心未泯的李狗蛋和众娃</p> <p>湛江,又称港城,因港而兴,有南中国最好的天然深水港,也因此曾被法国殖民,闻一多《七子之歌》中的广州湾就是这里。城市拥湾发展,这在国内不知道是不是独一无二的?总之,在市中心就能看到海的城市是幸福的城市。这两年金沙湾北部红树林边上建的两个人工小岛,成了我回家散步常去的地方。</p> <p>夜幕时分,开车到绿林路绿林食坊138烧蚝皇烧烤晚餐。</p> <p>生蚝,湛江的"沙县小吃"</p> <p>湛江湿辣牛肉,杨律师说在珠三角也很出名,这我还真是孤陋寡闻了。</p> <p>海鲜杂粥</p> <p>扇贝</p> <p>海蜇炒豆芽</p> <p>原来花甲也是有肉的</p> <p>又是一顿满足。路边便利店采购了路上的物资。</p> <p>5月2号.</p><p>大众路的水井头油条是湛江最不能错过的早餐选择之一。然而旧城改造,小店已经搬离原址并改名大榕树美食坊。一杯豆浆,一条油条,一群陌路人围着百年老井细吞慢咽谈笑风生的场景再也吃不着了。新店地址离我家不远,味道犹在。</p> <p>很赞的油条</p> <p>内涵丰富的海鲜汤。休渔的第二天早餐,戏称要靠海鲜艰难度日。</p> <p>港城特色猪肠粉,清新风味</p> <p>有肉味的猪杂汤</p> <p>为这顿人均13元的豪华早餐,出发时间推后了一个小时。</p> <p>风和日丽,湛徐高速沿途田园风光。</p><p>此行主驾是杨豆豆亲妹,杨律师。我不过开过两次车备用副驾。为此,节假日前才找同学练了下车,第一次上了高速。</p> <p>菠萝的海,诗意的名字,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其实我并不知道它确切在哪,又没按导航走,直接到了愚公楼村,迷失在几十万亩的菠萝海洋中。</p> <p>全中国三个菠萝中就有一个产自徐闻。中国菠萝之乡三四月的菠萝收获季已过,菠萝堆成山的盛况不再,但要在田间地头尝下新鲜菠萝和凤梨的甜蜜区别还是可以的。</p> <p>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红土地,连道路都是壤红的。火山玄武岩风化形成的砖红壤,是雷州半岛的地带性土壤,俗称红土,适宜橡胶菠萝剑麻花生番薯芒果等热带作物种植。</p> <p>在这里,我看到了大农业的雏形。难怪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湛江,历史上(1984-1992)竟然把“两水一牧"农业大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这样错误的战略定位,严重耽误了湛江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错失了腾飞的最好时机。湛江也从五六十年代的广东“第二大城市”沦落为偏安一隅的广东三线城市,人均GDP至今还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p> <p>菠萝的海大地曲线优美,起伏舒缓,一年四季色彩斑斓,再加上火山口湖泊、风车,素装的村庄,构成了一幅独具魅力的热带农业生态画卷,北海道的田园风光也不过如此。最美的风景其实是每年10、11月份的菠萝种植季 ,不同时期的菠萝在不同方向的光照下呈现出不通的颜色,再加上红土地,就炫丽多彩了。</p> <p>此刻,缺少的其实是上帝的视角。愿做一只鸟,飞过菠罗的海的天空。如果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私以为热气球可以搞一下。</p> <p>盗用北跑兄(徐闻旅游局长)的一张配诗图,包括两张封面图也是引用于他,特此说明。</p> <p>旅行家杂志的推介</p> <p>海菠萝</p> <p>迷途中偶遇CCAV的采访车。天空阴沉,菠萝的海未能向我们呈现最美的景致,然而目之所至,心之所动,便是最美的风景。</p> <p>菠萝地</p> <p>炎炎夏日,悄然而至。午后杨律犯困,换我新手上路,在乡间小道上,我有超车选择困难症。直奔白沙湾,午餐吃海边路边摊,每人一碗地道的迈陈腌粉,一碗冰冻糖水,四人total 26块,一样很满足。</p> <p>白沙湾,名副其实,沙子果然很白很细,沙滩条件一流,还免费。</p><p><br></p> <p>“东望何须万里沙,南溟初此泛灵槎。不堪衣带飞寒色,蹴浪兼天吐石花。"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谪居徐闻时在白沙湾泛舟,在《白沙海口出杏磊》诗中这样描述白沙湾。</p><p><br></p> <p>三小天鹅</p> <p>椰树,海风,阳光,沙滩……我竟没带吊床。</p> <p>漫长的白沙湾对面就是海南海口。横渡琼州海峡的活动很多都是从这里开始的。</p> <p>椰树下休息会,我们就离开了天然未雕琢的白沙湾。</p> <p>去灯楼角的路上,会经过成片的盐田。这里出产的海盐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海盐"。这是最最最有“味道”的海角了。然而就在不久前,因为疫情谣言竟引发了湛江市民抢购囤积食盐的荒诞一幕。民智未开,谣言可畏。</p> <p>夕阳下的盐田银光闪闪。</p> <p>在狭窄的乡道上频繁会车是有压力的,我老感觉会撞上,不自觉要往右边躲,幸亏右边也没沟。</p> <p>日落时分,抵达中国大陆南端的极点——灯楼角。旧称关滘尾,更能反应海岬独特的海岸动力地貌。</p> <p>夕阳下戏水的父女。</p> <p>柔和的光线洒在海面上,平静而静谧。</p> <p>想要回车上拿东西才发现车钥匙竟然丢了。想想没钥匙的囧况,慌得一批,心情也就跌进了深渊,再也无暇欣赏日落。沿途寻找,海里和沙滩,最后是被一环卫阿姨捡到了。God bless!</p> <p>回来日落依旧。这一天慢慢地落下帷幕。</p> <p>中国大陆南极村,其实并没有村。</p> <p>只有无尽的大海</p> <p>还有孤独的灯塔。</p><p>光绪十六年(1890年),法国人在此建起了雷州半岛第一座航海灯塔,关滘尾也因此改成灯楼角。抗日时期,广州湾作为法国殖民地,一度是岭南的战争避难地涌入众多二战难民。40年代,日军占领海南,民国政府担心灯塔会被日军利用,便把灯塔炸掉了。现在的灯塔已经是解放后复建的第三代灯塔了。</p> <p>天黑前,选好搭帐篷的东海岸日出营地,就漫漫地等夜幕降临。</p> <p>三位小朋友都不爱拍照,一天下来,我连黑卡相机都没掏过。</p> <p>就拿手机随便拍拍路人甲。</p><p>复古的青春。</p> <p>中国大陆的爱情海。</p> <p>金星,半月,本来计划自己开炉做饭的,提前淘宝买了气罐发湛江,没想到疫情影响深圳店家缺货,一直未发也没通知,出发前放弃。计划的餐厅下午也没找着,最近的餐厅在六公里之外,杨律师说夜里开车太危险,而我则觉得太浪费时间。一致决定在唯一的小卖部吃泡面。</p> <p>吃完面和零食去虾塘边海岸搭帐篷,偌大的海岸帐篷并不多,我选了最东边的区域,清早拉开帐篷门,就能看到唯美的海上日出。账外防潮席一摊躺下,地为席天为盖,吹着海风,听着音乐,聊起往常。这样的夜晚,每每想起多年前的某个夏夜,探营在湛江特呈岛做红树林保育的湿地使者们。晚上我们就躺在学校操场,一会就划过一颗流星⭐。</p> <p>营地的合唱从《野子》,到应景的《灯塔》,到《如果有来生》,再到《蓝莲花》……</p> <p>夜深了,和路过的渔民照蟹。在徐闻的海岸,有一种叫“海马”的沙蟹,个体很小,大概跑得比马还快,故而得名。它生活在礁石里,可以飞檐走壁。我们从沙滩走过,它就飞快地跑回海里。手电一照,它就埋进了沙里,需要挖沙子才能抓到它。大哥说,这是煮粥佳品,好生猛,然而我没有带锅出来。</p> <p>5月3号,当帐篷外面传来人声,日出就要出来了。朝霞映满天,这是一片富有艺术气息的海。</p> <p>每一帧都是有意境的</p> <p>绝世而独立的渔网</p> <p>合水线。南海和北部湾的反向潮汐在这里交汇,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倒V型沙堤向外海延伸几公里。</p> <p>夏季南海洋流是逆时针方向,波涛汹涌;北部湾洋流是顺时针方向,风平浪静。两边的海水颜色和水温还稍有差异。</p> <p>退朝的时候,一个人走去远处海中的沙洲。</p> <p>这是中国的好望角。</p> <p>浪漫的合水线</p> <p>海上大合照,大陆架在这里平缓延伸。</p> <p>海上看灯塔</p> <p>风车,海岸……海上沙洲看日出。</p> <p>沙洲上360度海景,如此静谧和谐。风潮唱片的赶脚。</p> <p>这里的海域其实都是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珊瑚保护区沿着海岸线绵延35km,面积143.78公顷,珊瑚虫3目18科65种,大部分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列入世界CITES公约附录一和附录二。这是全球大陆架热带北缘最大的珊瑚礁群,也是我国大陆架几乎唯一现存的珊瑚礁群了。珊瑚虫死后才化为珊瑚礁,礁群的演化需要万年的过程。因此,当地人称珊瑚为“万岁娘”。</p><p><br></p> <p>我原本就穿着潜水鞋,回营地换上泳裤,戴上买了多年的浮潜套装,浮力棒吹上气,就下海游弋寻找珊瑚了。除了采海的人,整个海域就我一个人下水。要找到珊瑚并不难,营地对出的海域,往有礁石的远处游就是了。正直退朝,海水并不深,有些地方,不到一米。刚开始是一些海藻,偶尔有死掉的珊瑚。慢慢就开始惊艳起来。从珊瑚礁群上浮游而过,俯瞰五彩斑斓的海洋之花,确是独特的体验。这是上帝的视角,感觉进入了微观的海上森林世界。</p> <p>珊瑚礁是资源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均极高的热带浅海生态系统。然而小丑鱼们依然南寻踪影,我也没看到什么鱼类。追逐两个大螃蟹游了一段,直到它们都躲进了礁石里。</p> <p>水中呆了一个小时,连张照片和脚印都没留下,也就起来冲澡收账离开了。珊瑚的密集区,没去。一方面一个人活动还是要考虑安全的问题; 另一方面,保护区的核心区,没特别的头衔或名义申请审批,也不能进去。在中国,个人探险和环保法律一直存在边界冲突。就让那些美丽的虫儿安静地在海底舒张着吧。事实上,岸基和海上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人类近海采集活动和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才是珊瑚虫的最大威胁。</p> <p>开车到旁边的放坡村,村名其实就是纪念苏东坡曾经流放到这里,也是保护区管理局的所在地,广州大学生绿色营曾经来过的地方。因为疫情影响,保护区的珊瑚馆并未开放。这是个富有海洋气息的村子,有用珊瑚礁建的会呼吸的房子,路边墙上偶尔有海洋题材的艺术彩绘,长寿的老人们聚在树下的吊床上乘凉聊天,还有南极村艺术家部落等众多民宿。如果静待住下来,我想也可以悠游自得吧。我们匆匆离开去雷州乌石了。</p><p> 南方之南,徐徐而闻,陆止于此,海始于此。我想我还会再来的。</p> <p>路过迈陈市场,也不知道传说中的地道迈陈腌粉在哪,见着就来一碗。热带瓜果飘香的季节,荔枝龙眼黄皮杨梅等都已经上市,在这实现了水果自由。</p> <p>我们沿乡道县道去的乌石,穿过红土地连绵的农业带,对半岛的地大物博又有了新的认识。路上又穿过粤盐成片的盐田。</p> <p>堆成山的粗盐</p> <p>原来有些盐田的底部是平铺着砖的</p> <p>纯粹靠天吃饭</p> <p>盐田过后是一个很大的内海海湾,视野开阔,曲线优美,海风阵阵,可能没有期待吧,不经意间的风景更容易让人满足。这个海湾和对出的外海就是南珠的主产地,徐闻的大井和雷州的流沙是海湾出口两个著名的珍珠村。因为过海的不确定性,珍珠村被我挪出了本次自驾的行程。“南海夜明珠"晶莹剔透,圆润光泽,历代都被誉为“国宝”,秦汉始即为皇家贡品而名扬天下。雷州半岛历史上一直都是南珠的主产地。“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 是明代史学家屈大均在其著《广东新语》中对南珠品质的赞誉。遂溪乐民古城更是明代著名的珍珠城。2005年,“流沙南珠”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至今,南珠有超过一半的产量来自这里。</p> <p>李狗蛋: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p> <p>下午两点多入住乌石南珠假日大酒店午休充电。和海隔条马路,真的海景房呀。</p> <p>乌石渔港初见。</p> <p>乌石,国家级渔港,拥有一流的内海港湾。去天成台度假村的路上,光线柔和,港湾内海天一色。</p> <p>乌石渔港全景</p> <p>天成台海滩,此行唯一的收费景区。10元/每人,亲民的价格。天成台确实是西海岸看北部湾日落的好地方。沙滩天然条件虽比不上白沙湾,但胜在有开发管理,没有烧烤黑炭污染,只是公共空间的音乐审美水平有待提高啊。</p> <p>阳光猛烈,我们躲在阴影里听音乐,吃迈陈市场采购的美味鸡爪和水果,实在是一种享受。然后就静静地等日落海上。</p> <p>杨律师</p> <p>居然忘了带移动电源,为了拍个延时视频,通过朋友圈见到了工作上从未谋面的一个代理商,然后就借了移动电源救急,世界真的好小。李狗蛋昨天在菠萝的海帮人拍照认出了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p> <p>天成台日落</p> <p>晚餐又是海鲜宴。在渔港最著名的水上餐厅。</p> <p>饭后沿着渔港走路去喝个地道的番薯粉绿豆糖水。弹Q清甜,还是儿时的半岛风味。</p> <p>五四。</p><p>早餐不知道吃啥,搞个海鲜汤粉。</p> <p>再去路边摊加个酸菜过来。时间都去了哪,真的十几年没吃了。</p> <p>旅途中程序员杨豆豆不时有工作之需。等她开电脑处理完,我们十点多才出发。</p> <p>最后一天的安排是文化之旅。雷州作为县级市能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有原因的,让大家了解一下半岛的历史文化也是挺好的嘛。首站便是雷祖祠,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当地人还保留着祭拜雷祖的习俗,一个地方官被奉为神灵膜拜是不多见。石狗桥上的石狗也许已经守护了千年。</p> <p>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还保留着岭南建筑的情调和神韵。</p> <p>屋角房檐还有精美的雕刻。</p> <p>正殿门口是壮、瑶、僚、黎、僮等五个少数民族首领的跪石像。也不知是对汉民族的臣服还是对雷祖个人人格魅力的折服。</p> <p>“唐虞之时属南交,夏称扬越之南……古为百越所居。" ——《雷州府志》</p><p>如今半岛的原住民早已没有了踪影,或被赶进深山海岛,或被同化在汉民族中。只留下天雷换鼓,傩舞祈雨的传说。</p> <p>雷祖祠出来,热得不行。想喝糖水了,可是城里兜了两圈都找不到店家,直奔雷州西湖了。</p> <p>天下西湖三十六,各有各的特色。很多年前的某个周末,湛江一中高中自主招生考试日,在县一中上着自习的我们被糊里糊涂地拉到这里来旅游,那是那时候的我出过的最远的门了。后来工作有机会去了惠州西湖和杭州西湖,已经混淆了对雷州西湖的模糊印象。</p> <p>烈日当空,我们进了雷州西湖门口,目睹一派破旧,便止步不前了。我有点生气,任由坏情绪蔓延也便没了兴致。十贤祠和浚元书院没逛,门口吃完水果就撤了,纯粹的到此一游。总是习惯对陌生人客气,对熟悉的家人朋友太苛刻……</p> <p>正要开车离开,雷州博物馆开门了。于是就进来看“南方兵马俑"——雷州石狗了。</p> <p>秦汉时期,雷州半岛上的骆越族出现一个</p><p>叫作“盘瓠(hù)蛮”的部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上古帝喾养了一只名为“盘瓠”的神犬,因为盘瓠立下战功,帝喾便把公主许配给它,从此,盘瓠的子孙在中原以南繁衍生息,成为了后来的“盘瓠蛮”部落。他们用岩石雕刻石狗作为部落的图腾,赋予石狗镇守一方的使命。畲族的历史叙事诗歌《盘瓠王歌》中也有类似的传说。雷州半岛是世界两大雷区之一,古为瘴雨蛮烟之地,虫兽出没,瘟疫肆虐,人烟稀少。在远古的渔猎农耕时代,狗的忠诚、无畏及其旺盛的生育能力符合雷州先民希望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维持族群繁衍延续的愿望,因此成为了雷州人崇拜的对象。石狗习俗经历了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最后发展成为守护神灵和吉祥物。至今雷州民间的一些村头巷口、田间地头还立着石狗。这是一部鲜活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史书。</p><p><br></p><p><br></p> <p>原始的生殖崇拜</p> <p>写真,抽象,会意,拟人……风格古朴粗狂。</p> <p>或坐,或立,或卧。有的面目狰狞,有些形态可鞠。</p> <p>鹤立狗群</p> <p>现代风的传承</p> <p>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一群石狗雕像,一部雷州艺术的天书。是谁?凭一支钢凿,一块顽石,把雷州的风土人情雕刻得如此形象另类,面目狰狞?一尊尊野性的石刻,凝固了先民的苦难与祈祷。蹲踞于路边村口,演绎创世的神秘与威严。几声犬吠,自封面发黄的《山海经》传出,汉越融合史上的悲欢与镇痛,鲜活了雷州版的炎黄与盘瓠。擎雷之山苍苍,擎雷之水悠悠。尘埃落定,一起归于沉寂。历史无声,岁月无痕,任凭多情的你我把昨天的故事述说。</p> <p>雷州博物馆出来,放弃了三元塔,直奔臆想中的东西洋田。东西洋田号称广东第一田,位于蜿蜒的南渡河出海口的冲积扇平原,万顷连云。它的由璞成玉是历代雷州人在红土地艰难千年的文明成果。然而南渡渡口对岸视野不佳,天气炎热,没兴致再找观景点,直接打道回府了。</p> <p>晚餐安排在偏僻的海珊瑚主题餐厅,御唐府旗下的餐厅。其团队连续七年主厨博鳌亚洲论坛粤菜,名不虚传。</p><p><br></p><p>有灵魂的白切鸡。大阉鸡,近年来吃过的最好味。</p> <p>假期在港城最后的晚餐,豪一把。芝士龙虾和沙虫也是好评。</p> <p>湛江美食,唯独对鲜有极致的追求。但带膏濑尿虾,椒盐也是一种美味。</p> <p>服务也不错,四个人清盘了。</p> <p>餐厅有个弥足珍贵的活珊瑚馆,弥补了徐闻珊瑚馆闭馆的遗憾。</p> <p>珊瑚馆的海鳗</p> <p>5月5,早上又回味去吃了顿油条早餐。李狗蛋湛江飞帝都,我们湛江西还车。送别杨豆豆和杨律师,我多休两天年假回老家看看父母。旅程就此结束。</p> <p>四人总账单。吃得了海鲜大餐,也吃得了泡面腌粉……</p> <p>游历花了三天,流水账写了两周。人们对于原乡的感情总是复杂的。故乡原风景也值得细细品味。交通的便利缩小了人际间的物理距离。此行不过走了雷州半岛四分之一的海岸,maybe, 会有红土地自驾第二季。</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