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曾经的濮院丝厂,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记忆。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现在都已经两鬓斑白,迈入了奔七奔八的行列。</p><p> 岁月匆匆,往事已成过去。我们也是幸运的一代人,祖国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当年的“濮丝”人都在安享睌年。尤其在黄亚洲、孙顺虎、陈海波、周小燕、王黎、王振泉、徐锦方等战友热心的邀请、组织下,“濮丝”战友的联谊活动绵延不断,浓浓的欢乐和战友情,感动、激励着我们。</p><p> 夕阳无限好,黄昏景亦美。让我们努力保持一个年轻、快乐的心态,安度幸福的睌年。</p><p> 祝各位战友健康、平安、快乐!</p><p><br></p><p><br></p> <p>当年的濮院丝厂缫丝车间</p><p> 摄影:苏惠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濮院丝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亚洲</p><p>濮院丝厂</p><p>已经是一个被风吹散的概念</p><p>我们走在黑漆漆的水泥道上</p><p>两边高耸的厂房与宿舍,</p><p>已同时被风吹走</p><p>空旷落在大地上,</p><p>成为月色,</p><p>映照着一片待价而沽的国土</p><p><br></p><p>当年九百名妙龄姑娘的叽喳声</p><p>食堂半夜轰响的鼓风机</p><p>舞台的吹拉弹唱,</p><p>车间的打架与嬉闹</p><p>此刻</p><p>浓缩于一只蟋蟀的低鸣</p><p><br></p><p>这只蟋蟀,</p><p>想必知道,</p><p>今夜会有人来凭吊</p><p>预先就跳出断砖,</p><p>奏响一曲伤感</p><p>也有可能,</p><p>这位蟋蟀的祖先,</p><p>三十多年前</p><p>就出席过这家厂的开工典礼</p><p>它当时的座位,</p><p>也是一块断砖</p><p> </p><p><br></p><p>月光在空旷的黑夜里走动</p><p>比我们的脚步稍慢一些</p><p>也只有这条水泥路,</p><p>厂区中央大道</p><p>是这家“知青”厂惟一的遗存,</p><p>让我们感到</p><p>脚下土地,</p><p>风骨尚在</p><p><br></p><p>往后,</p><p>这里将是住宅区,</p><p>还是夜总会</p><p>抑或,</p><p>一处杨柳依依的公园?</p><p>只能说这只蟋蟀,</p><p>才是不死的蚕,</p><p>将持续</p><p>吐出历史的丝绸,</p><p>躲在</p><p>一块断砖的后面</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濮院丝厂往事点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王溢 </p><p><br></p><p> 1973 年3 月20 日,是我在兵团生活中最难忘的日子。我接到了去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濮院丝厂的通知。能从农业团跳到工业团,是每个兵团战士梦寐以求的向往。在那个年代好比现在得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就是幸运的一员,从此离开了围垦海涂的二师八团六连七班。 八团各个连队抽调人员共有100 多人,被分配到海宁硖石中丝三厂培训。 我分在缫丝车间,工人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们技术操作。立缫工作很辛苦,光站就要8小时。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要做到眼到、手到,一不到位,茧子就会不停地掉下来。一边要不停地把茧子添上去,还要捻鞘,穿丝眼更是复杂。 夏天,缫车间里热气腾腾,每个人汗水湿透衣背。冬天的清晨,寒风瑟瑟、漆黑一片就得出门上早班。立缫这个工作比想象中难得多,累得多。细嫩的双手在热水中浸泡了一整天,经风一吹,成了满是皱纹、裂口四开状如老太太的手了。俗话说,换一个工作换一副筋骨。从围垦种地的粗活到缫茧做丝的细活,还真有点脱胎换骨,幸亏我们在滩涂上锻炼过能吃苦。兵团人从不怨言,一心想把技术学到手。师傅们身教重于言教,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不久我就掌握了缫丝技术,能独立挡车了。1975 年7 月我们到了浙江兵团成立的工厂——— 濮院丝厂。 桐乡濮院镇属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有些人家依水而居。我们的丝厂就在濮院镇的东南面。现在的320 国道旁边,交通十分便利。到了新厂,一切工作运转自如。各道工序顺利展开,从选茧、煮茧、送茧、缫丝、落丝、翻丝、整理打包一条龙流水作业。大家把学到的技术一一发挥出来,部分白厂丝还销到了国外。 后来我上了厂里办的“七二一”工大,记得在学习制丝学的同时还下乡收茧子。工大学生背起铺盖,去桐乡最基层的供销站石门、八泉茧站,和收茧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学习怎样挑选鲜茧、剥茧、烘茧,掌握烘茧时间,把准干茧量等等。在茧站短短的一个多月,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濮院丝厂,各个车间都很协调,人与人之间也比较和谐,那个时代穷富不悬殊,市场经济浪潮还没卷来,生活是那么的按部就班。 1976 年1 月8 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这个噩耗传来,我们抑制不住泪水往外流,全厂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厂里自发组织悼念周总理,厂办黄亚洲等人发表诗稿演讲。食堂大厅内,人挤得满满的,个个哭泣哽咽,为失去一位人民的好总理而失声痛哭。完全是自发参与,却是那么有纪律,有秩序。现在想起来还有点震撼,这就是兵团战士的素质! 这就是我们兵团战士的骄傲。 随着国内形势变化,兵团丝厂交地方接管,濮院丝厂归属于桐乡工业局管理。但濮院丝厂仍然是生机勃勃,因为它有一支有知识,有素养的兵团战士为骨干的工人队伍,为祖国建设默默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是当年浙江兵团濮院丝厂的菜碟。多少年过去了,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感到十分亲切。使我回想起那时下班后跑步去食堂排着长队抢买荤菜的情景,尽管粗糙的籼米饭是那么的硬,但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几十年过去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那里陪伴我们一路成长的那些值得回忆的往事。</p><p> 2013. 8. 30</p><p><br></p><p><br></p> <p>富金萍、韩文英、茹云华、王溢、沈明英</p> <p><br></p><p>生气勃勃的“少先队员”们</p> <p><br></p><p>排排坐</p> <p><br></p><p>吃果果</p> <p><br></p><p>嗲得唻</p> <p><br></p><p>“走西湖”谁买单?</p> <p>他买单!</p> <p><br></p><p>服从命令听指挥</p> <p><br></p><p>开心得唻</p> <p><br></p><p>步调一致得胜利</p> <p><br></p><p>快活得唻</p> <p><br></p><p>咱俩同年同月生</p> <p><br></p><p>相聚在杭州花圃(2015. 10. 16)</p><p> 摄影:陈建生</p> <p>秋风</p><p>吹散了时常有的雾霾,</p><p> 露出微笑的娇阳!</p><p> 花瓣</p><p>零零散散落在地上,</p><p> 仿佛是铺好作秀的红毯!</p><p>是啊!</p><p> 挂在脸上的笑,</p><p>远比娇阳,</p><p> 如此灿烂!</p><p>精心梳妆的她们,</p><p>犹如</p><p>走秀时的争相斗艳,</p><p>妖娆依然!</p><p>眼角的鱼纹,</p><p>泛白的双鬓,</p><p>只能说:</p><p>我们已不再年轻!</p><p>但,</p><p>笑语欢声,</p><p>曼舞轻歌,</p><p>还有</p><p>期待的眼神,</p><p>足以证明,</p><p>我们还能青春!</p><p>往事在清茶中轻泻,</p><p>未来在薄酒中定格!</p><p>四十年的点点滴滴,</p><p>化作一道七色长虹,</p><p>美丽依旧!</p><p> 2015.10.16 陈建生随想</p><p><br></p> <p>渔家傲 </p><p><b>贺禾城梅湾街战友相聚 </b></p><p><br></p><p>昨夜夏雨未肯来,</p><p>只因贵客临梅湾。</p><p>花语漫漫荷点点,</p><p>禾城欢。</p><p>战友团聚相拥暖。</p><p>几十岁月问长短,</p><p>牵手相认话当年。</p><p>遥寄未来多祝愿,</p><p>举杯干,</p><p>他时再相见。 </p><p> 董君莲 写于2016年5月27日</p><p><br></p> <p><br></p><p>为2018年杭州大聚会作准备的志愿者</p><p> 摄影:赵利军</p> <p><br></p><p>濮院大聚会的慷慨赞助者黄文渭</p> <p><br></p><p>谈政和张永平</p> <p><br></p><p>濮院古镇正在重建中</p> <p><br></p><p>在重建中的濮院 2019. 08. 27</p> <p><br></p><p>今日的濮院</p> <p><br></p><p> 绿叶红衣剪成春,相册畄影光照人。</p><p> 老夫宅家闲对月,翻翻看看笑出声。</p><p> 一一题茅华明七十初度纪念相册</p> <p> (范崇山)</p><p><br></p> <p>张奕宜战友的书法作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永远是知青》</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亚洲</b></p><p><br></p><p> 你还是知青吗,你还能承担青年的称谓吗?事实是如此的残酷,你正在失去力量,首先是腿关节的力量,然后是腰背的力量;再后,是颈椎的力量;现在你上个楼梯都要喘大气了,转弯的地方,你要站一站。</p><p> 你还是知青吗,你还能承担青年的称谓吗?走进电梯,忘了按楼层;走出电梯,又经常跟错人。抽屉里是西药,药罐内是中药;一个晚上,下床上床,折腾好几回!钥匙在哪里,手机又在哪里,三天两头,团团转。</p><p> 你还是知青吗,你还能承担青年的称谓吗?知青的聚会,去得越来越少;什么几周年、几周年,已经越来越难以刺激欲望。这个走了,那个病了,也已不再愕然与伤心。即便,不是伤心,枯涩的眼睛里,也常有泪水流出。</p><p> 你还是知青吗,你还能承担青年的称谓吗?让我怎么回答你呢,这个问题多么残酷;那么,就让我这么说吧:虽然,我们离青年这个称谓越来越远,但是只要哪里,一讲到知青,一讲到知识青年,我们的眼睛还会顿然亮起,甚至会双脚立正,回答一声:到!仿佛,青年这个名词,注定会,永远跟随着我们自己!</p><p> 让我这么说吧,只要我们听到国歌或者国际歌响起,这全身的血,依旧还会加快流速。只要听到钓鱼岛有事、南海有事、边疆有事,照样神经紧绷,马上查看地图,担心着祖国每一寸的利益!</p><p> 让我这么说吧,我们只要一相逢,一聚会,一举杯,满口谈到的,还是当年的豪情,当年赤脚挑担的艰辛,当年田头打架的快乐,当年咬牙切齿的自强不息!</p><p> 让我这么说吧,我们对儿孙辈的告诫,依旧是艰苦奋斗,依旧是没有汗水、没有付出就没有成功;依旧是,要珍惜当下,要知道安定与幸福的来之不易!</p><p> 因此,让我这么说吧:我们的思考,依旧是充满激情的思考,依旧是青年与血性的思考;我们的所作所为,依旧充满了知识与智慧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对自己下个定义,我们依旧是知识青年!</p><p> 我们是当年的知青,也是当代的知青!知青这个称号,在这个地球上,注定要跟随我们一辈子,跟随我们,永永远远!</p><p> 现在你问我们,你还是知青吧?我们会说,是,说得好,你说对了!这个问题并不残酷,也并不难以回答;我们会大声告诉你:我们并没有失去信念,也没有失去力量!我们是知青,我们还是知青,我们就是知青!我们——永远是知青!</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期待在重建好的濮院镇再相聚!</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r></p><p>@茅华明 为你的用心和执着点赞!七十年的岁月成绩满满。一路记录的都是友情、亲情、爱情的陪伴。此生足矣。[呲牙]谢谢分享![握手][玫瑰]</p><p> (吴小朵)</p><p><br></p> <p>百看不厌的《濮丝战友欢乐聚》再一次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岁月悠悠,转眼即逝的人生,在茅华明的相册记忆中,我们又重温了年青时代的激荡!由于你的心细和执着,青春的脚步,激情的斗志,崇高的人生路程又再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望着张张记忆犹新的面容,回味着战友情深的各种往事,真的感人至深!精采的人生舞台,在你的构思中博得了大家的欢乐和称赞!</p><p> (聂惠心)</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