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翻过四月的华章,迎来美好的五月。青岛市小学语文下册教材二轮培训,这次美丽的相遇于5月7日拉开帷幕。我们阜安小学的语文老师们也早早的在钉钉群里静待这次线上相约,期待知识火花的盛开。</p> <p> 首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崔志钢老师做了《让语文教与学真实发生》的报告,让我更进深刻理解了真教与真学的意义。他说,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教,学生要真学,教师要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变化,注重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崔老师还推荐老师们阅读一系列期刊和文本解读类参考专著,希望通过老师们打开视野,及时关注国外关于阅读、写作等方面的优秀做法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p> <p> 5月7日,青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孙艳老师和麦岛小学左蕾老师进行了六年级下册4-6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二位老师进一步深度解读教材为今后的线上学习特别是为下一步教材学习结束后的整合复习指明了方向。</p> <p> 5月8日,青岛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如约而至。我们的刘海香老师学习后发出感慨:本次培训给老师们最大的思考和冲击就是:如何用好“语文要素”这把钥匙,精准打开部编语文新教材,真正让“好教利学”在课堂中落地生根。</p> <p> 5月9日,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培训也如期而至,教研的主题是落实语文要素,发展言语智能。胶州市教体局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淑英主任指出,要明确语文课程的学习定位,促进言语智能的生长。张主任和胶州市正北小学庄海燕老师分别从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对教材进行了解析,并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p> <p>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听得认真,还记得仔细、学的用心!</p> <p>六语王学超老师的笔记</p> <p>五语王琪老师的笔记</p> <p>四语王霞老师的笔记</p> <p> 美丽的相遇总会有不少的收获。让我们看看老师们的心得体会吧!</p> <p>六语王燕老师的培训心得:</p><p> 今天参加了青岛市小学语文6年级下册教材二轮培训(线上)的学习。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崔志钢老师做了《让语文教与学真实发生》的报告,青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孙艳老师进行了《立足单元整体 落实语文要素——六下语文1-3单元教材分析》。青岛崂山区麦岛小学左蕾老师进行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4-6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p><p> 这次培训的着眼点是对教材的深度解析,线上学习已经进行到了中期,进一步解读教材是为今后的线上学习特别是为下一步教材学习结束后的整合复习指明了方向。作为毕业年级,承担着小初衔接的重任,夯实基础,方能为明日初中的学习保驾护航。</p><p> 一、吃透教材,学习有深度</p><p> 众所周知,六年级的学生是一步跨入部编本,没有前面系统的部编本的训练学习,语文的基础还不够牢靠,如何在短短的几月内通过线上的学习打牢基础,是个大难题。崔老师一再强调,要“吃透文本本身”,要“吃透教材设计”,建议我们通过个人、同伴、专家,多个路径助力提升解读水平。吃透教材,就要准确把握课标,要有“前后勾连、左顾右盼的整体意识”,整个学段、整册教材、整个单元、整课流程都要有课标意识,都要有整体意识。教师把教材吃透,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才会有变化,有发展,有提升。</p><p> 二、把握教材,学习有方法</p><p>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吸纳并积淀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p> 正如孙艳老师所分析的六年级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有毕业年级特点,体现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编排外国名著单元,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承前启后,体现初小衔接。把握教材的这些特点,结合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的学习有法可循。</p><p> 三、夯实基础,扎实语文能力</p><p>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小学阶段或者是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都只不过是他们学习生涯的开始,都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因此,最好的衔接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一颗热爱语文学习的心。张蕾老师从课标的角度分析第三学段与第四学段在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最佳的方法指导,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p><p> 如果把人一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场接力比赛,那小升初无疑是这场比赛中一次重要的交接棒。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希望借着这次培训的东风,深入解读教材,将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落实到最后这段学习中。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用最佳状态迎接初中的语文学习!</p> <p>五语刘海香老师的培训心得:</p><p> 5月8日,我做为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参加了“青岛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如何用好“语文要素”这把钥匙,精准打开部编语文新教材,真正让“好教利学”在课堂中落地生根,是这次培训带来的冲击与思考。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语文要素的提取、使用与落实中的粗浅做法。</p><p> 一、聚焦“新要求”,从课后练习中提炼</p><p> 课后习题设计“旧貌换新颜”,是部编教材的主要亮点。我们可以发现,语文要素是包含在每篇课文后练习题中的,这些题目是根据理解与积累、行为与运用、拓展与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设计的。读懂了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特别是“新题目”背后的新理念,就能准确提取语文要素,让教学有了“靶心”。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课后练习题,每一道题都要完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p><p> 二、链接“新内容”,在语文园地中回顾</p><p> 语文园地中不少内容,如“字词句运用”“口语交际”“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等栏目,隐藏着语文要素,是检验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成色的落脚点。如,五下语文园地一“照样子运用对比仿写句子”,重在“让学生体会对比的好处,表达强烈的感情。仿什么?怎么仿?仿到什么程度?这就涉及到学习支架问题。运用本单元语文要素“表达思想感情”——从例子中提取对比的事物,感受表达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进而运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从语文园地的角度审视“语文要素”,回顾“语文要素”,检验“语文要素”,这样以单元整体教学视角,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p><p> 三、遵循规律,螺旋上升</p><p> 部编教材顺着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统筹规划,按照一定的层次、梯度,有机地融入到新教材中。以“提取信息”为例,教学时,需要我们以发现的眼光,从教材中找寻语文要素,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教与学,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p><p>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揣摩编写理念的突破与创新是用好统编教材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挖教材,找准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p><p><br></p> <p>四语韩春晓老师的培训心得:</p><p> 今天下午在线上参加了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培训,本次教研的主题是落实语文要素,发展言语智能。通过聆听张淑英老师和庄海燕老师的分享,我受益匪浅。</p><p> 四年级的教学首先要把握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特点。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着力加强横向内部的联系,各板块内容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p><p> 准确把握,落实好语文要素。单元导语明确语文要素,部分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课后习题分解语文要素,“交流平台”强化语文要素。但同时不排除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有效的协调、平衡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p><p> 明确教学核心目标。首先,以一个单元为整体,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才有了抓手。如第一单元的核心素养是抓关键词,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具体到课文第二课《乡下人家》核心目标是抓关键词,提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其次,要注意目标的难易程度,不要拔高也不要太低。例如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表达情感。这里“初步了解”,提示我们不要过度深入的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有些教学目标又是螺旋上升的,例如第二单元的目标是,阅读时提出不懂得问题,并尝试解决。在四年级上册的时候,学生曾经学习过阅读时提出问题,而本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出不懂问题的同时要尝试解决问题。</p><p> 结合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环节教学设计。深入研读课文和教学参考,用心进行教学设计。例如《猫》这篇课文,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重点环节教学设计:梳理全文整体感知,细读古怪、可爱等关键词体会作者情感,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体悟写法。</p><p>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认真学习钻研,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做到落实语文要素,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