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复学可期

喃喃

<p>——全县小学线上和线下教学衔接工作网络交流研讨会</p><p> 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p> <p> 庚子新春风云变,神州儿女共担当。</p><p> 云端教学开创举,失之东隅收榆桑。</p><p> 未雨绸缪复学日,精英汇聚计议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题记</p> <p>  回首两月线上教学,虽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举,但是通榆教育人从上至下严阵以待,从未松懈。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更是艰难时刻,雪中送炭。无论是“千课万人”的平台推荐还是学科教研员的远程指导,都如一夜春风,为全县教育人送来满树繁花。</p><p> 如今,复学在即,在教师进修学校孙中全校长和姜秀丽副校长的指导下,小教部及时策划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衔接工作网络交流研讨会”又似一场好雨,将各校教育者因忧虑如何顺利复学而生的焦渴无声滋润。</p>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p>  此次网络交流会,旨在促进各校提前做好衔接工作的思考和安排,同时通过交流活动使各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复学后教学工作尽快进入常规状态,少走弯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从下发方案,到两次视频会议测试,再对各校复课计划进行预审,历经十余天的精心筹备,网络交流会于5月7日下午2点顺利召开。</p>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   第一小学教学副校长赵艳玲的交流,言简意赅、直入主题,抓住“调”“转”“承”“延”四个重点阐明了第一小学线上线下教学如何衔接(之后简称“复衔”)的预设做法。无论是交流内容与会议主题的契合度,“复衔”计划的实用性,还是交流时间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彰显了一小人朴实、内敛、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也为网络交流会开了个好头。</p> <p>  明德小学教学副校长崔昊从“备”“学”“批”“辅”“评” “衔” 六个方面细致介绍了明德人在线上教学期间如何恪尽职守、有令必行,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充分展现了明德人细致、严谨、追求完美的优良传统。谁能说扎扎实实地做好线上教学工作不是一种最好的复学衔接呢?</p> <p>  实验小学袁宝东主任依托“起”“承”“转”“合””四项策略,介绍了实验“复衔”工作的总体思路。尤其是“语、数、外、科学”四个学科如何进行补前续后这部分内容格外引人注目,值得借鉴。</p> <p>  第二实验小学李桂林主任以二实验“积极教育”的发展理念为核心畅谈了学校如何统筹规划,积极应对“复衔”工作。其中利用人人通空间检测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开展一课一测学习评价,利用学校心理辅导站开展复学衔接工作等“复衔”举措令人眼前一亮。</p> <p>  第二小学冯平平主任的交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一是,根据学校实际将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双线并行的教学方式;二是,通过树典型衔接,让线上教学的典型成果不至于烟消云散,而是使其产生更深远的影响。</p> <p>  乌兰花明德小学王斌副校长的“复衔”计划,字字珠玑、鞭辟入里,通篇散发着男业务领导的扎实作风和理性光辉。乌兰花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能够如此科学、系统、严谨地实施教学管理工作,令人钦佩。尤其是交流中谈到的“制定可行的教学评估体系对线上教学情况进行细致的总结、梳理和科学评估”这一举措引人深思、值得效仿。</p> <p>  鸿兴小学的贾艳娟副校长交流的“复衔”计划,内容丰富,制度全面、分工明晰、措施得力(摸底调研、查缺补漏、预案充分这三个“复衔“措施尤为详尽、实用)。虽然因为时间关系,贾校长言未尽述,但是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p> <p>  另外二十所小学的交流分享也是各有特色,各有奇招。虽然一校一策,却是殊途同归——尽己所能,做好衔接;倾其所有,只为学生!</p>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p>  如果说各校业务领导的分享是为全县小学的“复衔”之路开辟了新途,那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的云端指导则是引领各校的航标。</p><p> 王淑平老师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调研结果,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指导经验融汇成了语文“复衔”&nbsp;三点建议:疏理训练点,摸清缺漏点,找准衔接点。可谓是点点精准,句句见血。</p> <p>  马洪吉老师的“九新”倡议,令人耳目一新,必将促进各校复课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推陈出新。</p> <p>  科学教研员彭荣芙,用语文老师的浪漫情怀,根据“以开展线上科学教学”和“未开展线上科学教学”两种情况,分别指点各校如何完成从“云端漫步”到“地面行走”的顺利过渡。</p> <p>  活动策划者,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主任郭洪策的总结发言暖人肺腑、催人奋进、发人深省。上到家国大义,下及师者仁心,细至五条建议,他将小学教育人抗疫、教学两不误的不辞辛苦看在眼里;将线上教学的得失成败放在心中;更将运筹帷幄,力求双线双赢的重担扛在肩上。郭主任的“复衔”建议真正起到了为各校业务领导指点迷津,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也为此次网络交流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中</p><p> 分享者不遗余力,指导者倾囊相授,而倾听者呢?全县&nbsp;&nbsp;27所小学,60多位业务领导,以求知若渴之心,爱岗敬业之姿,守望云端、不离不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后</p><p> 一麦连起你我他,智慧相撞生火花,曲终人散意未尽,千言万语诉笔下。良策皆为复学计,惠及鹤乡千万家。</p> 心之所向,终至所归 <p>&nbsp; 小小病毒,衍生了史无前例的教育创举,更验证了通榆教育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使命担当。</p><p> 复学在望,业内精英的首度云端齐聚更彰显了通榆教育人居安思危,积谷防饥的深谋远虑。</p><p>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p><p> 我们坚信,没有这个精诚团结、不计回报的队伍到达不了的远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审核:教师进修学校 郭洪策 张国栋</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策划: 教师进修学校 郭洪策</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撰稿:第一小学校 袁静</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制作:第一小学校 刘楠</span></p><p><br></p>

教学

复衔

小学

复学

进修学校

各校

衔接

交流

教师

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