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下坐着的母亲

王腊忠

<p>今天是母亲节,整理三篇文字,致敬我生命中最重要三位伟大而平凡的母亲,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开心快乐每一天。</p> <p>怀念那母亲般的温暖</p><p><br></p><p>1985年,我在汉寿酉港乡凤南中学念初三,当时,我是唯一一个考上县高中的。其实,我最先报考的是常德师范学校,因为师范生不需要多少学费,家里穷,我也想早点参加工作。不巧的是,身高只有1.41米的我,面试时被刷掉了。现在想起来也算幸运,如果真的读了师范学校,也就碰不到陈启善老师了。</p><p>我被录取到汉寿二中那年,陈老师也调到了二中教物理,并担任了我们75班的班主任。陈老师的教书经历其实很简单,1967年从湖南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分配到益阳市沅江江华公社的一所中学,接手我们班时已经有了18年教龄。</p><p>陈老师是与众不同的,给人很温暖的感觉,声音轻柔,就算是发脾气语调也不高。在乡中学听惯了大嗓门和土话的我,突然听到温文尔雅的普通话着实兴奋了好久。因为我的入学成绩较好,开学不久就当上了学习委员和物理课代表。那时我年纪尚小,因为出生于农村,很内向,很自卑。班上有很多来自汉寿县城的同学和教工子弟,我们这些从乡里考上来的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很难与他们融汇在一起。</p><p>陈老师一开始就看出了这一点,总是不经意中找机会表扬我鼓励我。我的作文写得还算文从字顺,陈老师便建议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评点我的作文,偶尔还在学校广播里朗诵,就这样慢慢消除了我的自卑和戒备心理。我很快就找到了自信,适应了班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p><p>每期开学是我最难过的时候,父母总要在开学前半个月就在村里挨家挨户借学费。在学校里,大部分同学都是直接交钱买餐票,而我总是从家里背来满满一袋米,这样就可少交点钱。每次在食堂打菜我也只打青菜,不到下一餐,肚子就已经咕咕叫了。可一到吃饭的时候还是没钱买荤菜,因此总是这样一餐饭管不到下一顿,身体不见长,人也面黄肌瘦。</p><p>陈老师知道了我的家庭状况后,经常偷偷塞给我一些钱。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一次,是高二时800米的体育达标考试,我穿的长裤是哥哥的,裤腿长很多。考试还没有进行到一半,卷着的裤边就掉下来了,被我的运动鞋踩着,我一个趔趄摔了个半死,等我回过神爬起来时,早就远远掉在了后面。我又疼又恨,跑到僻静处哭了半个多小时,恨自己为什么会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困家庭。</p><p>陈老师当天晚上就把我叫到了她的房间,语重心长地劝我:爹妈没有错,能够让你走进学校,他们已经很尽力了,他们在乡里劳动比你还苦,为的是你能够争一口气。第二天她又亲自向学校申请让我补考。从那天开始,我的心豁达起来,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自暴自弃,我清楚地知道,只有拼命学习才是唯一出路,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p><p>虽然我一直任班上的物理课代表,但我的物理成绩在全校并非出类拔萃,是陈老师的反复鼓励和督促,才让我一点一点地进步。高二那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省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得了全县第二名。高三那年陈老师对我就更照顾了。我们的学生宿舍因为改建,高三部暂时住在由学校大礼堂临时改成的宿舍里,全部是竹排搭建的上下铺,住着上百号人,里面乱哄哄的,既危险又不安静。陈老师就把学校分给她的宿舍让给了我和另外几个家庭贫困、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p><p>我们下晚自习后都聚集在她的房间里补习一两个小时,她则在旁边给我们手抄试卷或者一字一字地刻卷子,还给我们冲牛奶麦乳精,偶尔还会加点蛋花。这试卷和营养品的开支,都来源于她微薄的工资,其实我们都知道,她家一直过得很清苦,家里有两个小孩,一家四口都挤在一套一室一厅的木板房里。</p><p>从1988年进入大学,我一直与陈老师处于失联状态,再次得知陈老师的消息已经到了1998年。值得高兴的是,老师的身体还算硬朗,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每年我都会抽时间邀上几个同学去看她,去吃她最拿手的汉寿炒米粉,听她讲读书时我们幼稚甚至有些荒谬的往事。而每次给她钱要她自己买点东西时,她总是严辞拒绝。</p><p>前两年我组织她和老伴还有那时教我们数学的童老师和我老爹,在桃花源玩了一整天,她高兴得像个孩子,70多岁的老人爬山时没喊过一声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春勃发的80年代。</p> <p>母亲般的温暖陪伴我三十年</p><p><br></p><p>一直想为岳母娘写点什么,真正拿起笔时竟然很茫然,因为太多的感动感激的故事如潮水奔涌而至,不经意中岳母娘陪伴了我三十年,我也就一直被幸福的漩涡环绕着。</p><p>第一次见岳母是89年暑假高考后,那时的我面黄肌瘦、身高只有一米五,很明显第一眼见我是不满意的,表情淡淡的、客气却疏离。吃饭的时候,爱人的小姨开了句玩笑:给小王拿个高点的凳子来,窘得我一直不敢抬头。</p><p>上大学后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去她家,插秧、割谷、打苎麻,农活样样拿下,做得又快又好,任劳任怨,更值得高兴的是,我的个子“噌噌”往上长,很快串到了一米七。岳母娘从开始的冷眼旁观,到主动答理,在常德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们结婚了。成家之初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每每单位分些物资,我都会和妻一起回娘家走走。我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岳母对我的认可,确实有“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的感觉。以至于后来,每当我的家庭出现一些小纷争时,丈母娘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我这一边,责怪脾气火爆的妻子:“小王是老实的好伢儿,不会犯多大错。”让我得意之余,心存感恩。</p><p>岳母的心思特别好,处处为别人着想,2016年11月20日我和爱人在体育中心看李宗盛的演唱会,节目刚刚开始我的手机响了,电话里岳父的声音很急促而现场很嘈杂,隐隐约约听得出是岳母被车撞了,我们赶到时岳母娘躺在地上动弹不得,那位肇事的姑娘哭得稀泥哗啦,不停地说对不起,一看现场就知道肯定是把油门当刹车踩的新手,好在是小区内的路上,速度不是很快,去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骨折,只是多处软组织挫擦伤,急诊科的医生和肇事姑娘都苦口婆心劝老妈住院,毕竟年岁已高,伤筋动骨一百天,可老妈坚决不干,我只好借了医院的轮椅把她送回家背上楼,后来硬是卧床了一个多月,还引发了眩晕和胃炎,自己倒贴药费两千多,人也瘦了一圈,我们都埋怨她,可她却说那个姑娘不是故意的,不能为难她们,做人要本分才能坦然安心,我是真服了我的娘。联想我2004年刚买的新车被追尾时 ,我也只要求对方修好就行了,后来大家也这么怨我,你真傻新车被追尾哪么都要补偿费啊,原来我和妈都是一样耿直心善的人,确实我是真连想都没有想过额外的赔偿这个问题。</p><p>岳母娘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不管有什么好吃的菜都不会忘记我们,因为平时工作忙,很少在她那里吃饭,她就经常就把菜做好了放到我家的冰箱里,我学会做饭后,给她说了多次不要这么辛苦了,我们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可她依然坚持,不管我们有多大,在她和岳父的眼里始终都还是孩子,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去年的三月三,岳母一大早送地米菜煮鸡蛋的情景,至今都眼窝酸涩、情不自禁泪花闪烁,我写了一首诗记载着这份感动:早晨六点钟窗外依然夜色朦胧倾盆大雨/淅淅沥沥伴着轰隆隆雷声/听见窸窸窣窣的钥匙转动声/我知道肯定是妈送蛋来了/已经习惯了的我还是被感动充盈 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复制品/可这么多年的生日节气/却一直反着/虽然相隔只有短短的一千多米距离/可一个老人行走在风急雨骤的黎明街头/怎能无动于衷/我们这些赝品的确需好好反思/羔羊反哺唇齿相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2012年老爸去世了,当时我说了一句话,让我牵挂和担心的人没有了,岳母娘听到后马上补了一句,你就不管我和你岳父了吗?我知道我说错话了,立马圆场说,你们在我心中还不算老人呢!我们还指望着你俩照顾,岳母娘破涕为笑,尴尬的局面烟消云散,说实话虽然现在岳母岳父都七十多了,但确实毫无老态,这些年基本上是她俩照顾着我们这些后辈,偶尔会在我们医院住院调理,也是互相照顾,知道我们都忙,小毛病看门诊从来不惊动我,给她们医药费也坚决不要,有时收到乡里的病友送来的土鸡土蛋,转给她们后会笑得乐开了花,因为在她们眼里这些都是子女有出息受人尊重的表现。</p><p>去年七月份,爱人不慎摔伤腰椎压缩性骨折做手术,绝对卧床两个多月,岳母娘便把厨房转到了我家里,层出不穷的变着菜式花样让爱人开胃,寸步不离地陪聊,反复安慰长期卧床心情烦躁的爱人,还专门请了大师来家里做法事,虽然我不赞成,但无法拒绝她们的心意。</p><p>岳母娘不显老,走路如风、耳聪目明,每次过年过节,外地工作的子女都携家带口回家,这时候家里就像开流水席,体贴大家平时的辛苦,基本上岳母岳父都不让我们这些后辈插手,都是她们最拿手的菜,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她俩是笑靥如花,开心得像个孩子,岳母娘不仅如此,还能够与时俱进,广场舞跳得特棒,智能苹果手机玩得溜溜转,微信聊天微信视频打字都会,在我们心情低落的时候,准能收到她安慰的电话或者信息,唯一的缺陷是一直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有时候一长条看下来我都有些吃力,平时生日、过节我们送的红包,往往都会在春节时加倍后返回到孙子孙女外甥外女们的手里。</p><p>我多次对岳母说,你是我的保护伞,必须要长命百岁,我的日子才好过哦,这时候岳母娘总是会心一笑,因为她了解我爱人的火爆脾气。岳母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一直潜移默化激励我们勤勤恳恳办事、实实在在做人。</p><p><br></p> <p>屋檐下坐着的母亲</p><p><br></p><p>今天偶尔翻开旧时的相簿,一张发黄的母亲坐在老家屋檐下的相片,让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母亲就坐在木制的靠背椅上,眼睛望着前方,表情里是迫切和欣喜。</p><p>每次回老家我们都会提前给妈妈打电话,二哥说妈妈她必定早早搬把板凳坐在房门外的街檐下,不管下雨还是天晴,因为她的体重有两百多,活动很不方便,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天,哥嫂喊她也不进屋,必须要等到我们到家,只要看到我们的身影,她必站起来远远地喊着:我的幺儿回来了。不经意中母亲走了10年了,我的心也就一直空空荡荡着,每次回老家,再也看不到母亲屋檐下熟悉的身影了,我的心里就满是悲凉,就算有假期回老家的冲动和愉悦也渐行渐远了。 记忆中最深的,母亲有两次的痛哭,一次是在78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那一年我家这个典型的农村困难户第一次翻了身,没有成为村里的超支户。由于不用还集体的账,家里养的一头猪也总算没有卖掉。于是,在小年的这一天,我们家终于可以杀年猪了。</p><p>这一消息让11岁的哥哥和9岁的我兴奋得手舞足蹈。要知道,那些年我家特穷,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姊妹多,又没有什么正劳力,根本拿不到什么工分,平时的饭锅里只有上面薄薄的一层米饭,下面全是红薯或者藕丁,每每寒冬来临,我们常被冷得手脚发抖,饿得两眼发黑。那时候,只要冬至一过,我们就天天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可能穿上一件新衣,吃上一碗猪肉。这一年,我家居然杀年猪了,意味着我们可以敞开肚皮吃肉了!这一天,我妈给我和哥哥做了两大碗肉:巴掌大的块头,肥厚地泛着油光,掺着大蒜和辣椒,那香味,现在想起还让人垂涎。那一顿吃得真是爽快啊。我和哥哥狼吞虎咽,各吃了一大碗,每人至少是1斤多。可是,吃完后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觉得腹疼如绞,一趟接一趟地跑厕所。急得我妈抱着我们嚎啕大哭,嘴里喊着:儿啊,都是爹妈无能,让你们平时都吃不到肉啊……</p><p>还有一次是我94年女儿刚出生那年,因为参加工作不久家里极度困难,医院分给我一个单间不到10个平方,旁边就是天天冒浓烟的锅炉房,很简单很简单的几样家具,液化气炉就放在走廊里,临时用木板和纸板围着,每次下雨液化气炉都会被飘进来的雨淋熄,女儿也被锅炉房的浓烟熏得不停咳嗽,本来就早产的女儿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感冒必定发烧必定打点滴,那天晚上心力交瘁的我因一点小事对母亲竟然大发雷霆,说了一句:你和老爸没有能力就不要生那么多啥,你看看医院里的年轻人有混得比我差比我惨的吗?当时母亲没有做声,默默地走出了门外,其实只过了几分钟我就知道是我太混账了,出去找她时,发现她躲在医院公用厕所旁哭泣却没有声音,我知道她是害怕熟人看到,那一刻我们母子抱头痛哭。</p><p>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人生只有在经历后才会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屋檐下坐着的母亲只存在也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和脑海中了。</p><p><br></p><p><br></p> <p>作者:王腊忠,湖南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常德散文家协会党支部书记,《散文时代》副主编,“桃源诗刊社”副社长《桃源诗刊》副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