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今天要去的是一个小城,既有长江又有黄海,靠江靠海靠上海,这就是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江海门户通天下”的南通海门,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的故乡。在这里,最卓然的不是风景,而是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张謇(18530525~19260802)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人,清末状元,是中国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主张“实业救国”,被称为“状元实业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张謇在南通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这里的一面旗帜、一个象征,南通人以他为骄傲。当地人说起张謇,就像说起自家的老人,自然、亲切、尊崇。当别人还在疑惑张謇和张骞之间(并不存在的)关联的时候,江苏南通人往往就可以脱口而出了:哦,张謇(jiǎn),清末状元,大实业家。</p> <p class="ql-block">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却挪用海军军费大修颐和园,筹办万寿庆典,清政府因此特开“恩科会试”。张謇北上应试,高中状元。 但是恩科状元含金量和普通状元没什么区别,那可是绝对的国民教育系列,都是需要经过重重选拔,真刀真枪过五关斩六将的。</p> <p class="ql-block"> 张謇成为状元后步入仕途,但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国家处于民族危亡的时刻,利用自己的力量,秉着爱国情怀,弃官从商,走上了实业救国的坎坷道路。几乎凭一己之力,将南通这座落后闭塞的封建小城,打造成“中国近代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 张謇纪念馆坐落在常乐镇状元街东首张公故里祠堂旧址,张公故里祠堂是1936年张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为纪念张謇以关帝庙后殿改建的。</p> <p class="ql-block"> 张謇纪念馆是一所江南园林式建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景点。</p><p class="ql-block"> 张謇纪念馆坐落在常乐镇状元街东首张公故里祠堂旧址,祠堂是1936年为纪念张謇先生逝世十周年,以关帝庙后殿改建的。</p><p class="ql-block"> 1986年,地方政府在祠堂旧址建造了“张謇珍贵史料陈列室”,1995年添建了门楼等建筑,1999年正式命名为海门市张謇纪念馆,主体建筑“张謇史料陈列室”由著名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馆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前为文化广场,馆内有照壁、文化长廊、状元亭,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两层大楼。大楼的建筑平面呈“H”形,外立面青砖白缝装饰,灰色平瓦盖顶,民国建筑风格。大楼内部装饰既有民族元素,又有欧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迎面而立的照壁上镌刻着张謇的名言:“天之生人也, 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人与人之间,长度大致相差无几,但厚度却天差地别,要想增加生命的厚度,就要不断跳出舒适区,不要一直在熟悉的范围活动,生命的厚度才会一点一滴地垒高起来。</p><p class="ql-block"> 张謇奋斗追求的一生及其逝世后80年的世事沧桑,印证了这句话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庭院宽敞景色秀美,仿清建筑古朴凝重,小桥流水曲径深幽,让前来瞻仰謇翁者在既有古典风韵又有现代气息的氛围中,感悟历史的沧桑和张謇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委任张謇负责通海一带商务,授意他在通海一带创办纱厂。张謇奔走于南通上海之间,到处筹措资金,困顿时连往返车费也囊中羞涩,不得已只能卖字为生。1899年,一座拥有20400枚纱锭的近代化纱厂在南通唐家闸建成。张謇根据《周易·系辞》所载“天地之大德曰生”,给纱厂取名“大生”。他在“大生”二字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天地间最大的政治是国计民生。</p> <p class="ql-block"> 模型“青三”铁路与火车,展示1920年青龙港到大生三厂就通了铁路,有了火车。这是张謇建造的也是苏北最早的火车铁路,建筑之初长13华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用过的梳棉机。1895年筹建的大生纱厂的开机投产标志着中国的纺纱织布从此由机器替代手工,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此进入早期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 在状元山顶端,有一只闻名中外的古钟—金榜题名钟。每逢考试,方圆百里不少中考,高考的学子会来撞钟,求个心理安慰。</p> <p class="ql-block"> 张謇家训辑自汉、宋之间7位古人诫子名言,以《家诫》名之,镌刻于石屏,立于庭院。《家诫》汇集了古人修身养德的许多警句,如“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勿妄与人接”等。张謇之子张孝若在他所写的父亲传记中将《家诫》的主旨概括为8个字,即“安贫乐道、独立自重”。这不仅是汲取了古人家训精粹,更是张謇对其家族历代家风的传承与凝练。</p> <p class="ql-block"> 张謇先生的公益思想、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运筹帷幄的睿智眼光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张謇先生的创业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艰苦奋斗史,其中的每一页,都是用智慧、感情、毅力、勇气和责任“混合”写成。</p> <p class="ql-block"> 张謇倾其一生心血,成就三件传世嘉业:实业、教育、慈善。作为一位封建士大夫,张謇骨子里潜藏着“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儒家文化意识,一直在致力于实现士大夫的理想人格和社会价值。其“功成不必在我”的那种气势和担当,在他逝去近百年后的南通,仍能寻其深深的烙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