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妈 <p> 我的婆婆妈</p><p> 我的婆婆七十多岁, 性情温和, 明理,豁达,朴实善良,时尚,是一个能与时俱进思想前卫的老人。</p><p> 我结婚三十多年,由于工作原因和婆婆相处的时间不多。近几年,随着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加之老公和孩子们也都在城区周边工作回临潼的机会多了,自然我也就被拉拢过来。</p><p> 婆婆和公公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吃完早点,便是看报学习讨论时事。大到时政要闻,小到生活趣事,两人边看边争论。常常因一个案例,某个事件,一个故事情节……两个人观点不同,意见分歧,争得面红赤耳。每每遇到争论,婆婆总是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丰富的想象力,打败一个在司法机关工作几十年的公公。而且婆婆赢得理所应当,公公是输得习以为常</p><p> 说到学习,婆婆可真是够上一个“爱”字。除了每天坚持看报纸,只要一有空就会拿上各类书集,杂志边看还边做笔记 ,比如养生的,健身的,烹饪的,法律案例的等等各类书籍她都爱看。就是看个电视觉得自己有用的东西也会随时记录下来。偶然一次我去她房间拿东西,看到几个本子随手翻阅,很是吃惊,里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类生活实用小妙招和人生名言哲理。不由得对婆婆这种爱学习的精神既仰慕又感动。</p><p> 自从和婆婆住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长了,自然也为一些生活琐事,鸡毛蒜皮说不到桌面上的事闹得不开心。比如,用过的瓶瓶罐罐,袋袋盒盒放在家里既占地方又影响室内环境,可每次要是说扔掉,婆婆总是说“别扔,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用上”。还有,平时买一些瓜果或外地特产,想让他们二老尝尝鲜。可她老是说“等人都回来再吃”,结果一放就是好几天。放坏了,过期了要扔,她就会说:“可惜了,看能吃多少吃多少”。每次听到她这样说,我就生气不高兴。心想新鲜的东西不吃,总要等到不能吃了人家要扔才想起来吃。其实我心里明白婆婆是舍不得自己吃,总想留着让孩子们吃。说实话,每次遇事感觉都是我在无理取闹,婆婆心胸开阔从不和我计较。</p><p> 说到家务,总体上来说是公公,婆婆和我三个人承担。我们是自然分工,婆婆负责做饭,公公负责买菜,我负责清洁工作。</p><p> 婆婆一日三餐饭菜独立完成,到饭点摘菜、和面一切按程序有条不紊,整个过程不让人帮忙,谁插手跟谁急,还闲把她操作程序打乱了。个把小时后,饭菜摆放停当,还要满心欢喜地呼唤家庭成员就餐。语气间毫无怨意倒感觉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不叫苦累)我这做儿媳妇的每每吃着可口现成的饭菜,既暖心又羞愧。婆婆的辛劳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当着面还真的说不出口)今天就用这种表达形式道一声,妈,这么多年辛苦您了,我代表您的儿孙谢谢您一直以来的辛苦付出,为有您这样的母亲感到幸福和温暖。</p><p> 公公自从退休后,就自觉承担起了买菜的任务。在我们家买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菜的种类要婆婆指定,而且外形,鲜嫩程度都有标准。买回来后婆婆还要一样样验收,尽管公公买菜时精挑细选符合要求的菜品,但每次买回来的菜,通过查看验收百分之五十总是不合格。尽管如此,公公还是一如既往,不辞辛劳天天跑市场挑选合适的菜品。在这也为公公的辛苦付出道一声,爸,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p><p> 家庭的环境卫生工作,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氛围和成员们的心情。这项工作也是家务中的要务,作为年富力壮的我,自然就挑起了这一重担。早起洗漱完便是从里到外打扫清理,随后拖地,抹洗整理归类。正常情况下小件衣物隔日一洗,大件隔周一洗,(特殊情况根据需要随事而定)看起来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周而复之也算是为家里做了一份贡献。</p><p>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妻子》,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贯穿全剧,“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它讲的是爱”这句话说出了处家之道。的确是,讲理的地方是法庭,讲爱的地方是家,有爱家才能和谐,才能幸福美满。</p> <p>带公婆周边游玩</p> <p>世园观景赏花</p> <p>蓝天一日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