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启封故园

念青

<p>  开封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八朝古都汴梁,而它早期的名字不叫开封,而叫启封,古城遗址位于今天的开封市朱仙镇的古城村。启封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开始建筑的古城。开封以南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湖泊——蓬池。大湖南北有两座城市隔湖相望。在今开封位置的叫仪邑,朱仙镇以东的叫启封。启封城始建于春秋郑国的庄公时期,郑庄公为奖励大将邴筑造新城的功绩,以“邴”来命名新城。又因此地原为夏启王所封封父国之故地,所以又被命名曰“启封”。启封城在当时是个比一般国都还长100丈的大城,城建规模大于仪邑,只是后来梁惠王迁都仪邑,才奠定了大梁的中心地位。战国时期启封先属韩国后归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于此地设置“启封县”,启封城为县治所在。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元年,为避刘启讳,将“启封县”改称为“开封县”。自秦汉以来,大梁(仪邑)启封两城并立,势力相当,启封还一度成为开封郡治之地,地位曾经高于衰落了的大梁。严格意义上说,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应该是陈留,而不是大梁。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大梁地位骤升,成为汴州的州治之地。启封则由于战争和水患等等原因,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后梁时干脆将汴州改称为开封,确立了开封中原乃至中国的首府(首都)地位。后来开封的名称就基本上延续了下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封之名与当今开封城才真正实现了名地相符,两相合一。中唐以来,启(开)封城却在此后日渐衰萎,到北宋初期已是残破不堪,后人称其为“南开封”。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路经此地心生感慨,遂赋《过开封古城》诗一首云:“荒城临残日,鸡犬三四家。岂复古阡陌,但问新桑麻。颓垣下多穴,所窟狐与蛇。汉兵坠铜镞,青血为土花。”明显此时的启封城已经沦为一个一般的村落,但是他的西方不远处的一个村落却在冉冉上升,并于后来取代了启封,这个新星就是朱仙镇。(网络资料) 摄影/太行任我行</p> <p>高大的门楼上写着四个大字:启封故园。</p><p>启封故园的标志性建筑----启封楼。众所周知,朱仙镇是开封的启源,来到这里就是来到了开封的发源地。朱仙镇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历史地位显耀,文化底蕴深厚。</p> <p>那一株株开满粉色花朵的树是景区最大的败笔,因为全是假的,况且她的颜色和景区的格调完全不搭,越看越不顺眼</p> <p>鸬鹚在悠闲的时光中晒着自己的羽毛,对身边来来往往的游客,一点也不感到惊慌</p> <p>状元桥</p> <p>有江南水乡小镇的样子</p> <p>朱仙镇的木板年画很有名的,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乾隆皇帝在纪晓岚、河南巡抚毕沅陪同下,巡视了贾鲁河下游的朱仙镇,并下榻清真寺。当时乾隆皇帝下旨令河南巡抚在朱仙镇再修一座大拱桥,方便百姓出行。后人为纪念一历史事件,把乾隆皇帝修建的桥称作“乾隆桥”,为避讳帝王字号,便谐音称“潜龙桥”。</p> <p>四面牌坊</p> <p>岳飞庙大门。与汤阴、武昌和杭州岳飞庙统一称为全国四大岳飞庙,享誉中外。庙内前院正殿中供有岳飞及其部将的塑像,后院大殿里有岳飞夫妇的塑像,东西厢房里分别供着岳飞的儿子和儿媳的塑像。</p> <p>民族英雄岳飞金身</p> <p>这是陷害忠良岳飞的五个奸贼,旁边还放有一支鞭子,游客可随意抽打他们,以解心头之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