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际遇】奔赴援老前线——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老英雄陶万昌

由申甲

<p>  陶万昌,苗族,重庆市彭水县人,生于1929年10月。1947年2月被官霸逼迫流落中原, 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中南和西南等战役,在渡江南征中荣立大功。1951年入校读书,195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1968年至1978年参加参加援老抗美战争,先后任援老后勤保障部队昆明军区后勤22分部政治部新闻报道组组长,后勤108兵站政治处主任等职……离休后任某科研机构离退休办公室党支部书记,著有《萍踪际遇》《翠柳吟》《浅留痕》《揽春回》等五部作品……</p> <p> 《踊跃奔赴援老前线》</p><p> 原文见中国文联出版社《萍踪际遇》第224-230页</p><p> (为方便阅读小编摘要并整合部分内容 作者 陶万昌)</p><p> 我国《参考资料》1975年3月26日转载日刊报道:老挝:靠援助支撑的尚未发展的经济一一"中国的援助,总额达二千五百万美元。具体地说,其中包括大米八千万吨,牛奶、药品十五万箱,卡车一百辆,纸一百吨,布匹一百万米等。此外,中国同北越一样,还决定修筑公路。中国从老挝内战时代已经建成了爱国战线控制区内的丰沙里到泰国边界附近的北宾的全天候公路。这次的援助是要把这条公路同王都琅勃拉邦连接起来。如果这一计划实现,那么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交通运输,无疑更加密切起来。"</p><p> 我回想到,关于我国援助老挝修筑公路之事,根据我们亲临参加和目睹此事的情况来看,虽然与日刊报道的情节有所不同,但我国人民先后援助老挝修筑公路,的确是付出很高代价的。</p><p> 1962年,我们昆明军区即派部队(120团)援助老挝修筑了从我国勐腊县尚勇地区的曼庄通往老挝丰沙里60余公里公路。路修通后,我国即派云南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少将为驻老挝爱国战线控制区内的丰沙里领事馆总领事。</p><p> 为了支援印度支那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以及我们边防部队对敌斗争的需要,昆明军区组建了昆字303部队(注:后勤22分部—下同)驻滇西南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承担了大量的物资保障任务。特别是从1968年冬至1978年夏十年的时间中,我当时所在的昆字303部队,为援建从我国勐腊县边境的岔河至老挝纳堆的公路,以及从我国勐腊县边境的磨憨至老挝琅勃拉邦(湄公河南乌江口)的公路……</p> <p>  随后又陆续援建了老挝的纳双至崩海的公路,分部各部队都承担了繁重而艰巨的物资运输供应任务。这几条公路修通以后,对老挝及整个印度支那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建设的意义。特别是由老挝的丰沙里经我国勐腊县的尚勇至老挝的琅勃拉邦,可直接与印度支那的十三号公路连接,这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建设的意义。</p><p> 从我国勐腊县边境的岔河至老挝纳堆的公路,当时我们称为"西线"。1969年春,云南省组织了一批民工,当时称"四0"大队,从岔河由北向东南修筑;军委总参调了一个团(即雷锋团),由磨憨出国从老挝的纳堆由东向西南修建,与"四O"大队在老挝的南塔省合拢。</p><p> 1969年进入夏季以后,为了了解基层情况,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同时也为了锻炼自己,便到昆字303部队下属的昆字370部队(注:后勤108兵站/下同)驻老挝纳堆供应站短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p><p> 供应站除了担任我国过往人员的食宿任务以外,还担任了一部分向前转运物资的任务。这个时节印度支那正进入雨季,因此使我们觉得格外辛苦。</p><p> 印度支那地处热带,每年平均温度在摄氏20度以上,每年大约从五月至十月是雨季,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是旱季。在雨季,印度洋热带海面吹来了温暖潮湿的南风,这时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大地上各种农作物呈现一片繁茂旺盛的景象。雨季开始也是生产季节的开始。在旱季,亚洲大陆内地大陆干燥寒冷的东北风带来了冷空气,这时候气温下降,雨水减少。旱季一到,农民又忙着进入紧张的收获季节。在这年雨季到来之时,"西线"所需物资因汽车无法运送,都是全靠人背马驮。供应站的战士们每人用一个特制的木架将物资捆在架上背着前进(我当时使用的一个木架现仍保存在家中)。</p> <p><br></p><p>  当时我们受经历的艰难困苦,不是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对于那些没有亲临其境的人,对我们言谈中的描述,他们总觉得有些不可信。我们的战士们天天冒着大雨行进,翻了一山又ー山,过了一水又一水,在泥泞的羊肠小道上,每人发的一双新军用胶鞋,穿在脚上才步行了两三天,鞋底和鞋帮就分开连不在一起了。防蚂蝗的长统白布袜也早已通了底,使脚趾甲都磨掉了一截,脚打了血泡,肩上也磨破了皮。凡是在途中短暂地体息以后再行进时,脚板总是疼痛得再不敢着地,只有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继续负重向前行进。印度支那地面上的旱蚂蝗特别多,有些地方密密麻麻的,成片成堆地动着。特别是地面潮湿的地方,蚂蝗就特别活跃。如人们行走缓慢,蚂蝗就会迅速从脚上爬上身体。我们在行进中,根本来不及随时去注意捉掉身上的蚂蝗,更没有那样大的精力去顾及此事。蚂蝗吸血时虽然使人不感到疼痛,但蚂蝗吸得圆鼓鼓地自行掉了以后,叮咬部位会流血难止,满身都是血淋淋的,有的战土感到非常恐惧。被蚂蝗咬的伤口过了一天以后会又痒又疼,有时搔痒被抓破后还引起红肿化脓。我们在向前面运送大米时,因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天雨路滑,体力最好的同志也只能背八十斤。我原来准备背六十斤,但供应站的领导同志只准许我背四十斤。文书肖啟奎,参军前是高中毕业,小学教师,体力较弱,他只背了二十斤,除在途中三天的步行煮饭吃了四斤外,最后到达目的地,他背的米只剩下十余斤送到了前面的部队。</p><p> 在此情况下,前面部队的勘测队人员需要的粮食,总是供应不足。曾有一度使他们接连几天未吃饱饭。甚至,有些驻地的人员接连两天也都无米煮饭吃。先后几次电报催促(兵站)指挥机关,要求加强力量赶运粮食供应他们的迫切需要。因此,兵站部队的单车运输连也全部立即出国了,三个骡马运输队也日夜兼程地上到运输线上……</p> <p>  1969年秋,中央慰问团来到老挝对援老筑路部队和民工大队进行了首次慰问。除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慰问演出以外,还赠送了一些慰问品,使我们出国援老人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p><p> 我的慰问品是一支特制的14K金笔,我一直珍藏了二十年,今年才给我女儿陶滢使用。</p><p> 1969年秋末,由于昆字303部队(分邡)普洱"三支两军"人员,被划为所谓"站错了队",被全部抽调了出来,普洱县公、检、法原有的人员也被全部端走到了"学习班",因此,我当时所在的昆字303部队(分部)领导和普洱县当时的领导人共同协商确定,调我到普洱县担任人保组副组长、公检法军管小组副组长(组长是普洱县人武部副部长孙立钩)、并兼公检法党支部书记以及办案组组长(即法院院长)。</p><p> 在一年多的时间中,我跑遍全县每个区和大部分乡镇(当时区改为公社,乡改为大队),对一百余起历史积案及现行案件进行了具体查实;组织人员对十余起杀人案进行结案判处;并处理了一批一般性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1970五月,我又接到分部任命,担任昆字370部队(108兵站)政治处副主任。兵站是直接参加出国援老的部队,我又回到了千里援老最前线。</p><p> 1969年1月,美国尼克松上台以后,在加紧推行战争越南化"计划的同时,并把战争扩大到整个印度支那。1969年4月,侵越美军竟达到五十四万三千人。1970年,美帝国主义又在柬埔寨策动了反革命政变,并派出美国军队和南越伪军入侵柬埔寨,至此,美帝将侵略战火燃遍了整个印度支那。</p> <p><br></p><p>  为了保证筑路物资运输,108兵站(昆字370部队)将全国各地运送到国境线上的各类物资,直接组织指挥转运到国外。并由兵站驻国外的各个供应站、食加站,以及各个服务部门,分送到各个施工单位。</p><p> 同时,为了保证安全施工,昆明军区又另派了一批部队出国驻守在施工沿线,时刻警卫施工人员安全。由于敌机不时进行轰炸,敌特经常进行骚扰活动,轰炸和骚扰破坏一天比一天疯狂。因此,我们部队保卫施工的战斗不断发生,且日益频繁,致使保卫施工的部队不断增加。甚至,连高炮六十三师、六十五师都先后派出一部分部队出国担任空防任务。结果,便形成了保卫施工的警卫部队人数,与参加施工筑路的人数相等的情况。而且,我们的施工人员和警卫部队,在施工和对敌战斗中,也遭到一些伤亡。这些死亡烈士大都先后运回国内安埋在勐腊县的城郊和尚勇。勐腊县城郊和尚勇还专为在国外牺牲的烈士们建立了烈土陵园。至今还时有烈士的亲属到陵园为死亡烈土祭莫,以表哀思。</p><p> 1970年底,"西线"筑路任务胜利完成,民工"四O"大队以及军委所调的一个施工团全部回国。军委总参重新调工程兵部队,出国修筑由磨憨经纳堆连接"西线"至琅勃拉邦的公路。这条公路我们当时称为"东线"。</p><p> 为了加速"东线"修筑工程,1971年初,出国援老的部队急聚增多。除了原在国外的警卫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108兵站所属部队以外,由军委总参统一调遺的工程兵筑路部队分批出国。有工程兵部队,以及沈阳、北京、兰州、成都、武汉、福州、广州、昆明等八大军区的一些步兵团。还有汽车22团、23团,50团、51团,都从云南昆明或广通(当时成昆铁路只从成都通到广通),将各类援老物资转运到勐腊或直接运往老挝。在这漫长的运输线上,我们一个又一个汽车团车队日夜兼程地往返奔驰。</p> <p><br></p><p>  1970年以前,出国援老部队和民工,都统一穿着国家下发的浅草绿色便服。1971年以后,由于筑路任务和警卫任务,以及出国直接担任前线的物资保障任务,都全由我们军队承担,我们便取下帽徽和领章统一把草绿色的军服当作便服穿,但仍携带着武器和弹药,每人照常人不离枪、枪不离弹,千军万马奔赴印支援老最前线。因此,当时的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不断惊呼:"中国共产党的便衣部队出国了"。</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夏天•昆明大观楼</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