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1年高考填志愿,学文科的我选择了护理专业。听说许多大学包括我的母校,在那年以前,医学类是不招文科生的。大约是考虑理科生有生理化的基础。而为何那年开始不限文理,大约一是因为招生不足,二是我个人猜想院校方面也同我一样日益觉得文科思维(尤其是人文主义)在医学专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学,生理化明显跟不上。第一学期生物化学已经使人头大,高中两年半没有接触的知识,理科生可以轻易掌握的基础知识,我只能硬背。基础理论知识我学得很费劲。相较于专业课,我更喜欢做马原课题还有医学伦理学老师开展的辩论。这也体现文理生在进入医学专业后的优劣势。就当我以为高中的文科知识无用的时候,它渐渐在我的工作学习中显出了效用。 什么是唯物辩证观?首先,说唯物。唯物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可被认知的。黑格尔有句经典名言,“存在及合理。”在小学和中学,我的老师们都举办过课堂辩论,那个时代的乡村老师有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很优秀了,但一切辩论的基础必须都是唯物主义。</p><p class="ql-block"> 只要在医院上班就躲不开医闹,在我们科的几年,大的医闹没有,被人指着鼻子骂的经历真不少。有人吐槽“早知道有今天绝对不当护士”,也有人说,体谅下病人吧,他们身心痛苦且可怜。而我说服自己的经历是怎样的呢?刚去北京实习,我认为首都一定像赵宝刚的镜头下一样有趣,但当我第一次被病人无理责骂,我便惊愕了。老人拄着拐棍冲进专家诊室,对着和他年龄相似白发银须的老专家说要求插队看病,并振振有词地说“你们这里贴的老人优先”,得知他没有挂号,也并非本诊室疾病,我告诉他是挂号分诊以后方才优先,他挥起拐棍转身说投诉我。转念想想,算了,不跟他置气了,恶人能存在即是合理,有些人我将他们称为“恶人”而不是“坏人”是因为他们并非奸淫掳掠,只是在消磨医务人员对工作的热情,既然“恶人”的存在是必然且合理的,那何必生气?小恶之人的存在使人尴尬,心寒,但总会存在。有人大概会说,你这种想法缺乏人文关怀,冷漠生硬。但是一个19岁刚刚走入社会的女孩,说大不大,刚刚离开象牙塔的庇佑,何以开解自己呢?若是有一种思维可使自己免于无益的苦恼,未尝不可。</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我就在医院大闹,就在银行贷款不还,能把我怎么样?没人能把他们怎么样,但是他们做的事的代价将有全社会集体平摊,称之为“社会代价”。在医院无理取闹的人多了,医务人员逐渐失去了刚到职场的人性关怀,只愿每日平安,对真正可怜的人少了丝温暖,多了丝冷漠。欠银行钱的人多了,银行的审核手续越来越麻烦,真正急需资金创业的人、亟待钱上大学的学子更难了。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其他人在无奈为其买单。因此,日行一善也必将形成好的循环。推己及人,我自己在别的社会部门办事的时候,也尽量去体谅别人的处理速度,不催促,不恶言。我也推荐家里人在去医院看病之前做好规划,不要因为自己没看路标而责怪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 其次,谈辩证。在实习医院,老师希望我们不仅做一个合格的护士,更希望做一个有原则听命令的战士。年轻的时候她当新兵班班长,喊口号行进,喊121喊的太多了就秃噜嘴了,突然不知道怎么喊,战友们没听到“转向“立定”指令便不敢停,径直走向训练场边缘的煤堆,摔个狗啃泥。她总是觉得对不起战友,但是又必须服从“令行禁止”的原则。同学实习的医院,实习生统一住宿,除夜班外其他人集体晨跑,睡前查寝,还要断电。她很是苦恼。其实学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思想已然接近独立,并偶尔叛逆,想去挑战一些法则,但并没有承担破坏规则的能力。因为这样的矛盾性,严格的管理我认为是有益处的。郑强说,学校有个女生,专业成绩第一,用热得快被发现,按规定取消保研,很多同学求情。他说,这也许不近人情,但从前的上海商学院因为学生用热得快烧死同寝所有人,血的教训怎么还不能让人长记性呢?规矩一直在维护整个体系的公平。总是有人说,自己一次糊涂,错不致如此,认为规矩太严格。但是只要有一个人一件错事被网开一面,那规矩就难以使千千万万的人信服。要在一个体系中找到存在感与幸福感,必先尊重规则,遵循规则。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事儿:一位年轻小姑娘因“胃痛”在看急诊时因为医生坚持开hcg(看有没有怀孕)检查而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对人格的“侮辱”,执意要投诉该。在我看来,她太天真了,对自己所面临的风险一无所知。对急腹症的女病人来说,做hcg检查既是诊疗常规,也是对患者、对病人安全的一道保险。工作久了,每个医生都是鉴谎专家。那些相信少女信誓旦旦“从未有过X生活”的话,不开hcg把妇科问题轻轻放过的急诊医生沉默不语,他们亲历过患者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抢救后,被暴怒的家属指责“草菅人命”。那些相信孩子家属信誓旦旦“术前没吃过东西”的医生沉默不语,他们抢救了术中反流误吸的孩子,从胃里涌出来的食物残渣弄得他们满手都是,却被愤怒的孩子爸爸揪着领子吐唾沫时,又看到了孩子奶奶闪躲的眼神。那些相信做硬膜外麻醉病人保证“从没吃过药”,顺利穿刺后却发现硬膜外血肿的操作医生沉默不语,病人家属事后闹的时候只会说“老头子糊涂记不清事儿”,绝口不提老人常年服用抗血小板药。那些相信病人“没有任何传染疾病”,做手术没有严格防护不小心血溅到眼睛里的医生沉默不语,天知道他术后发现病人HI V阳性时是怎样的绝望。有人说谎、有人隐瞒、有人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往往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仍然精神抖擞的活着。那些被谎言伤害的人,只能默默舔舐伤口,用自己的遭遇去警醒其他的同事和学生。小部分人说谎“作恶”的成本,最终会摊到每一个人身上。所以女性急腹症一定会常规查hcg,急诊手术前会用超声看胃内容物,硬膜外麻醉前要等凝血功能检查单,手术病人一定要有乙丙艾梅结果才能推进手术室。这里面花的钱、耽误的时间,因为程序原因延误的病情,都是普通病人给漠视规则者还的债。哎,只能怪不守规矩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是我是个有教育理想的人,我很佩服我在北京遇到的那些老师还有现在的同事,知道如何对年轻的实习生循循善诱,挖掘其优点使其自信,及时提点其错处使其警醒。我非常希望当我成为老师或者家长,给后辈的教育是如沐春风的温暖及适时的威慑。这两点是非常难以平衡的。我接触的实习生为例,存在主动能动性过强与主动能动性过差两个极端。我还需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才能做一个好的临床教师。</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感性且内秀的同事说,她倘若答应了病人什么事而没完成常常感到后悔。我说,若是我,则是后怕,怕被刁钻之人投诉。她说,我这是一个护士的心态,而她是一个病人家属的心态。被规章所限而不为恶事,可谓好人。为道德所限而偶行善事可谓之贤人。而被自身良知趋势常行好事谓之圣人。我们这群年轻人,大概多数还处于第一个阶段,要做到善事善行是因发自肺腑而行的,需要一个进阶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红楼中林黛玉总是哀怨忧郁,其实她是最自傲清高之人。有一回宝钗前来探望,真心实意地劝她以燕窝入膳养身,但黛玉却说,她以一个外人的身份在贾府中吃穿用度与小姐们一应相同,早就不知道让多少人眼热,要是再生出来燕窝这档子事,该惹来多少闲言碎语。以黛玉原本的家境,当真吃不起燕窝?若父母双全,凭其才情容貌,必然嫁入世家大族,但是现实家道中落,寄人篱下,最是要强的人现在显得最是忧郁哀怨。表面自卑怯懦,实则最是自傲清高。工作识人断事亦是如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护理管理者,如果要做到人尽其才,凝聚团体,要有此种能力。</p><p class="ql-block">一个巴基斯坦餐厅老板说:“因为我的餐厅对中国人免单,有很多亚洲人冒充中国人来吃饭,吃了直接走了,我经常追上去问你是不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我以为巴铁哥们儿一定是非常生气,他却说“即使他们不承认我还是很开心,这证实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中巴友谊。”换种思维是令自己愉悦的大智慧。当你准备好了治疗用品到病房,老人正在如厕,说句“你快点”大概还会让老人着急出来而摔伤,一句“不着急,您慢点”却叫人心头一暖。</p><p class="ql-block">面对护理难度大的病人,交接之时,如果我是即将下班的人则长舒一口气,如果我是来接班的则没有一分钟不紧张担忧。以压疮为例,疗效很好的银离子敷贴一张上百元,但很多人用不起,护士长安排每班换药,护理费用低得多。年轻的护士们心里有些怨言,尤其有些腐肉的场景不忍直视。后来我父亲成为了病人,知道了每一盒药都是一个家巨大的压力。可见每个家庭各有难处,不要责怪因经济条件放弃老人治疗的儿女说他们不孝顺,擅自产生不知所谓的“道德绑架”,更不要斥责在癌症末期带着老人四处奔波求医的儿女说让老人不得消停。病人各有难处,无论病人在生死面前如何抉择,我们都应该体谅和同情。</p><p class="ql-block">被砍伤的眼科医生陶勇出院时,记者问他是否原谅凶手。他说,我绝不原谅,他用我治好的眼睛来杀我,如果我没有治好,他这次行凶也就不会发生,我不想给社会造成伤害医生可以被原谅的印象。一直以来社会对医生的要求太高了,觉得医生是圣人,不吃饭不喝水,24小时待在办公室,正常出门会诊,说医生离岗不值班。鲜有人记得我们也是普通人,总说白衣是天使,所以不是人,少数群众把我们不当人!他只是说出了一个无辜被伤者的不忿,除了无辜他甚至对对方有再造之恩。我始终相信好人与智者的存在是大多数,但谁也不能否认,少数群众的高标与双标在医院格外突出。路上车辆鲜少避让救护车,却人人责骂120总是来得太慢。人们鲜有意愿主动献血,却在自己亲人需血之时指责医院:为何竟然缺血?人们总嫌前面的病人太多事,而轮到自己又嫌医生看的时间短了。人们不知道中国只有282万医生,每年门诊量七十多亿人次,日以继夜保障十三亿百姓的生命健康,却总是轻易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对医生被放大的差错肆意谩骂。人们固执的相信一个 丝毫不合常识的“医生偷肾”传闻,一如鲁迅描写的人血馒头包治百病一般,愚不可及坚持一百 年不动摇,却无法理解现代科技无法治愈很多疾病的现实而将生死之责完全推向医生。人们一边怒骂细心排查但检查稍多的正规医生医德败坏,却一边心甘情愿的相信电线杆上的神人,电视里的神药以及百度搜索里的先进疗法。医生何其委屈?医生是一个需要信念的职业,真正的强大是见过丑恶依然相信美好。怯懦者见此惧怕,亦人之常情,我们很难改变世人想法,唯一能做的是信守原则,精进技术,这样病人的置喙与诋毁,便永远只能是无理取闹,无理可依。陶勇说,希望在这件事中,除了看到刺儿,也能看到花儿。这就是矛盾的两面性。花儿就是潜藏心底的美好,有了这些,这份注定要干一辈子的工作才不至于使人懊恼,才会每天带着平和的心境工作,才能更深入地去体会病人发怒的原因,用精湛技术去解决这愁绪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今年县五四青年有好几个是我同学,甚至是当年被老师判定为“中下之资”的同学。但是,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能决定未来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相信我的同学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成绩,有人因老师的“判定”自备懦弱,有人则定要干出一番天地。我自认是有抱负的人,过去总认为自己如有更好平台,今天作为也不止于此。同事说,不公恰恰是世界一种维持公平的方式,如果资源与能力两样集中于一人,普通人岂不是毫无生路,其实天之骄子实在是不多,更多人是逆风翻盘。</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让自己变成不简单的人,才能过上简单的生活。我将此与高中老师说的另一句话联系起来: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把书吃透看透,才能举重若轻。所有看起来风轻云淡的宠辱不惊的人,一定比我们经历更加丰富,如同我曾见过的那些“80后”乃至“90后”老专家,见过的医闹定不会比我们少,但是依然在退休以后发光放热,给世间传递美好,疗愈疾病,因为他们更明白生命的可贵,而选择遗忘那些丑恶与伤害。见过波谲云诡,更能闲庭信步。大学讲师说,他的导师桂希恩教授总是穿着老布鞋旧汗衫,旧自行车穿行在武汉校园里,如不是他的学生则常以为是退休门卫大爷。桂希恩教授在中国传染病学方面的成绩自然不需我多言,经历国家的发展,学科的翻天覆地的进展,人生的无上荣誉,却更能秉承赤子之心,这就是“成为不简单的人才能过上简单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闭门造车的文章是难以撼动人心的,机械冷漠的工作是难以得到病人真心信赖的。唯物辩证观不是冰冷的,是有热度的,见山见水在于个人。对生活常怀热忱的人的人便能悟出其中热度与温度。希望你我承认并见过丑恶,却依然相信美好,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亦不退避畏惧,永远向阳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