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p> <p> 《归园田居·其三》便是这组诗中的第三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译文</b></p><p>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p><p><br></p><p>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p><p><br></p><p>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p><p><br></p><p>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p> 每日悦读 <p>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p> <p>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