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画家萧俊植:寂寞地活,悄悄地走...

何宏江

<p>  庚子春,是一段特殊的岁月,一场大疫情使得中国大地格外安静,大多数人居家抗疫,禁足期,世事变幻。</p><p> 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本不必大惊小怪,而一些熟悉的人,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印迹的人,悄然离去很久,才慢慢被一些人知晓,心头涌上的,便是一声叹息的声音。</p><p> 甘于寂寞的三峡画家萧俊植老先生就是如此,走了两个多月,当有人发出他走了的消息,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p><p> 萧老走时大约八十岁,虽然已经高寿,但我还是觉得他走得早了一些,如果上天再给他几年光阴,我们便可以看见更多的更美的画卷。</p><p> 萧老是那种有些孤傲,有些独立,有些直把的人,所以他从不属于哪个圈子,也不曾在哪一堆热闹的人群中高谈阔论过,他生命中大多数时间在写生,设计,画画...。</p><p> 孤傲的人,必定有些过人之处,我知道他在年轻时候就拿过全国设计大奖,当过评委,可见水平不一般。孤傲的人,必定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他经常当面批评人,虽然有些不讲情面,却也说得在理。</p><p> 萧老还有讲人情味的时候,一次带他去长阳磨市写生,出发之前,他递给我一样用报纸包裹的东西,原来是一块老砚台,他说是感谢我经常带朋友去他家,带他出去写生。当你习惯了一个人的淡,而他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内心的温馨的时候,你会突然涌出一股暖流到心口。还有一次我帮他卖了一幅三峡题材的大幅画作,他很高兴,之后不久,他便坐公交车到我茶店,买了几盒春茶送给他的老师周韶华老先生。他说这次也是照顾我,人与人之间得互相关照,突然觉得他还是很看重人情世故的,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古板形象。当时他还说,这次去见周韶华先生,试问一下能不能带年轻的后辈去,原来他想带我去见周韶华先生。</p><p> 孤僻与人情的融合,便是可爱。只有深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才会发现他的温暖与宽阔。</p><p> 最后一次见他,是在他家中的画室,带年轻的朋友去欣赏他的新作品,他拿出箱子里的江南水乡系列和三峡山水系列,让年轻朋友大开眼界,连连称奇。</p><p> 没想到这就是最后一面,以为还有很多机会见,也没有说太多的话。也许这是一个遗憾,也许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状态。</p><p> 萧先生走了俩月,消息才散发出来,才有少部分人知道,何等的寂寞,何等的淡然,这份安宁,是萧先生真实的人生句号。有朋友从我为萧老写的对联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打电话给我聊了他一个多小时,最后嘱我写写萧老,无论什么方式,于是便有了此文和邀请部分美术界人士的回顾短文。</p><p> 期望以此唤醒一些与他有缘的人的回忆,也籍此安抚他一生寂寞的灵魂,愿他老人家在天堂仍然有画笔与调色盘...</p><p> 何宏江</p> <p>萧俊植,1940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协湖北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研修班结业获研修生文凭,师从湖北省美协主席周韶华。作品多次全国获奖。</p> <p><br></p><p>题三峡画家萧俊植先生</p><p>文/何宏江</p><p>峡江足下,气韵腹中,凭指升腾巴楚味;</p><p>意境毫端,风格墨底,用心描绘景人图。</p> <p> 萧俊植先生的祖父。</p> <p> 2017年4月2日,画家萧俊植老先生(77岁)、磨市三国研究者毛正寿老先生(88岁),三峡晚报摄影记者画家郑联学、本网采编团队等一行7人来到我的家乡长阳磨市镇,三国夷陵之战主战场马鞍山下的九龙岛、驻马溪、矛戈头等地,观景写生,踏勘追古。</p> <p>守望本土的寂寞画家 ——萧俊植 </p><p> 符号(散文家、评论家)</p><p> 他是守望本土的画家;是甘于寂寞的画家;是周韶华大师称作“贤弟”、“老友”的画家;是笔者由衷敬重、乐于亲近的画家。他,就是萧俊植。</p><p><br></p><p> </p><p><br></p><p> 命运似乎并不垂青于这位既具天赋又很勤奋的画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让全国大多数高校的美术专业停止了招生,一中毕业的肖也无缘踏进高等学府的大门。他被“特招”到了市床单厂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一无大学文凭、二无中级职称、三无指标的“三无”美工师,凭借全国一举拿下两个部级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实力,被省厅破格提拔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难得的每年两次外出写生,给了他“外师造化”的机遇,“胸中丘壑”油然而生。从此思如泉涌,佳作累累,他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p><p><br></p><p> </p><p><br></p><p> 他以守望本土为己任。他的《湖畔清晨》获第七届湖北省美术作品銅奖;《家住岸边》入选中国第一届山水画展;《秋窗风雨夕》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西陵古镇》获湖北省文化厅、美协学术奖;他为中外社团和个人收藏的大部分作品,都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三峡。</p><p><br></p><p> </p><p><br></p><p> 同老师冯中衡乘小船溯江而上去三峡写生,是难忘的:船移山动,峡开云涌,那种动感,那种氛围,正是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他打破惯常的“两扇门”式的三峡构图,将两岸的叠嶂层峦、山岚云气、古镇石桥、山崖藤蔓、老树虬枝、民居帆影、激流悬瀑、暮色渔火……一一收入画中。积墨显厚重,留白透寥廓;繁密蕴厚富,雄浑见精微。形从神主,神形兼备;画意诗情,绵长幽远。既富自然的原生态,又漫浓郁的山民情;既有传统的气韵,又现时代的风格。无论长屏巨卷、中幅小品,都在章法、笔墨、气势上形成自己的语汇,形成他的“心源之境”。</p><p><br></p><p> </p><p><br></p><p> 1989年经过正式考试,他去了中国画研究院研修班脱产深造,终于圆了28年前的大学梦。系统绘画理论的“恶补”;名师龙瑞、白雪石、杨延文的指点,让这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画家如蛹化蝶,如虎添翼!石涛《一笔画论》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一笔画乃“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肖俊植豁然开朗,认定创作必须根据个人的感受,创造相应的画法。始于此,终于此;成于此,也败于此。而一代宗师黄宾虹讲究山石树屋的浑然一体,也给予他极大的启迪。成为他日 后创作自觉的孜孜追求。</p><p><br></p><p> </p><p><br></p><p> 萧讷于言而敏于笔,不善言辞,不会交际;参展不多,见报尤少,镜头空白;不是好走高端、擅近大款、善作广告、名大于实的那种。他不“入圏”,未“入流”,只一心沉潜于绘画创作。</p><p><br></p><p> </p><p><br></p><p> 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拥有来自武汉、厦门、上海、广州的众多倾慕者、求购者,这不,新近创作的一批画作,又被画商订购,欲亮相于上海世博会的书画市场,这叫“真人不露相”!一向谦恭的他,眼界却是相当高的。听他私下评画,鞭辟入里,一语中鹄,是货真价实的行家。我与李华章、徐达等同他结伴去胭脂坝、南津关、猇亭、清江捡石,他那发现美、鉴赏美的独到眼光,让我们都为之折服。而当我在“尔雅斋”看到正在装裱的他门下小画家的山水、花鸟习作,又不禁生出“名师高徒”的感慨来!</p><p><br></p><p> </p><p><br></p><p> 他交友不多,却交谊甚深,是可以信赖的那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多年的同窗好友患难之交,见面时叫我一声“长”,直如鲁迅听到闰土那一声“老爷”,浑身掉进了冰窟!而肖却直呼我名,倍觉直朴而亲切,以为是难得的人格平等的好友!我写的正是肖俊植。他还是一个很重感恩的人,不止一次地提起冯仲衡、张文永、沈良鸿、孙才清等对他的关爱。</p><p><br></p><p> </p><p><br></p><p> 当代大师周韶华前后写给他二十多封书信,多次赠画;每次来宜,必打电话同他见面……由此你可知他们的深交。近来有幸翻阅他从不示人的韶华寄自井冈山、石首、广东惠来、东湖梨园医院的部分毛笔、钢笔手札,深为大师对俊植的眷眷深情所感动:“根据你现在的情况,只要坚持搞下去,并且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修养,是能够画出自己的风格来的”、“你的画风变化较大,进步不小,其中有几幅我很喜爱”、“尤其看了你的新作特别高兴”、“初步有了自己的文化风貌,有情致和韵味,整体感和情调相当别致”、“要说缺点,在气质上还不够胆大。大道包容天地,呑吐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意蕴深邃,不拘泥于诠释对象,未知你以为然否”、“我也很想看到你的近作并谈谈心”、“现将近作一幅奉作纪念”、“我一生中顺利的时候少,不顺利的时候多,但它常常成为我的精神财富,希望你能超脱,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本事,靠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你能顶得住”、“时代在推动我,欲罢不能,总是腾不出宽余时间作些调整,迟早会累垮的……”,个人行踪、起居、身体近况、苦衷,一一向他袒露——五十年的相识,三十余年的交往,二十多封书信,多次的相聚,享此“殊荣”者,至少在三峡宜昌难出其右吧!然而他从不声张,不愿借友人之光“照亮”自己。若不是动笔前刨根问底,连我们这些相交非浅的老友,也仅知个大概。</p><p><br></p><p> </p><p><br></p><p> 俊植于耳顺之年才出“处女”画集,令人感慨。然而比起冯中衡、吴章彩等生前竟无一本画集问世,则又是可堪欣慰的。我在祝贺之余,也深信,俊植的艺术生命正值“而立”之年。凭他天生的悟性、后天的执着,凭他几十年阅历、创作的来势,凭他的人品、画品,必将迎来又一个艺术的春天。</p> <p>纪念萧俊植先生专访:</p><p><b>孙才清</b>(宜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p><p> 萧俊植先生是我市比较有影响的画家,长期研究中国画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与创新,他画的山水画有自己的面貌。特别是小幅水墨画、韵味十足,水墨的浓淡适中,淡雅,一幅画反复画,有时将画反过来看,觉得效果好就装裱出来。</p><p> 萧俊植先生是一个勤奋的画家,他善于学习和思考,特别推崇“四王”的山水,同时也重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他总结体会到一年中写生最好的时候是:深秋、或冬天,他说因为那时树叶落了,树枝,树干都露出来了,好看,好画。</p><p> 萧俊植先生的作品为宜昌市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p> <p><b style="font-size: 18px;">郑联学</b>(画家、摄影记者)</p><p> 萧老师是我敬佩的画家,他为人心直口快,没有遮遮掩掩。他早期在床单厂工作的时候,我们有过接触,我知道他在设计方面比较拿手,获得过全国大奖,当过评委。</p><p> 我欣赏萧老师早期的江南水乡系列,可以看出他在中国画的笔墨与线条方面的功底,这些作品也影响了美术界不少的人。后期他试图做一些创新与改变,将自己的设计风格进行了融合,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喜欢与认可,但我更喜欢他早期的作品。</p><p> 美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系统的变革与发展,萧老师无疑是宜昌美术界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后面的人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与成就。</p> <p><b>宋卫东</b>(书法家)</p><p> 萧老安息!</p><p> 十年前我在三峡商报工作时,开辟了《艺术广场》专版,挨个的为宜昌书画名家撰写一些小文章。曾经去萧俊植老师家专门拜访,与之相谈甚欢。其间浏览了他的不少佳作。萧老师的画作,多是造形稳重,色泽鲜明,或大红大紫,或板块分明,偶有淡雅闲适的小品。纵观之恰恰虚实相生,写实与写意有机融合。作品于严谨中流露出丝丝冷傲之气。斯人已逝,愿安息!(宋卫东,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一百名优秀书法人才之一,宜昌杨守敬书法院副院长,伍家岗区书法家协会主席)</p> <p><b>往期报道回顾</b></p><p>宜昌茶叶网艺术名家、中华名茶网、宜昌书画网、中华文化设计网 茶精品杂志 讯 3月12日和3月14日,本网总编几次到宜昌老画家萧俊植先生家中,独家对话萧老,了解他近期的创作动态和想法,欣赏了年初以来创作的几十幅山水国画,有三峡题材的,也有江南风情,太行山系列等,可谓山水之中得意趣。</p><p><br></p><p>萧俊植先生是本网多年关注和报道的老画家,被著名杂文家符号先生评论为“守望本土的寂寞画家”,也是艺术大家周韶华先生的学生。萧俊植先生坚持道法自然的创作理念,融合了龙瑞的笔墨和周韶华的气势,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人文精神。</p><p><br></p><p>多年来,他坚持在三峡、太行山、贵州苗寨等地写生和创作,他认为写生是考验和体现一个画家内在素养的基本动作,如果一个画家没有扎实的写生能力与写生活动的积累,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萧老准备近年出版他的写生集,目前样稿已经出炉。</p><p><br></p><p>本次拜访,得知萧俊植先生准备在4月初到武汉拜访恩师周韶华先生,就写生集的编辑和出版请教周老。还特意委托本网总编挑选优质的宜昌明前绿茶带给周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