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

华峰三柱

<p>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p><p>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p><p>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p><p>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p><p>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p><p>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p><p>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p><p>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p><p>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p><p>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p><p>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p><p>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p><p>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p><p>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爱新觉罗·溥仪。</p><p>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p><p>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p><p>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p><p>1949年1月,北平(即北京)稳定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p><p>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2002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p> <p>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