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

Berta

<p>犹太经典《塔木德》说:“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不过,“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p><p><br></p><p>说耶路撒冷美,是因为她蕴藏了太多的神秘。三大宗教文化交织综错,给这座城市蒙上了凄美和神秘的面纱,至今难以揭开。</p><p><br></p><p>说耶路撒冷哀愁,是因为她蕴含了太多的苦难。悲壮的历史久远深厚,让这座城市有诉说不尽的古老故事,至今仍在流淌。</p> <p>耶路撒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在公元前19世纪的埃及诅咒祷文和公元前14世纪的阿马尔奈文书中,可以看到有关这一城市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样久远的历史年代足以令人震撼不已。</p><p><br></p><p>耶路撒冷的历史,就是一部有关亚伯拉罕宗教的古老历史。</p><p><br></p><p>亚伯拉罕,是包括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在内的闪米特人的共同祖先。亚伯拉罕一神诸教,是来源于中东沙漠地区闪米特人的原始宗教,指世界三个有共同源头的一神教:犹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与什叶派)。上帝为三大宗教唯一的神,而亚伯拉罕则是上帝(真主)早期派遣的一位先知。</p><p><br></p><p>三大宗教在耶路撒冷有共同的圣地,包括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伊斯兰教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教的圣墓教堂和苦路等。</p><p><br></p> <p>耶路撒冷先后由各国征服统治达37次之多,这些圣地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重大争议。只有了解了耶路撒冷的历史文化,才会理解为什么这一地区各民族与宗教的对立和冲突总是持续不断,千年至今,从未休止。耶路撒冷是人类信仰文明历史的见证者,是一座人与神交流的圣城。</p><p><br></p><p>据统计,全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数达到了65亿。所以,了解世界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与文化信仰,也是外出旅游最具重要意义的一项活动,而耶路撒冷则是当之无愧的首选地。</p><p><br></p><p>2014年7月, 我们专程做了一次耶路撒冷的自由行。</p> <p>这座古老风格的大马士革门,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北侧,原来的城门建于2000多年前。公元2世纪,罗马人在城门前树立了一个罗马的胜利柱。所以这座城门的阿拉伯语称为“柱门 ”。</p><p><br></p><p>1535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下令重建城墙。城墙全长约 4公里,有34座瞭望塔和7座可通行的大门。现在的大马士革城门建成于1542年。1981年,耶路撒冷老城和城墙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犹太教的名胜古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王大卫统一了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而当年建造祭奠圣殿留下的遗址,是犹太教徒两千年以来朝拜的首要圣地。</p><p><br></p><p><b>西墙—犹太民族和宗教的象征</b></p><p><br></p><p>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一圣殿”,用以朝拜和祭奠犹太教的主神,并存放约柜(内置刻有十戒的两块石板)和诺亚方舟等圣物。</p><p><br></p><p>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毁于巴比伦王国。第二圣殿建成于公元前516年。</p><p><br></p><p>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复原的第二圣殿沙盘,现在的哭墙是西边一隅(图片来自网络)。</p> <p>公元前19年,在当地行省代表罗马帝国的大希律王对圣殿山展开大规模的修筑,今天的西墙就是当年基座墙的一部分。第二圣殿在公元70年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期间,被罗马帝国所毁。此后千百年来,犹太人只能在残余的墙边哀悼已经失去的圣殿。</p> <p>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到西墙前低声祷告,哭诉近千百年间犹太民族所遭受的种种苦难,所以西墙也被称作“哭墙”。哭墙的历史是一首犹太人谱写的带有无尽血泪的民族怨曲。 </p><p><br></p><p>男士进入哭墙祷告时,必须戴帽。你可以戴上一顶称为“基帕”的犹太人传统小圆帽。犹太人认为头上有神明,戴着帽子是对神明的敬畏。</p><p><br></p> <p>犹太人认为,圣殿哭墙的上方就是上帝,只要把愿望写在纸条上,放入哭墙的石缝当中,上帝就会看到。</p> <div>现在西墙有了这样一个宽敞的广场供祈祷所用。犹太人重大的宗教节日都会在此举行仪式,诵经祈祷。</div><div><br></div><div>哭墙祷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两个区域,男左女右。</div> <p>传统的犹太人常常穿着一身黑礼服,戴着黑礼帽,两鬓留有长长的发绺。 在犹太教中,颜色越暗表示越虔诚,所以黑色是信仰犹太教人的唯一颜色。</p> <p>锡安山,位于老城外南边,是圣经中多次提到的宗教圣地。山上的名胜古迹有犹太教的大卫雕像和大卫墓堂,基督教的圣母升天修道院和马可楼等。</p><p><br></p><p><b>弹琴驱魔的大卫王雕像</b></p><p><br></p><p>以色列王大卫自古以来就是以色列人民崇拜的英雄,也是优秀的战士、杰出的音乐家和诗人。根据《圣经》记载,耶稣的父亲约瑟和母亲玛丽亚都是大卫的后裔。</p> <p>米开朗基罗 于1504年创作的《大卫雕像 》</p><p>—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p><p><br></p> <b>大卫墓堂</b><br><br>12世纪时,两名犹太工人在原大卫宫殿遗址挖掘隧道,发现了金皇冠和权杖,因而判定这里是大卫的坟墓。石室内的哥特式棺材是当年由十字军所建。<br> <b>圣殿山—世界上最具争议的世界宗教圣地</b><br><br>圣殿山是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内的宗教圣地,在不到14公顷的地方,保存着多处三大宗教的遗迹,由此也成为最敏感和最具争议的地方。<br><br>圣殿山是犹太教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的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在2000年前被摧毁,但是犹太人还认为这里将是弥赛亚(上帝指派的救世主)到来时重建第三圣殿的地点。<br><br><div>后来阿拉伯人在圣殿山建造了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并奉为伊斯兰教的圣地。现在圣殿山的管辖权属于阿拉伯人,治安则由以色列警方负责。犹太人可以作为普通游客参观圣殿山,但不允许在圣殿山祷告。</div><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伊斯兰教的名胜古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公元七世纪初,出生于麦加的穆罕默德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础上创建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即穆斯林认为穆罕默德是上帝(真主)派遣的最后一位先知,也是亚伯拉罕诸教的复兴者。此后由穆斯林统治的阿拉伯帝国迅速扩张,并攻占了拜占庭帝国治下的耶路撒冷。在圣殿山建造的清真寺也成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p><p><br></p><p><b>圆顶清真寺</b></p><p><br></p><p>公元691年,阿拉伯第5任哈里发阿布杜勒·马里克在圣殿山圣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圆顶清真寺。1993年,约旦国王侯赛因捐赠了820万美元,用80公斤纯金翻新了金色的圆顶。该寺成为耶路撒冷最显著的地标。</p><p><br></p> <p><b>夜行登霄神迹</b></p><p><br></p><p>据《古兰经》记载,在公元621年7月27日的夜晚,穆罕默德乘天马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在此踏石登天,聆听真主天启。后人称这一神迹为“夜行登霄”。圆顶清真寺与在沙特境内麦加的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寺。每年这一天也是穆斯林的登霄节。</p><p><br></p><p>现在圆顶清真寺留有镇寺之宝登霄石。巨石长17.7米、宽13.5米、高出地面1.2米。据说岩石上的大凹坑是登霄时留下的马蹄印(图片来自网络)。 </p> <p>此外据圣经记载,先知亚伯拉罕曾准备以他的儿子作奉献祭,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都认为这一神圣事件发生的地点就是圆顶清真寺建造之前的遗址所在。可见,圣殿山和圆顶清真寺对三大宗教的意义都极其重大。</p> <div><b>阿克萨清真寺</b></div><div><br></div><div>阿克萨清真寺与圆顶清真寺相邻,是第5代哈里发阿布杜勒·马利克及其子于公元705年在原圣殿教堂的残基之上建成的。因为耶路撒冷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地震和战乱,该寺也修建过多次。</div><br>狭义来说,阿克萨清真寺指圣殿山广场南侧的银圆顶清真寺。但“阿克萨”一词常用于代表广场的整个区域,包括该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圣殿山的大门和四座尖塔,意指圣殿山的整个伊斯兰教圣所。“阿克萨”在阿拉伯语意为遥远,所以也称“远寺”。常有一些旅游资料将两个清真寺搞混淆了。<br><br>一般只有穆斯林才能够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与圆顶清真寺。因为前一天在清真寺旁发生了袭警事件,气氛相当紧张。以军方关闭了清真寺的礼拜和游客访问,所以到广场游览的机会都没有了,颇为遗憾。<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基督教的名胜古迹</b></p><p><br></p><p>公元一世纪初,以色列北部拿撒勒城的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建了基督教。基督教徒认为耶稣是上帝指派的弥撒亚即救世主。耶路撒冷则是耶稣传道、受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是基督教的首要朝拜圣地。按照圣经记载,耶稣在复活40天后升天,被信徒们奉为基督。</p><p><br></p><p><b>圣墓教堂</b></p><p><br></p><p>公元4世纪初,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让其母亲海伦娜到耶路撒冷寻找耶稣的坟墓,并在当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处死和安葬的地方建造了圣墓教堂。</p><p><br></p><p>历史上,圣墓教堂曾在地震、大火以及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战争中被多次毁坏,也被重新修建了多次,真是历经磨难。</p> 教堂的圆形大厅外壁最早建造于4世纪。圆顶投射出的十二道灿烂光芒,代表十二使徒。 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们在基督被钉在十字架的原址处朝拜。<br> <div><b>教堂归属权</b></div><div><br></div><div>圣墓教堂经各教派多次重建后,其归属权变得错综复杂。当年基督教所属的天主教方济会、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正教、叙利亚正教、埃及科普特正教和埃塞俄比亚正教等六个教派都认为自己才拥有圣墓教堂的管理权,因此教派之间经常发生争执甚至激烈的肢体冲突。</div><div><br></div><div>1757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奥斯曼三世颁布了皇家公文,命令耶路撒冷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徒,都必须“维持现状”,意即当时的管理权是谁的,那地方就是属于谁的。从此不许再继续争执土地或物权。</div> <div><b>神奇的梯子</b></div><div><br></div><div>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等各教派分占了圣墓教堂的所有财产,教堂内每一个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同管辖的区域。</div><br>有意思的是,颁布维持现状那天,刚好希腊正教教会的梯子放在了属于亚美尼亚教派的二楼窗户外,当时梯子在那儿的用途已经不可考,物品是希腊正教会的,区域管理权却是亚美尼亚教会的。为了要维持现状,就只能把梯子留在那里,这260多年来就没有动过!<br><br>耶路撒冷不但处处能感受到神圣和神秘,还充满了神奇!<br> <b>钥匙管理者及守门人</b><br><br>为了避免各教派纷争,1187年阿尤布王朝的苏丹撒拉丁任命两个穆斯林世家管理圣墓教堂,分别担任“钥匙的保管者”和“圣墓教堂的守门人”,这两个职务也被传承至今。由于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基督宗教派系的身份,因此常常担任各种仪式的中立见证人角色。于是,这个教堂除了多个基督宗教教派共管外,还拥有穆斯林管理者这种特殊的风格。<br> 入口大厅墙上的马赛克壁画重现了耶稣被钉十字架、躺在圣石上和被带去墓穴下葬三个事件。 <p><b>十四苦路</b></p><p><br></p><p>耶稣在传道期间,受到当地很多犹太人的拥戴,并称他为“犹太人的王”。这引起犹太教领袖们的愤怒和反对,他们强烈要求罗马帝国的行省长官彼拉多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处死。</p><p><br></p><p>耶稣背上十字架在前往刑场游街示众的途中,倍受痛苦折磨,直至行刑死去。15世纪以来,天主教将耶稣在耶路撒冷这一路受难的主要过程追溯重现,并将14个地点确定为追思和礼拜的仪式活动地。后成为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必循的一条朝圣之路,全长约600米,称为“十四苦路”。</p><p><br></p><p><b>狮子门</b></p><p><br></p><p>狮子门位于老城东侧,是耶稣从监狱到行刑地的苦路的起点,城门墙壁上刻着四只狮子,据说是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为了庆祝在1517年击败马穆鲁克人而雕刻的。后来狮子也成为耶路撒冷城徽的标志。</p> <div>沿着苦路前行,是关押耶稣的监狱和洞室。<br></div> <p>苦路各个站点大都是历史遗迹,如果不是基督徒,可能会感觉有些平淡无奇。不过,在欧洲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艺术大师都为此创作了很多杰出的宗教绘画作品。这里附上一些著名的绘画图片,作为各站点的补充说明,多少可以体会到宗教艺术的感染力(图片均来自网络)。</p><p><br></p><p><b>第一站:耶稣被彼拉多定罪</b></p><p><br></p><p>第一站是耶稣被负责审判的总督彼拉多定罪的地方。现为耶路撒冷奥玛莉亚中学,平时不对外开放。一般只在每星期五的下午,有基督教徒集合在奥玛莉亚中学的广场,由此开始沿着苦路做礼拜。</p> 《基督在彼拉多面前》 丁托列托 1567年 <div><b>第二站:耶稣背上十字架和被鞭打的地方</b></div><div><br></div><div>负责审判的总督彼拉多令人鞭打耶稣后,指着被迫身披紫袍,头戴荆棘冠冕的耶稣,对众人说道:“看啊,这个人!”(拉丁语为:Ecce Homo)。所以“Ecce Homo”成为了一个宗教的特定用语。</div><div><br></div><div>这里也因此盖起了方济会定罪堂和鞭笞堂。<br></div> 而附近石建的拱门,也称为Ecce Homo拱门。 基督教徒举着十字架,沿着苦路各站做朝拜仪式。 《Ecce Homo》 提香 1543年 <b>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b><br><br>耶稣第一次因为十字架沉重体力不支而跌倒的地方,就在亚美尼亚天主教堂前,教堂门口的雕像显示了这一跌倒。<br> 《基督第一次跌倒》 威尔曼 1678年 <p><b>第四站:耶稣圣母苦街相遇</b></p><p><br></p><p>第四站在第三站的隔壁,亚美尼亚天主教会的总堂,教堂门口上方有一个圣母玛利亚握着耶稣手的浮雕,把母亲心疼自己儿子的忧伤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这个圣堂称为“惊恐圣母堂”。</p> <p>《基督遇见圣母玛利亚》 穆里罗 1670年</p> <b>第五站:西门为伤重的耶稣代背十字架</b><br><br>古利奈人西门被罗马士兵强迫,为伤势过重的耶稣背十字架,现在是圣方济会的祈祷室。<br> (西门协助)《基督背十字架》提香 1560年 教堂外墙上有个手印,被认为是耶稣曾经用手扶过的地方。数百年来不知被多少人抚摸过。 <p><b>第六站: 维若妮卡为耶稣擦汗血</b></p><p><br></p><p>围观的女子维若妮卡用她的面纱为耶稣擦汗血,面纱印下了耶稣的面容,后被认为是圣物。现此处建造了一个小型修道院礼拜堂。</p> <p>《维若妮卡的面纱》卡里亚尼 1525年</p> <p><b>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b></p><p><br></p><p>耶稣再次跌倒。现在这是圣方济教会礼拜堂,据记载耶稣的处决判文就贴在这里,所以被称为“审判的大门”。</p> 《基督赴刑途中跌倒》拉斐尔 1516年 <p><b>第八站:耶稣劝告哭泣的耶路撒冷妇女</b></p><p><br></p><p>在此处,耶稣对大群哭泣的妇女说:“不要为我哭泣,为你们的孩子,为耶路撒冷的未来哭泣吧! ”</p> 《基督赴刑途中》 巴萨诺 1540年 <b>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b><br><br>耶稣上山第三次跌倒。山名叫各各他山(Golgotha),是圣墓教堂的遗址。背后就是圣墓教堂的灰色圆顶。<br> 《基督跌倒》 提埃坡罗 1738年 <b>第十站: 耶稣刑前被剥衣服</b><br><br>在圣墓教堂的入口附近,有个小教堂叫法兰克小教堂,是耶稣被剥去衣服的地方。<br> 《正在被剥去衣服的基督 》格列柯 1579年 <b>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在十字架</b><br><br>顺梯上到二层,就是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现在是天主教的祭坛。<br> 《耶稣被举上十字架》 鲁本斯 1611年 <p><b>第十二站:耶稣死在十字架上</b></p><p><br></p><p>紧邻第十一站,是十字架放置的位置。现在是希腊东正教的祭坛, 信徒祭拜的主要地点。</p> 祭坛下的岩石据说是十字架插下的地方。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 委拉斯开兹 1632年 <b>第十三站:耶稣尸体抬下十字架</b><br><br>入口处的这块大石板,叫膏礼之石,也称圣体石,是耶稣尸体被抬下放置的地方。作为朝拜仪式,许多朝圣者都会俯拜亲吻和触摸圣体石。<br> 《基督死后卸下十字架》 鲁本斯1617年 <p><b>第十四处:耶稣下葬</b></p><p><br></p><p>耶稣的墓室就位于这座天使小教堂内,也称复活教堂。按照圣经记载,耶稣三天后在此复活了。几乎所有前来朝拜的信徒都要列队进入到里面狭小的石室内,祭拜石棺。</p> 《基督下葬》 卡拉瓦乔 1603年 <div>基督教的名胜古迹不仅遍布耶路撒冷老城,城外附近的锡安山和橄榄山也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堂和古迹。</div><div><br></div><div><b>圣母升天修道院</b></div><br>也称圣母安眠教堂,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外的锡安山,紧邻大卫墓堂。据说此处是圣母玛利亚安息升天之处。原教堂建于12世纪,后被毁。现修道院是1910年重建的。<br> <p><b>最后的晚餐</b></p><p><br></p><p>紧邻圣母升天修道院的马可楼,据说是耶稣和十二门徒进行“最后的晚餐”的地方。据圣经记载,耶稣此时对门徒们预言说,“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p> 房间完全空荡,室内唯一的摆设是一株雕塑的橄榄树,据说象征着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发出的分枝。 附上达芬奇于1498年创作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画中所有人物的表情细腻,暗示了当时各自的心理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b>橄榄山</b><br><br><div>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东面,高约八百米,是耶稣时常带着弟子布道的地方。《圣经》上许多重要事件都发生在橄榄山。山陵上遍植橄榄树,有客西马尼花园,主祷文教堂,万国教堂,耶稣升天教堂等多处宗教景点。</div><div><br></div><div>站在城外橄榄山上的观景台,可以远眺圣殿山和耶路撒冷老城的全貌,领略2000多年来宗教文化的凝重和历史的沧桑。</div> <p><b>客西马尼花园</b></p><p><br></p><p>位于橄榄山下,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后度过最后一夜和被捉拿的地方。据说园子里的橄榄树是和耶稣同一年代的。</p> <p><b>万国教堂</b></p><p><br></p><p>万国教堂紧邻客西马尼园,是1924年由多个国家资助,在原拜占庭及十字军教堂的遗址上建造的。据说耶稣被捕前的晚间曾在此祷告。</p> <p>祭坛前摆有一块由合金制作的荆棘冠冕所围起来的岩石,据说那就是耶稣用以跪坐祷告的大石。信徒们都会为此敬拜。</p> <b>主祷文教堂</b><br><br>位于橄榄山顶,也称天主经教堂,是一座法国天主教教堂。据说这里是耶稣教导《主祷文》的地点。原址在4世纪建造过耶稣升天教堂。后被波斯人和十字军等先后兴毁。现在的拜占庭式教堂是1915年开始部分重建的。墙上的希腊文 Eleona 意为橄榄树。 院内的墙壁上刻有140种不同语言的主祷文。 石壁上刻着十四幅苦路的壁画。<br> <b>耶稣升天小堂</b><br><br>位于橄榄山山顶。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复活40天后升天。<br><div><br></div><div>升天小堂最早建于大约390年,614年被波斯萨珊王朝的军队摧毁。1152年十字军重建了露天的八角形升天小堂。1187年萨拉丁征服耶路撒冷,将其改为清真寺,并给它增加了一个穹顶。由于来访者绝大多数为基督徒,2年后萨拉丁在旁边另建了一座清真寺供穆斯林使用。<br></div><br> 升天小堂中间有块升天石,基督信徒认为这是在耶稣升天时留下的右脚脚印。 <p>很多犹太人会将长眠之所安置在橄榄山。按照犹太人的传统信仰,末世时弥赛亚就会降临在橄榄山上,因此死者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复活并面见弥赛亚。</p> 《先知耶利米哀悼耶路撒冷的毁灭》 伦勃朗 1630年(图片来自网络) <p><b>结束语:</b></p><p><br></p><p>“耶路撒冷是唯一拥有两种存在的城市:天堂和人间”—当代英国著名学者西蒙《耶路撒冷三千年》</p><p><br></p><p>当今世界上,基督教徒有近20亿人,伊斯兰教徒有近15亿人,犹太教徒有1400万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样,成为35亿人都在关注的焦点,为之祈祷,为之朝拜,为之神往。所以历史上称耶路撒冷为“世界的中心”,真不为过。</p><p><br></p><p>耶路撒冷,才是你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b>花絮:</b></p><p><br></p><p>我们在耶鲁撒冷选择住在了老城里,主要是想更好的体验一下当地的传统文化氛围。实际上在到访耶路撒冷的前几天,刚发生了两个以色列年轻人失踪的事件,而前一天在圆顶清真寺还发生了袭警事件,所以气氛相当紧张。</p> 到处是持枪军警巡逻检查,甚至将老城封闭,除了旅游者,城外居民不允许进入了。 <p>老城内表面似乎比较平静,但有可能下一刻就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冲突事件。</p> 旅行者总是要置身局外,保有愉快的游览心情。 <p>在军警环伺的紧张氛围中,我先生就遇到了以色列军警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事件。</p><p><br></p><p>那天我们的小摄像机忘在了哭墙的安检入口,我先生从住宿回去取。回程的途中在小街上遇到一群穆斯林教众,被以色列军警围守着,正在进行一个小型礼拜活动。由于那天圆顶清真寺也因袭警被关闭了,所以监管很严。</p><p><br></p><p>我先生想在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全副武装的军警不断在警告穆斯林教众,而穆斯林教众的反抗情绪也越来越激烈,周围观看的人都走开了。我先生一看不对劲儿,也就转身离开了。紧接着突然有穆斯林高声叫喊,警民一下子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先生本想回头看一下怎么回事儿,但发现路边的几个小孩在拼命狂奔,旁边的大人也都一下子缩进家门,只听声音不敢探头。这完全是动枪的节奏啊!</p><p><br></p><p>先生来不及回头,“三步并一步”地飞奔,一直跑到了安全的小巷里才定下神来。他回来夸张地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脚不沾地”和”飞奔逃命”的感觉,而且非常肯定自己真把子弹甩在了身后!</p><p><br></p><p>在耶路撒冷自由行,除了难以探明的神秘,还有意想不到的刺激!</p> <p>谢谢欣赏! 有兴趣请观注我的其他美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zonwlw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contenteditable="fals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震撼心灵的虔诚——走近西藏六大佛教圣地</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syos4s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contenteditable="fals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追寻玄奘的足迹-四大佛教圣地巡访</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izvqv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contenteditable="fals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甘青环线丝路行</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iv6mq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contenteditable="fals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悉尼的初冬</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