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二小校长手记|把学校精神发扬光大

寿稻实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把学校精神发扬光大</b></h1><h1><b>一一疏勒县第二小学校长手记</b></h1> <h1><b>  去年大约是此时,或者再早一些时间,我看到老师们下乡回到学校,以教室里的桌子为床,倒下呼呼大睡。不必害怕打搅了美梦而蹑手蹑脚进入教室,就是大声疾呼,恐怕也惊不起你们。身心疲惫,免不了有些牢骚,但大家还是依旧尽职尽责去做自己的工作。我钦佩大家,更钦佩大家对纪律和规矩的那种敬畏!</b></h1><h1><b>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值周学生在大门口督查不让其他学生带零食进校园。三四年级学生值周,检查包括五六年级的同学,大家很遵守规则,打开书包,接受检查,毫无怨言。在高年级孩子眼里,大概闪耀眼帘的不是身材比自己矮,年龄比自己小,年级比自己低的“小孩子”,可能是在他们头上“悬挂”的学校规则。</b></h1> <h1><b>  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不胜枚举。我自此一直在思索,大家是否一直是以这种态度、方式和准则来对待工作和学习?如果是,那么这种东西就该提炼出来,形成学校精神。这种学校精神,就是学校人工作、学习、做事的方式,是在言谈举止中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气质。有的学校做事迅捷,有的学校师生工作、学习勤恳努力,有的学校有勇争第一、不甘落后的传统,而我们学校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是“诚”的风格和气质。</b></h1> <h1><b>  以“诚”为学校精神,要弘扬开去;而诚不仅仅局限在规则和纪律上,要拓展出去。一要诚于教育事业,对党的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教育的过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所谓“大事”,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常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下辅导、组织活动、日常管理等,可能使大家觉得自己人生没有太多精彩,但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意义重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没有甘于奉献的态度,就不可能做好平常功,也就谈不上做到了“立德树人”,沦丧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二要诚于教育规律,遵循规律教书育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依据,而教育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当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讲究教育艺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一味靠“满堂灌”“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也是不科学的。三要诚于自然法则,倾听天籁,感悟“自然而然”之境界。学校长廊悬挂中国二十四节气展板,介绍物候特征、对应的诗歌,花圃里栽种着爬山虎、紫藤,草地上绿草如茵、灌木绿紫,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一年的节点、季节的节律,明白人生每个阶段该做每个阶段的事情。四要诚于规矩纪律,敬畏规则。“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因为有枷锁,所以保证了人人自由,否则,自由漫无边际,我的自由就可能干扰了你的自由,你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了他的自由,这就需要规则。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是我们学校师生一直的坚持。五要诚于和谐共处,学会尊重他人、信守承诺。在管理上,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和不足,是不行的,必须全面权衡,用人所长、发挥优势,促进人人全面发展。交际中,真诚相待,不轻易许诺,答应的事一定要办到。</b></h1> <h1><b>  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只要大家赓续努力,定会把“诚”化为骨子里内在的东西,变为你挥之不去行为的一部分,也会化为学校师生不同于其他学校师生的一种做事风格和特色。可现实中,不和谐的例子是有的。今天在期中考试中,不知使用手机的监考老师,是在鄙视考试纪律,还是在挑战学校规则?同样的年级,换了同样的新课桌,有的班级课桌上铺着桌套,显得整洁而温馨,有的班里则没有桌套,一些刻痕已经留在桌面上,深深的,似乎是教师对事业的一丝不屑从内心蹦出来跌落素洁的桌面而擦出的。同样教学内容的课堂,有的师生情感在教室飞扬,真心的对话洋溢室内,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生动活泼,有的则是喃喃话语只从教师口中发出,把昏昏欲睡、不求甚解带给学生。因为不相信有更好的教学艺术,只相信自己讲学生一定会记得住,学不好、不会学是学生的事,与己无关,所以教师就乐于喃喃自语了。发扬以“诚”为核心的学校精神,就需要我们摒弃诸如此类的拦路虎。</b></h1><h1><b> 愿大家一起努力,共铸就学校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做人做事、工作学习的风格和气质。</b></h1>

学校

学生

诚于

师生

教育

大家

精神

规则

教师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