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故乡是什么?</p><p> 出生地、成长地!</p><p> 是的!你的根。</p><p> 凡久离故乡者,无不思乡!</p><p> 千真万确!</p><p> 思乡是什么?</p><p> 思乡土,思乡情!</p><p> 凡远离故乡人,无不思情!</p><p> 无锡不是我的出生地,不是我的成长地。我是上海出生、上海成长的祖籍无锡人。但我依然视无锡外婆家为我的故乡。因为故乡无锡外婆家的一砖一瓦、袅袅炊烟、草木山溪、清风流水、犬吠蛙鸣、青梅竹马、亲情友情,以及外婆家的一切都早已在童年时,就深深植入了我幼小的心灵,伴随了我的一生。多少年过去了,对无锡外婆家的思念,一丝没变,直至今日耳顺之年,还时常牵挂,不能释怀。对无锡外婆家的乡土思念,真的是魂牵梦萦……</p> <h3> 多少年过去了?掐指一算五十几年的光阴了,时间就像奔驰的白驹过隙,瞬间即逝,感慨啊!然对故乡外婆家的怀念,犹如漏瓶中的我,抬头仰望着天际的星空,时刻牵挂无锡外婆家。</h3> <p> 这张彩色香烟牌子的烟标,是我当年在外婆家得到的,这次我要用这张烟标,作为这次外婆家回忆的起始,去追梦我心中外婆家的一切……</p><p> 从时间上推算第一次去无锡外婆家,大约在我六七岁左右,六四、六五年。当时去的方式,当然不会像配图上那个马车夫,扬鞭催马、在一声吆喝中,雪白的骏马仰天长啸,提腿缓步向前,而我们高坐在四轮马车的座椅上,在母亲的呵护下,舒舒服服地边看风景,边兜风,非常惬意的一路前往。</p><p> 事实上恰恰相反!记得当时经常听母亲讲:“外公不行了!要回无锡老家去。”(外公患癌症晚期,希望按中国人的传统,仙逝在自己的老家、无锡祖屋)。过后不久,在一个寒冬蒙蒙亮的清晨,母亲匆匆的拉着我,一早就从徐家汇、华山路赶到,苏州河旁四川北路、天潼路、仁和里石库门外公的家。看见一阵忙乱中,外公被扶上娘舅预定的黑色强生出租车,准备由上海一直开到无锡祖屋。前排司机和娘舅,后排母亲外公和三阿姨都上去了,我急了,我怎么办,没有多想,一下子也钻进后排的座椅前空档中,靠在母亲的身上,又因为母亲要扶着外公,只能挤在母亲腿前狭小的地方,就这样有了第一次去无锡外婆家的经历。</p> <h3> 说实话一路是如何到无锡,以及如何下车,走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根本回忆不起来了,因为年纪太小了。只记得那时天冷得很,走到一个高高的很大的土墩处,土墩上竖立着几根粗壮的木柱搭起架子,图形很古怪,样子也很难看,不知怎么形容。也就是在土墩边,遇见三外公等亲戚前来迎接外公。三外公为了防滑穿着钉鞋👟,钉鞋的钉子尖利,就是纺织厂织布用的梭子三角钉,钉鞋的面子是用稻草和布织在一起编成的,钉鞋非常大像只小船,穿在脚上鞋子可以直接伸到里面,鞋套鞋。这在我的眼里特别奇特,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也正因为有钉鞋的佐证,可想而知当年无锡农村的雪下得有多大,路有多滑。而三外公脚边,路旁冬天田梗里收割后的稻秆茬,还有规律的竖在那里,白雪包裹着稻秆茬,白色、淡黄色相互眏衬,一茬接一茬,在黑土的陪伴下,伸向远方。当时我也就像稻田中的稻秆茬一样,矗在一群大人中间,懵里懵懂。问母亲:“这是哪里?”母亲说:“高差头”,前面“树安娘”(shu an niang)就是外婆家了。说实在无锡话有时我也真的听不懂,“高差头”什么意思?也许指一块高起的土墩,也许以前是一个建筑物遗留下的遗迹。那“树安娘”实际上就是一个小乡村的名字,外婆外公居住的地方。此时大家望着风雪中躺在躺椅里被人抬着的外公,终于松了口气,一路风尘仆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h3> <p> 就在第二天的黄昏时分,外公去世了,大家非常悲伤😭,哭得昏天黑地,悲恸欲绝。从此外公和我们天各一方,阴阳两处。以后就是入殓之事了,因为外公生病时就长,治疗已没有希望,所以后事早就准备好了。入殓的时候,就是将外公放入棺材里,我不敢看,所以没有什么印象。</p><p> 但整个入葬的印象记忆犹存:清晨,深黑色棺材从外婆家抬出,棺材又大又厚又重,由八个人抬,前后四个,各分两人,用粗竹杆抬,抬了很久,走了很远,来到一个很大的深坑边。深坑上面的泥土是深黑的,下面是土黄色,而且深坑湿漉漉,深坑底还有水,像是一块稻田的中央。为了不让棺材腐烂,特意先抛洒了许多石灰后,才将棺材徐徐放入墓穴。棺材放入时两边麻绳摩擦棺材发出的声音🔊,咔咔作响,听了浑身汗毛淋淋,最后就是培土收尾。</p><p> 奇怪了为什么在稻田中入葬?为什么还不让建坟茔?答案是当时以今不允许土葬了,外公土葬是偷偷的打擦边球,深埋以后上面还是要种水稻,所以不能建坟茔。</p><p> 当我身上佩戴的红的纸花走回外婆家时,心里不知什么滋味。嗨!外公就这样走了。从现在的认知讲可谓:人生寿限老天定,忙碌一生终归空。从当时的场景看,仿佛像配图中描绘,我们对外公的人,拉也拉不回,我们对外公的情,扯也是扯不断。</p> <p> 下午母亲和长辈们络续要回上海了,因为当时假期贵如金,不允许多逗留,因此留我陪外婆👵多住一段时间。然我也非常愿意,因为我有的是时间,还没有上学🎒,就这样我留了下来。在陪外婆的这段时间内,很小的我也深深感到,外婆情绪低落,一直呆呆的望着外公的遗像,暗自流泪😭,做事无精打采,茫然若失。于是我也整天不出门,陪着外婆度过了这段伤心的日子。</p><p> 美友看到此时,一定要问:“煤油灯在美篇中派什么用场?”</p><p> 回:“当然我不会无缘无故的选择煤油灯,作为第一次去无锡外婆家结尾。”</p><p> 在陪外婆晚上,我和外婆一起睡在放八仙桌旁的小床上。当时无锡乡下没有电灯,冬天的晚上,漆黑一片,加之殇事刚刚办完,外公就死在客厅后面的房间里。不要说我是小人,就是大人外婆心里也是害怕的。所以外婆没有让煤油灯熄灭,只是把煤油灯调节到微亮,壮壮胆。入睡时我和外婆各睡两头,我在床里面,外婆睡外面,我很快就睡着了。</p><p> 不知什么原因,夜晚我忽然醒了,迷糊着眼👀,无意间透过帐子看见,(说出来美友你不会相信的)一个白茫茫的人影隔着八仙桌站在对面,只露出半个上身。感觉是四方脸、中山装,脸看不清,衣服也看不清,朦朦胧胧一个印象。我害怕极了,没有敢多看,急忙将被子拉起盖在头上,响也不敢响,睡觉💤。</p><p> 第二天清早起来,就将昨晚看见的一切和外婆讲了,当时在场的三外公和三外婆都异口同声地说:“对了,二哥昨天晚上来过了,大人是看不见的,小孩看得见。”外婆也是这样认为的。真的是这样,因为这是我亲身最神秘、最害怕、最不解、最真实的经历。</p> <p> 时间很快又过了两年,我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放暑假了,母亲允许我们去无锡外婆家过暑假,陪陪外婆。我听了异常兴奋,高兴劲甭提了,满脑子都是对无锡外婆家的遐想。当然我还没有像配图上的小男孩,戴上红领巾。但是这次去无锡过暑假和姐姐一起去,也就像配图上姐弟倆,遥望着天边的彩虹,心里盼望着无锡的彩虹🌈早日到来。</p><p> 是啊!如果故乡上若有你的亲人、有你的长辈,则就存有一股股浓浓的亲情,则就存有一种种深深的爱意。那亲切的呼唤、那慈爱的声音,就会时常在耳边缠绵;那熟悉的身影,那柔情的举止,就会时常进入眼帘。亲人!爱护着你、抚育着你、滋养着你;亲情!让你健康、使你成长、助你向上。乡情就是人生中,割不断的是亲情,抹不断的是血缘。无论你走到哪里,故乡上的亲人,就是你人生中永远的牵挂,就是你人生中永远的梦。</p> <h3> 上火车前几天,母亲为我们准备了全国粮票、钱💰、白糖、粒头糖、(当时对小孩吃糖果🍬的称呼)还有豆油、以及替换衣服等等。(因为那时所有的东西都是凭票供应,有钱也买不到。)</h3> <h3> 对了!母亲特意用烟票给外婆买了香烟🚬,外婆是抽烟的。至于抽什么牌子,好像是飞马牌。再则给无锡三外公他们也准备了礼品。万事齐备,只欠东风,就等出发一天的到来。对了!漏写了。我还特意去买了钓鱼🎣的鱼钩,好像是一毛钱两个,带有倒钩的鱼钩,放在一个小铁盒子里,准备到乡下河浜里派用场。以及三号电池🔋,因为上次我在外婆家的抽屉里发觉有小电筒,三外公的儿子叫蛮蛮的舅舅也和我讲,夜里可以用电筒捉虾。</h3> <p> 就在出发的那一天,二阿姨领了比我们更小的表妹来了,而且是两个,大妹、小妹,也要到无锡去。二阿姨就是搭车朋友,门槛精。什么好事都不放过,节骨眼上来凑闹忙,表妹加小!还去无锡外婆家?有事体哪能办!没有办法,谁叫她们是表妹!于是重新分配如何拿行李🧳,我管好半斤豆油的瓶子,小心不能打碎!油票紧张,任务重啊!一路行走,火车摇晃,难!幸好母亲聪明,在瓶子上接了绳子,封盖,油不会溢出瓶外,我只要拎好不晃就可。我自己用的东西,放在小书包里背好,其他东西姐姐负责。两个小表妹,空荡两只手,轻松😉,去做啥!要知道这次去无锡是我们小孩自己直接去,火车上没有大人相伴,结棍!幸好有姐姐在,放在现在想也不敢想!</p> <p> 下火车,坐汽车到无锡西门,再西门坐汽车到夏姑边车站,外婆会来接我们。晓得!到夏姑边我就熟了,因为上次回上海,外婆也是带我在夏姑边乘车,车站的模样记得清楚。临行前母亲这句到夏姑边下车!,反复再讲!上海话讲“老几”都听出来了。</p> <p> 一路无语,到无锡。汽车临近夏姑边时,我挤在车窗边,瞪大眼睛一个劲的看着公路边的样子,模样越来越熟了,此时卖票员也在喊:“夏姑边到了,夏姑边到了”。当时我心喷喷地在跳,激动啊!夏姑边终于到了。随着“咕”的一声长长刹车声,紧接着“狂荡”一声车门打开,我第一个拎着油瓶下车,因为我的任务是找到外婆👵,身后姐、表妹都跟着。外婆如约而至,站在离汽车不远的地方,在向我们招手👋。我和姐及表妹们急忙向前,还没有到外婆跟前,就七嘴八舌地同声叫起:“外婆外婆”。外婆开心极了,咪笑颜开地逐一招呼着我们,问长问短,并抚摸着我们的头。随后就像老母鸡带领小鸡那样,相拥着领我们拐进了去“树安娘”的乡村小路。</p><p> 写到此处,真是感慨万分,嗨!此场景终身难忘。一句人生中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话语,拨动了多少旅途之人的心弦,引起了多少投亲之人的唏嘘,一时成为了千古美谈。更何况出现的又是你的外婆,你的至亲,你的感情的依托。所以应该用最美好、最感人的词语来表达对外婆的感谢之情,但心急之下,语塞喉咙,无法表达,泪湿眼眶。</p><p> </p><p> </p> <p class="ql-block"> 小路。由南向北,不宽,大约有黄鱼车宽度。纯土淡黄色,丝毫没有人工修建的痕迹,坑坑洼洼,车轱辘印子,不时掺杂在路两旁,一直延伸向前;小路两旁的稻田,齐脚脖子高的秧苗,碧绿青翠,泛着光亮,像部队上的士兵,排列整齐,齐刷刷的抬头挺胸,在微风中迎风招展,四面扩散开来;小路更远的的地方是田野、树木、屋舍、以及雄伟的惠山山脉,所有的天地,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橙黄一片,朦胧深邃,散发着迷人的光晕。一支由外婆率领下的暑假下乡小队,各人头戴黄色草帽,肩背各色包袱,手拎油瓶,手拉手,正行进在通向故乡外婆家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 啊!无锡、乡村,多么美的早晨,多么美的小路,多么美的田野,多么美的村庄,多么美的山水。美友!如果你当时曾经见到过,那什么叫无锡乡村美的风光,一定会深深烙记在你的心中。多么令人遐想,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而无锡外婆家的乡村之旅,那璀璨的一幕就要在我的手上拉开……</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向北,穿小道跨田埂,过屋舍转乡村,一路走去。在翻过一座石桥后,迎面的村庄,叫“陆安娘”栏在我们的路前,是外婆的娘家。外婆叫我们:“不要大声嚷嚷,左转弯,敢快转过去”。我们不懂了,一路外婆从没有催过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要催?是我们不懂了!你想啊,乡下穷啊!要什么,没什么!连上海都是配给供应,更不要说无锡农村了。一大群人,上海来的,大包小包,那个年代尽管物资稀缺,上海还是可以的。加上外婆又是个“大方人”,如果惊动了外婆的娘家人,不拿出点东西,好意思吗!上海来的!这样我们这些外甥、外甥女们就要少吃许多东西了。所以外婆叫我们赶紧偷偷地沿着河岸小路,一个劲的走。离开“陆安娘”这层意思是以后遇见母亲时,问母亲?母亲和我讲的,外婆真是用心良苦啊!为了我们。</p> <p> 离开“陆安娘”一直向西又走了很长一段乡间小道,来到高高的土墩“高差头”上,那竖起的木柱依然在烈日里挺立。休息时寒冬送外公的场景,又涌出脑海,历历在目,不忍回顾。放眼眺望前面魂牵梦萦的外婆家,感触良多,和冬天来时大不一样了。</p><p>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由东向西的小路,连接起“树安娘”的打谷场。打谷场不大,北面放着几根拆房时留下的房梁,和几堆叠起的旧砖堆,旧砖堆的南面是空地,旧砖堆的西面是连排的一层楼小屋。正门朝南,土灰色颜,相拥相靠,门户隔开。正门前有晒场,晒出场前面是竹林。小屋上人字形的屋顶,瓦箍整齐,瓦片层叠。小屋顶下的粉墙,斑驳陆离,陈年老旧。午饭的炊烟正在每户乡亲们的烟囱里袅袅升起,在夏日的微风轻轻地吹拂下,乳白色的炊烟仿佛相约好的,一起倾斜着向西方飘去,又好像是乡亲们在抬头和我们打招呼,来了,上海的小客人!小屋门前晒场上的翠竹姐姐们仿佛也不甘落后,舞动起自己的秀发,散发出阵阵清淡的竹香味,频频的向我们飘来。多么淳朴的故乡,多么迷人的村庄,多么里灵动的风情,多么醉人的外婆家。”树安娘”,你的外甥、外甥女们来了!</p> <p> 进“树安娘”,第二家就是外婆家,西隔壁就是三外公家。也许印证了一句古话,兄弟分房,哥东弟西,外公是哥,故在东面。然三外公和外婆家的厅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有扇门进出,这预示着兄弟虽分家、情未分!这是我一到外婆家就感觉到了。</p><p> 外婆家和三外公家,和其他相邻的房屋差不多,都是一室户房型,木结构房屋。 房子的门面。房檐下:左边是土黄带有灰色的木门,用木臼上下支撑;右边分上下两部分,下面是固定的木板门,上面是也是木板做成的门,但可以上下撑起、放下的农村叫“荅”,不要小看“荅”,作用很大。有风雨时放下,遮挡风雨,没有风雨就撑开,用木头顶住,通风透气,还可以观门外风景,还可以上锁。灵!木门和“荅”中间有木门柱,卯隼相连,几乎每家都是,千篇一律。</p><p> 进房就是客厅,一开间,长、宽差不多,四米不到。客厅和房间的隔墙是木板相隔,木板前有一个长长的供桌,深红色,两头翘起,一个手臂宽,供桌的上面挂幅画,寿星之类。供桌前面放一只硬木的八仙桌,八仙桌四边也有四条硬木的长板凳。八仙桌左边是无锡人讲“衬凳”,宽一米左右,长两米多一点,也是硬木,暗红色,精光明亮,“衬凳”是我去无锡外婆家,从头到尾睡觉的地方,也是傍晚乘凉必备用具。“衬凳”是我在外婆家最留恋的用具之一。</p><p> 再进一间是房间,一张老式有顶的木床,有点吓人,是外公死去的床,夜晚走过时,一般是不敢看。床旁一只老式梳妆台,有镜子,有抽屉,抽屉里的东西,对我的诱惑太大了。房间里还有活动的木楼梯,直接可以到客厅的上面去,上面是阁楼,面积和厅一样大,只是斜角度比较大,站上阁楼低的地方,伸手可以摸到屋顶的椽子,阁楼比较闷。</p><p> 再进一间是堆杂货的地方。</p> <p> 最后一间是厨房。厨房的全貌一览无遗了,和外婆家的厨房一模一样,只是外婆换了,不是我的外婆,人家的外婆。厨房在我的记忆中,冬天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出厨房,后面是一块空地,以前一间房子,塌了留下来的。最后面是一间茅草屋,堆稻草等杂物,打开茅草屋后门,是一条外婆洗衣服、洗菜通往河浜碎石小路。</p><p> 美友,看到此时你肯定有一种疑问,无锡乡村的房子一开间向后延伸有那么多间!可能吗?美友,可能!像我父亲和姑婆家在无锡西门、中桥、顾家宅的房子🏠,比外婆家的房子还要长间数还要多。正房后面还有天井,三面通透,光线明亮,还有专门的下水道,那真叫赞👍。如果在天井里种上芭蕉、花草,那雨夜里“雨打芭蕉塔塔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必定油然而生。但无锡乡村的房子缺点还是有的,南北长了,间数多了,黑暗潮湿就包围你了。不如上海本地人的房子,东西长,南北短,阳光足,不潮湿。嗨!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建一方房,天数!</p> <p> 就在外婆领我们熟悉外婆家情况时,和外婆比较好同村的乡亲、小孩来看上海来的小客人,当时乡村里很少有人来,特别是上海人。外婆拿出上海带来的糖果、小点心,招待村里小孩,说实话农乡村小孩,一年能吃几次糖果🍬都数的清楚,更本不吃零食,比我们清苦得多了。吃到糖果🍬高兴死了!尤其是一个叫“老百泉”的孙子,差号叫“丐卵”的男小孩,特别懂事一边吃一边赶紧回到家中,取出养在水缸里的河蚌,湿答答的送给我。外婆很开心的说:“晚上烧河蚌吃,鲜得来”在一旁的我们,听了口水都流出来了。然究竟什么是河蚌没吃过,也就是这个叫“丐卵”的,以后成了我在“树安娘”最要好的乡村小伙伴,同时姐姐和表妹们也都很快的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小朋友。我们上海来的小人,就这样像种子一样一下子植入了外婆家“树安娘”广袤的天地里,在“树安娘”这块儿时的乐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p> <h3> “丐卵”送给我河蚌。</h3> <p class="ql-block"> 晚饭在大门前的空地上,外婆放上“春凳”,让我们四个小孩,在客厅里射出的白织灯亮光下,围坐“春凳”两边吃她烧的河蚌。外婆讲:“你们福气好,“树安娘”电灯💡刚刚装好,否则只能在客厅里吃晚饭,屋里没有电风扇,热死了。”是啊,外公去世时,只能用煤油灯照亮,现在好了,用上电灯了。外婆烧的河蚌满满的一大碗,非常好吃😋,真是鲜得来,眨眼功夫,一扫而光,最后的汤水让我一饮而尽。赞👍。河蚌是我人生第一次吃,鲜!肉头厚,就是有点泥土气,不管怎样,灵!</p><p class="ql-block"> 吃好晚饭,灯光照耀下的我们,在空场上叽叽咋咋闹个不停。新鲜啊!在上海乘风凉,不可能有这样的场所,这样的氛围,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那样的好玩,那样的与众不同。而我们新鲜,村庄上的人也新鲜,上海小人来了!如同一汪寂静的池水,扔进一块大石头,掀起圈圈波浪。于是村庄上的小孩、大人又都来嘎闹忙,嘴里七嘴八舌询问:“这是谁的小孩啊?上海马路大不大?人多不多?商店是什么样子?买东西凭不凭票?等等、等等。”怎么说呢?我自己小人一个,巴掌点的生活范围,真的讲不好。对了,就讲徐家汇 、华山路的样子。“上海的马路大,可以开四部大卡车!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商店里有的是东西,什么都有,不是随便可以买的,也是要凭票。”村上的人听了都讲:“上海地方好,上海人福气,羡慕死了,恨不得马上飞过去上海,过上海人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究竟是小孩,眼光不准。上海哪里有什么可以同时开四辆卡车的马路。上海的马路到如今大多也就是双向道,四辆卡车来回并行而已。然当时村庄上的人居然也相信,点头称是。原因是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去过上海,连无锡城也去过次数不多,可想而知,六几年无锡乡下闭塞的如此结棍。</p><p class="ql-block"> 嗨!各人有个人的福气,各人有各人的运气,老天安排,都是命中注定。然现在想起来这一切真的很有趣!讲瞎话,也能蒙人。闹了些时间,时间不早了,加上空地上蚊子太多,专咬我们上海小人,实在吃不消!于是外婆和我们告别乡亲,将“衬凳”搬进屋里,准备睡觉。</p><p class="ql-block"> 夜阑人静,一轮明月挂在无锡外婆家“树安娘”的上空,朦胧的月光洒满了昏黄的小屋,洒满了小屋前的空地,洒满了空地边的竹林。小屋变得隐隐绰绰,空地变得洁白如洗,竹林变得青翠墨绿。竹林在微风的吹拂下,还不忘深情地舞动起纤细的小手,发出细微地沙沙声,抚慰着上海来的小客人。我们就要告别外婆家的第一天,进入梦中。</p> <h3> 第二天早晨,在一阵喧闹声醒来。“树安娘”大人的讲话声,透过大门缝传了进来。“做啥”,我对外婆讲。外婆回:“天天这样,农村人起得早,出工干农活,而后再回家吃早饭,生产队的安排。”嗨!就是和上海人不一样!于是起床洗脸刷牙,吃外婆做的早饭,接着就是要做暑假作业了。而小表妹们则舒服了,不读书,功课也不要做,整天翻开眼睛就是吃、玩,开心😃。</h3> <h3> 在八仙桌上,哪有心思做暑假作业?草草做完作业,心早就飞向外面,一门心思想着今天到哪里去玩,根本不可能有配图上的小孩,一副认真看书的劲道!</h3> <h3> 看👀,这就是我当时的梦想。一张四处飘零过的树叶🍂,就像是“丐卵”小兄弟,你几时能带我去,你曾经去过的有趣地方,我等着……</h3> <h3>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一会儿“丐卵”快步如飞的来到外婆家门口和我讲:“他家的羊🐑就要生了。”让我去看👀。“生什么?上海的小人这方面知识就是差,满脸狐疑。外婆讲:“生小羊,不常有的,让我跟着去看。”于是拔脚一股脑的和“丐卵”奔向“丐卵”家。</h3><h3> “丐卵”家,在村子的最后面几家,新造房子,原先的旧房塌了,刚刚造好。新房左边是一块空地,空地上有几根毛竹和粗木棍,斜撑着整个村庄向西倾斜过来的房子,防止倒塌。奇怪?整个村子倾斜?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树安娘”整个房子的概括。“树安娘”的房子一排连在一起,总共十几间门面,十几户人家。都是南北走向,狭长的房子。单墙、立贴式(就是用木柱做支撑,下面有一个石墩,两边砌五寸砖墙)。两家共用一堵墙,你靠着我,我依着你,互为支撑。所以就产生了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那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要斜一起斜,要倒一起倒,由于地球转向,由东向西,所以千篇一律向西倾斜,最后一户顶不住,先倒下!“丐卵”家的房子就是这样倒下的。老底子无锡人造房子,精明可算精明透了,省钱省料省人工。但祸福相倚,祸福相伏,钱是省了,问题也来了,集体倾斜,谁家也逃不了,危险⚠️</h3><h3> 快点,快点,羊要生了!“丐卵”拉我进了他家的羊🐑圈。一股血腥气,扑面而来,冲鼻子,加上羊🐑圈通风不好👎,味道难闻。但看着小羊从羊妈妈肚子里出来,确实稀奇,然怕人!小羊刚从母羊肚子里出来,浑身湿漉漉的,躺在羊🐑妈妈的身边。真真一会儿,瘦骨嶙峋的小羊,居然摇摇晃晃、跌跌冲冲想爬起来,跌了几次最后爬起来了,但小羊的腿还在发抖,不可思议!丐卵”说我看得少了,下午村里约好杀猪🐷更好看,去不去看?当然去!</h3> <p class="ql-block"> 下午准时在“丐卵”的带领下,来到村后靠河浜的空地,大树下已今有些人在看了,当然没有像图片中那么多人。杀猪的也不是年轻妇女,而是一个精壮的中年男人👨,身胚结棍,力道大!一只灰白肥胖的,大约百把斤重的猪🐷已今绑好,躺在地上。猪的身边是一只专门杀猪的阔板长凳,长凳旁边有一只大的无锡话叫“钵头”,(瓦缸)。钵头里放了盐,准备放猪血用,并喊了两个小伙帮忙,一切都齐全了,动手!</p><p class="ql-block"> 两个小伙拎后腿,杀猪人拎前腿,在猪的急叫声中被横放在阔板凳上,按住!此时猪的四只脚,拼命的蹬、死命的犟。也许猪知道最后的时间到了,嘴里不停地唧唧哇哇大叫,声音好恐怖。我和“丐卵”躲在大人的身后害怕的看着:说那时,那时快,只见杀猪人嘴里衔着一把一尺长,前尖后宽的杀猪刀🔪,分开猪的前腿,一只右脚踏住一条猪腿,左手扳开另一条猪腿,使猪的喉咙敞开,右手迅速拿下衔在嘴里的尖刀,对准猪的喉咙,猛的一下扎进去,噗的一声响,猪急叫了最后一声,一股深红色的稠猪血,哗的一下子,贴在杀猪人脚边冲入钵头里,钵头中的猪血极速上升,眨眼就有了大半钵头的血,一个小伙急忙用小的竹梢帚,转圈的划动猪血,防止猪血凝结。放出了血的猪🐷,就像戳破洞的皮球,挣扎了几下,一下子瘫软下来,耷拉着脑袋,面色苍白,死气沉沉,死了!但是猪的眼睛是睁开的,好恐怖!</p><p class="ql-block"> 以后就是开肠破肚。猪🐷五肠六肺,七零八落,猪内脏,猪头🐷都归杀猪人所有,猪肉是主人的,这是杀猪的规矩。接着杀猪人将猪割成,排骨、腿肉、里脊肉等,割完后猪的主人付费收猪肉,杀猪人带着猪下水走路。小葱拌豆腐,清清白白,一清两爽😊,惊心动魄的杀猪场面和经过就这样了。</p><p class="ql-block"> 美友,奇不奇?怕不怕?那猪血一涌而出时,真让人灵魂出窍,过目不忘!惨。美友,你以为猪杀完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了!由于当时没有冰箱,百八十斤猪肉,养猪人一家如何吃得完?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解决办法就产生了。村庄上的每家每户都能分到猪肉吃,随你要哪个部位,先来先捡。但不是送给你吃的,是规矩,每家杀玩猪都是这样办。以后按市场价,秋后算账,到了年底分红,有现金时总付,那时的猪肉价是不会变的。猪肉送到每户时,主人专门留了很多给外婆,晓得外婆家,这次上海小人多,要住一个多月。而外婆也正有这个需要,省得到夏家边集镇去买了,于是也拿了许多。为什么养猪的主人,会留下比较好的猪肉给外婆,因为外婆付的起、又是现金,当时乡村里现金很少,养猪人真的很开心😃,千谢万谢。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绝配!看杀猪正式结束,回!</p> <h3> 外婆荤菜有了,蔬菜同样如此,包括三外公家都是村上乡亲们自留地里种的,多余了就卖给外婆她们,所以吃蔬菜也不愁。至于吃鱼,以城市人的心理,农村吃鱼应该没有问题,无锡列来称鱼米之乡,有的是鱼。但是这只是一种很美好的想法,与实际差远了。当时无锡农村非常穷,很少有钱买鱼吃。就是吃也是自己在附近河浜里吊的和用鱼网网的,很少出钱去夏家边集镇去买。离“树安娘”最近的是陆店桥小镇,只有拷油盐酱醋和买小百货,其他全无。所以外婆在生活上吃用基本上不用发愁。</h3> <h3> 厨房、洗脸、洗澡等用水也没有问题,三外公的儿子帮着天天去房后的河浜里挑。</h3> <h3> 至于吃的水,不像如今到处都是自来水,龙头里放放就可以了。那时挑来的水分两个缸,大缸生活用,小缸用来吃,但需放明矾沉淀后才能吃,真的乡村生活不容易。</h3> <h3> 所以我们刚到“树安娘的前一段时间,外婆时常忙碌的是烧饭和为我们洗洗浆浆,缝缝补补之事。</h3> <h3> 也有些时候三外婆帮外婆到河浜一起洗被单、毛巾毯等物品。</h3> <h3> 美友,我为什么如此这般的提河浜和水?是为了以下的事做铺垫——捉虾、钓鱼🎣。难忘啊!</h3> <h3> 记得第一次到无锡回上海时记录,最后一句是“蛮蛮舅舅讲河里晚上可以电筒捉虾”。所以我在上海就早早地购买了三号电池🔋,就是为了捉虾派用场。路径已尽熟了,在外婆洗衣时,我跟在后面,早已一清二楚了。出外婆家后门,沿河浜向西,第一个石阶踏步即是。</h3><h3> 等到晚上,天墨赤黑,乘外婆在前门晒场上乘风凉,悄悄的一个人拎个小竹篓,在电筒的照亮下,来到第一个台阶踏步,小心地下到最后一台阶,蹲下不发声音等虾们。说实话,心里啵啵跳,一个人没有,身边漆黑一片,湿哒哒台阶,凹凸不平;黑色河面上其中一块水面,在月光照耀下,反射出的波纹,一闪一闪,一圈一圈地飘荡:河的更远地方传来的响声,稀奇古怪,脑子里经常会出现疑虑,“会不会落水鬼来了”?</h3><h3> 不要自己吓自己,耐心等待。等了一段时间,水里终于有了动静,月光下沉在河水台阶缝里,几只游动的虾,晃晃悠悠地游出来了。灰色、中指长、头大尾小,虾的背脊完全裸露在我的视线里。来了,小宝贝们!不客气了。猛的打开早已拿在手里的电筒,一道光柱直射虾的全身,光柱犹如《西游记》中的照妖镜一下子把虾罩住了。虾萌了,一动不动,呆在那里,连身下几个脚也不动了、僵了。说那时,那时快,没有犹豫,急忙用手猛得插进水里,一把抓牢虾身,拎出水面,放进竹篓,成功✌️</h3><h3> 美友,灵不灵!灵!捉虾的关键就是手不能慢,稍微犹豫手刚碰到水面,反映敏捷的虾,尾巴一甩,水花一翻,瞬间就无影无踪了。真刺激!到现在还激动,记忆犹新,抓在手里的活虾,浑身犟劲,一撅一撅,力道蛮大!再来!第二个回合开始,等待……</h3> <h3> 又抓了几只虾,非常开心😄,见好就收,原路回家。这时外婆已今在找我了,当看见我的人和竹篓里的虾时,既光火又高兴😊。大声的急急的说我:“不要命了!夜里去河里捉虾,落了河里哪能办?落水鬼吃掉你!下次不好去!”接着又轻声地缓缓地讲:“明天蒸在饭上给你吃,不要讲出去。”听外婆话,以后一直没有去捉虾。</h3><h3> 难忘啊!多么难得的经历,多么惊奇的一幕,无锡夜里河浜捉虾🦐,真是刻骨铭心。儿时捉虾的的经历,多少年来一直缠绕在我的心里,这次总算有机会一吐为快了。不知此时此刻,外婆的在天之灵,会不会收到外甥我今天回忆当年,吃你蒸虾时的感激之情!</h3><h3> 感慨啊!何时再能有回归故乡外婆家,踏步捉虾机会?一句欧阳修的“不见去年人,泪水春衫袖”诗句就是最好的回答了,不敢想了。</h3> <p> 虾也捉了,虾也吃了,夜晚河水的凉快也体会到了。该谈点农村白天太阳的威力了。那时农村的太阳就像外婆家的蒸笼,热气腾腾,蒸的人浑身出汗😓,尤其是午后两三点钟前,艳阳高照,日头毒辣,一动出汗更多,只能静伏在家里,拿把蒲扇来回扇扇,凉快点,此时整个村庄鸦雀无声,静静悄悄,一个人都不出来。不像城里人有电风扇,可以散散热气,照样活动🎡。而村里人家都没有电扇,外婆家也没有,电扇当时是个奢侈品,想也不敢想。真的热死了!赤膊,扇扇子。</p><p> 只有到了下午黄昏时,散热的地方终于可以去了,村后小桥旁的河滩上,是解暑的好地方。村后的小桥是连起“树安娘”另外几户人家的唯一途径,又是太湖水,由西向东流进内地的大河,在此左拐弯的地方。河的右分叉通过小桥延伸到外婆家后门即止。左流向更远的地方。这时间从各家各户,纷纷有大人小孩出来,汇集在河滩上戏水洗澡,清热解暑。男人裤衩,浪里白条,翻滚河中;小孩赤裸,浑身精光,扑腾浅滩。女人们在离开桥面河滩,在远处的大树遮荫里,逐浪欢腾。 </p><p> 当然我也不甘落后,三角泳裤,赤裸上身,挤在河水里“丐卵”旁边,瞎起哄,双手乱划,双脚乱蹬,像似介事地在游泳。外婆在河岸上看了发笑,嚷嚷着叫“丐卵”教教我游泳。学游泳“介便当”,没有一番功夫和时间,哪里能学得成?深谙游泳道理的“丐卵”懂!</p><p> 于是“丐卵”没有教我学游泳🏊,而是教教我摸河蚌。只见“丐卵”一个猛子扎进浑浊的河里,头一下没了,双脚👣朝天,钻进河里,一会儿原本浑浊的河水,更加混了,泥水不断向上翻腾。人呢!我看呆了。又一会儿河水滚动得更厉害了,忽然哗的一声水响,“丐卵”的头冒了出来,水流沿着头顶直往下淌,但手中的河蚌却高高地举过了头,大声的说:“摸到了,摸到了”。这时呆在水里一边的我,惊喜万分,急忙凑过去,贴着“丐卵”的身子,用手急切去拿河蚌看👀。河蚌土灰色,比大人手掌大多了,鼓鼓囊囊,中间靠顶部分凸出,逐渐向四边收窄,边势部分锋利,割人手心,并像城门一样,两片蚌壳紧紧合拢在一起,分也分不开,而且分量重。</p><p> 不容易!“丐卵”厉害!于是就问“丐卵”:“你如何知道水里有河蚌?”。“丐卵”用手撸了一下脸上的水,喘了口气说:“用脚来回的在河泥里拨动,感觉有圆圆的,大大的,滑滑的,硬硬的,像一块大石头,就可能是河蚌”。✌️于是我学着也用脚来回划,划了很长时间,一无所获,感觉都没有,垂头丧气。外婆在岸上看见了叫我:“好了,好了!摸不到算了,上来了”。其实外婆其他什么都不担心,就怕“河里”出事情,当时乡下“河里”淹死小孩的故事经常传来。</p><p> 有什么办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也没有用。“丐卵”看到我急了,就把手中的蚌送给我说:“多摸几次就学会了,下次再摸”当手里捧着河蚌,羞愧难当,懊恼万分,今天河蚌是有的吃了。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姐姐她们在大树那边,问外婆:“那里有河蚌吗?”。外婆回:“不知道,但经常看到人家在钓鱼🎣。</p> <p> 钓鱼🎣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美好记忆。</p><p> 一天下午午睡后,外面闷热,一丝风都没有,天气灰色,没事和外婆讲要去钓鱼🎣,问外婆讨了“鞋底线”细的一种,在三外婆家找了根细竹竿,扎牢从上海带去的鱼钩。鱼钩要扎紧,否则被鱼🐟吞了,那前功尽弃了,因为只有两只鱼钩。外婆这次放心,因为在大树那里,岸上不下水,没问题。</p><p> 一切准备就绪,出后门,沿着河浜一直走,穿过小桥,在沿河大树下坐在树根上,拿出鱼钩,穿上蚯蚓,看着蚯蚓在鱼钩上一动一动,心里钓鱼🎣的希望冉冉上升,这种味道只有小孩子才体会得到。伸出竹竿,将鱼钩垂下水里,看着绑在鞋底线上,露出水面的芦杆(浮标),双眼紧盯着浮标,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等鱼🐟上钩。</p> <p> 等了一阵子,不知谁家的鸭子,慢吞吞的游过来了,看不见鸭脚的鸭子,像是个搞阴谋的人,故弄玄虚,游过的河面出现一圈圈涟漪,这鱼怎么吊🎣?鱼🐟都吓跑了。于是赶紧捡起身边的泥块,朝鸭子扔过去,赶走鸭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呸!</p> <p> 钓鱼🎣真的是耐心活,急不得!一直看着浮标,浮标一动不动。有时动了几下,又停了,吊人胃口。据三外公儿子,蛮蛮舅舅讲:“浮标轻微动几下,是“傍皮鱼🐟”一种小鱼在咬钩,不要管他,钓上来也没有,小手指大,只能给猫吃。”再等!纹丝不动!眼看酸了,依然如故!真的,看得火冒三丈,浑身发热,就算是在树阴下,头戴草帽,还是热,不停地擦汗😓,心急火燎,钓鱼🎣真难!</p><p> 索性不看了🙈,但可能吗?你来做什么?从现在的角度讲,一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吊的是抒发忧郁悲愤之情,而我吊的是口中要吃的鱼🐟,柳宗元追求的是钓鱼过程,而我则关注的是钓鱼的结果,千差万别了,因此耐心力也就相去十万八千里了。</p><p> 也许上苍不负稚嫩幼儿款款垂钓之心,浮标动了几下,猛的一下子将鞋底线拖进深水里,连浮标也不见了。说那时,那时快,等了那么长的时间,受了那么多的罪,你来了,于是咬紧牙关用力抬起竹竿,再用力往后一甩,一条白熙熙的鱼,连“鞋底线”一起落在大树背后的斜坡上,鱼还在跳动翻滚,企图逃离鱼钩的倒刺。我急忙转身上坡,蹲下用手按住鱼🐟,一看乖乖隆地咚,好大的一条鱼。圆圆的鱼肚,尖尖的鱼嘴,分叉的鱼尾,结棍!总算没有落空,有收获!美友,和配图上的鱼差不多了。</p> <h3> 剩下念头就是满脑子的想把鱼🐟,早早地送给外婆看,显显本领,让外婆高兴高兴,一句上海小人也能钓到鱼🎣的话,在喉咙里打转。急忙收起鱼竿,手里抓着鱼,走了。美友要问为什么不像捉虾时,带个竹篓?美友,第一次钓鱼🎣,根本没有想到能钓到鱼,我想外婆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竹篓就像远房亲戚,可有可无。</h3><h3> 巧了!“隔忙头里炒螺丝”,要回家了,老天好像要收回鱼似的,用下雨来达到目的。闷热的空气中,突然之间黑云压城,雷声四起,狂风怒号,戴在头上的草帽都上背脊了,大雨眼看马上就要来了。我急忙加快脚步👣,飞也似的奔向外婆家。美友你又要问了:“找个地方躲一躲,大雨过后再回去!”有地方躲吗?</h3> <h3> 乡下就是这样,如果离家不远就拼命跑,小雨不要紧,雷雨就遭了,危险⚠️。外婆家不远,就像青蛙🐸王子一样,用草帽护头,一手抓鱼竿,一手抓鱼,狂奔……</h3> <p> 在雷雨前奔到了外婆家,小毛雨是逃不过了,浑身湿哒哒。进后门将鱼交到外婆手里,外婆看了一愣,呆了!看到鱼🐟还在动,非常高兴😊。我真的心里也开心啊😃,平生第一次钓鱼,没有任何经验,老天帮忙凑巧钓到了,实在幸运。一脸发笑的外婆,一连说了几次:“宝宝,宝宝👶,半斤重,鲫鱼,蛮大,鲫鱼,蛮大”。</p><p> 一会儿我换好了衣服,来到门厅的“荅”前,心定的望着马上就要袭来的大雨,庆幸自己躲过一劫。此时透过晒场前的竹林间隙,远处雷声狂风裹挟着大雨,由远而近的像一把雨的刀,一刀一刀的切在广袤碧绿的稻田上,一段段的向我逼近。眨眼间😉大雨略过竹林,来到门前晒长空地上,巨大的雨滴打在晒场青砖上嗒嗒作响,被雨敲打的青砖,立刻冒出个个雨泡,像个空心小圆子,一个一个比手指还大。紧接着大雨又马上扫过屋顶,屋顶瓦片上传出的响声不比晒场青砖小,脱落脱落响成一片。晒场上很快就变成一片泽国,冒泡的雨水到处蔓延,所幸晒场的地势较高,积水自然而然的向南流去,流入竹林外的稻田里,雨水一下子将稻田的垄沟灌的满满的,几乎和垄沟一样平,稻田里的秧苗,露出整整齐齐碧绿的脑袋,像一个个游泳的人,露出脑袋,随着风雨来回摇晃。“树安娘”南面的一切,竹林、稻田、以及远处都在风雨笼罩之中……</p><p> 雨真大!这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阵势,风雨会如此这般由远而近的一段段刮过来,冲过你的头顶,奔向后方。真的长见识!在上海是无论如何是看不见🙈的景象,外婆家的风雨真的难忘啊!这时外婆也出来看雨势,也许外婆这种场面看多了,讲:“明天天气一定好、风凉,并问我要不要早上去夏家边买菜?好👌</p> <h3> 次日黎明,一轮红日早早地升起,照亮了通往夏家边的乡村小路。小路土黄,秧苗碧绿,树木青翠,微风拂面,我和外婆并排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外婆拎了一只当地人习惯叫的“苗蓝”,就是一种比较大的篮子,可以放许多东西。而我也拎只小蓝子,装装样子。小孩就是有一种爱模仿的习惯,好像自己和大人一样,也是到夏家边去买菜。路上外婆一门心思的朝前赶路,而我东张西望,四面乱看。并不停地问外婆,南面是哪里?北面是哪里?外婆讲:“南面一直走过稻田,可以通鼋头渚,北面过了荣家庄就是惠山,东面是你的“亲娘”家,中桥、顾家宅。(亲娘无锡人指父亲的娘,上海人称奶奶)噢,噢!知道了,父亲家的位子第一次印记在脑子里。此时北面太阳已挂在惠山山顶上,太阳中心明亮而白色的亮光,在圈圈红晕的衬托下,发射一次次耀眼的光芒,唤醒了一夜沉睡的惠山和乡村,天更明亮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h3><h3> </h3> <h3> 和外婆走出上次拐进去“树安娘”的小路,穿过马路,里面就是夏家边。夏家边是东面汽车公路蠡园方向,向西过来的大站。除了中桥外,夏家边是蠡园乡,方圆四周少数几个集镇之一,是外婆买荤菜及其他物品必去的地方。下公路,沿着河岸斜坡向东走,不远就进夏家边集镇了。</h3><h3> </h3> <h3> 到了集镇就闹忙了,什么样的商店都有,家用的东西(除了凭票的)都买得到,有布店、杂货店、修农具店、有肉铺、鱼摊、菜摊等做小买卖的摊位,最令我神往的是大饼油条店。</h3><h3> 老远就闻到油条煎时的香味,现在讲是“油嚆气”,那是对我来说:“香得来”,肚子里的馋虫都要出来了。和外婆讲:“吃大饼油条好吗?”外婆一口答应,还要了两碗豆腐花。当时大饼油条共5分,豆腐花3分,一人8分,共一角六分。我跟外婆讲:“我来付”外婆讲:“哪能叫小人付,不可以。”我讲:“我有钞票,母亲临行时给的,讲好让我在乡下小镇上买点东西吃,不能用外婆的钱💰”。我拿出放钞票的铁盒子给外婆看👀。</h3> <h3> 盒子是父亲以前吃香烟时留下的,不容易吧!上海话讲:“康了介西多年”,里面有些零碎钱。</h3> <h3> 空了!盒子里的钞票呢?当然在是在外婆家过暑假时用完了。但这次的钞票依然是外婆付的,外婆是个大方人,哪能让七八岁的外甥付,讲不过去!我呢!是食财两得,真的很高兴极了😊。</h3> <h3> 更高兴的是大饼松噗噗,油条咸叽叽,豆腐花滑滑的,实在好吃😋,实在灵!当年物资匮乏,凭票供应,在上海也不是经常能吃大饼油条、豆腐花。今天能和外婆一起在无锡夏家边集镇上吃,那种味道一生难忘,那种场景记忆犹新。吃好后和外婆一起买了肉、菜、零食等,出夏家边小镇,回。</h3> <p> 这次路过“陆安娘”,外婆主动敲开了外婆嫂嫂家的门,在门外和嫂嫂讲了些话,留下了点东西,送给哥哥,就离开了。讲话的内容记不得了,只记住外婆的嫂嫂见面就问:“这时谁家的孩子?”。外婆讲:“是菊芬的儿子,来过暑假”。菊芬是我母亲的名字,外公姓徐,叫徐雨龙,外婆叫陆爱玲。其实外公的名字是在一把外婆家里油布伞上看见的,小学两年级的我,这几个字早就认识了。再记得以后几次跟外婆去夏家边集镇,基本上都是这样。</p><p> 而外婆从不带姐和小表妹去,也许路途遥远?表妹太小?姐不愿去!等等因素,不知所以然!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一,外婆重男轻女。二,我会帮助外婆拿东西。三,我小小的年纪和外婆有一段外公去世时,陪外婆一起度过的那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应该是这样。</p> <h3> 一路无语,很快就赶到了“树安娘”。正好是烧午饭的时候,不一会儿外婆家晚到的炊烟,和着其他乡亲们的炊烟一起,也冉冉地飘起来了,一起缭绕在“树安娘”广阔无垠的上空;屋旁众多的小鸟,围绕着房顶上的烟囱,咋咋地叫着,来回飞舞;树上不甘落后的知了,好像嫉妒小鸟的飞翔能力,使劲的扇动翅膀,发出的知了、知了的声响,盖过小鸟鸣叫声。小村庄古老安逸的生活气息,及小鸟、知了,灵动飘逸的炊烟,合成了一幅多美的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图。</h3><h3> 现在想起,感受颇多。试问:“人生中有多少次如梦如幻的场景,会存储你的心中?人生中有多少个绚丽多姿屋舍,会牢记在你的眼眸?”——儿时外婆家的炊烟及外婆家的一切,就会!就会永远的储存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永恒♾</h3> <h3> 炊烟袅袅小村庄,</h3><h3> 粉墙灰灰树安娘。</h3><h3> 耳顺光阴飞似过,</h3><h3> 白髮荏苒念家乡。</h3> <h3>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转眼两个小表妹已被二阿姨接回上海,转眼我们也要到了归程的日子。我和姐姐心里有一个愿望,想要到无锡的公园里去玩,一直呆在“树安娘”真有点乏了。于是外婆问我们:“有鼋头渚、蠡园、惠山。”“哪里好玩?就去哪里!”。外婆推荐到惠山。好👌。为什么不去鼋头渚和蠡园?外婆讲:“那里没有山,门票贵,是大人玩的地方。”的确如此,外婆讲的一点不错,从以后的游无锡的经验,那两个地方,适合谈谈朋友,交流感情的个好场所,幽静,天高皇帝远。</h3> <h3> 惠山公园,江南第一山。</h3> <h3> 到了惠山脚下,外婆没有去买门票。用外婆的话“门票咀拉拉”。无锡话,门票很贵的意思。于是外婆带我们绕过惠山山门,到惠山后面山坳里的地方,从一条进山小道进了惠山公园。惠山公园的门票省了,三个人门票价当时可以吃顿饭了。</h3><h3> 问外婆:“这条路怎么能走进惠山公园。”外婆讲:“从前更本没有惠山公园,当地人就知锡惠山。再是惠山上的头毛峰,二毛峰,从二毛峰过去可以到宜兴。锡惠山中间的山坳,随便走,今天我们就是从山坳里进来”。恍然大悟!有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千真万确!外婆,土生土长,对锡惠山地形,了如指掌,岂能明知后山可进而从前门进呢!我们很开心。外婆又讲:“惠山光秃秃的没有什么可玩,上面仅有一座庙,小人去,没意思。你们还是爬锡山好了,锡山上还有一个亭子,我在这里等你们”。</h3> <h3> 好👌。讲句实话,从锡山后面爬山,仅有我和姐姐,其他一个人都没有。如果说在今天,如此场景,就有点害怕😱了。然当时社会环境,安全得很,社会风气好,很少有作奸犯科的人。更主要是:毛头小孩,胆子够肥,四面脱空,临危不惧,人影全无,小菜一碟,夏风吹吹,小腿攀攀,一路向上,很快就攀到锡山山顶。</h3><h3> 山顶上确有一亭子,想进亭子休息。然从前山上来的游客,早已坐满了亭子上的围栏,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我们,眼神中有一种莫名的疑惑,不懂!他们从后面上来?我和姐也不响,肚子里在嘲笑他们,戆徒!后山也能上来不知道?买门票?钱多!这叫“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这个学费你们应该出,谁叫你们是外地人,而我们有门票,无门票,一样锡山看风景。✌️</h3><h3> 伫立锡山山亭,四面风景如画。南面,辽阔的太湖,烟波浩渺;东面,脚下无锡城郭,小巧玲珑多姿,建筑式样繁杂。公共汽车🚌犹如自来火🔥盒子大小,在手掌宽的马路上移动,一辆接着一辆,一律灰白色,模样忍俊不禁,煞似好看不忘;西面背后,惠山山脉雄俊挺拔,高耸入云,头毛峰、二毛峰,双雄兄弟并立,连绵不绝相搀。宜兴方向,山峦重叠,薄雾蒸腾,朦胧一片;北面,苏州方向,一片朦胧。真是:锡山上看无锡,无锡,无锡也!</h3><h3> </h3> <h3> 在锡山上只有看四面景色,没有其他可玩,一会儿就下山去和外婆汇合。途中外婆买了无锡水蜜桃给我们吃,赞👍,满口流水,甜蜜蜜,一直甜到心里。无锡的水蜜桃,天下闻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当然不是配图中的桔子可比。然记得关于橘子有句名言: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不知无锡水蜜桃有何别名?</h3> <h3> 又过了几天,母亲来接我们了。看到了我们,母亲仿佛放下了千斤重担,心里的高兴劲,表露无遗,究竟是母子情深似骨肉啊!母亲问我:“乡下好玩吗?“好玩”,“白天好玩还是晚上好玩?”。“白天好玩,晚上蚊子多”。“到什么地方去玩过?”。“外婆带我们去了锡惠山还爬锡山,到锡山顶上看无锡城里的汽车小一点点大”。</h3> <h3> “就是鼋头渚和蠡园没有去”。(鼋头渚、万浪桥。)</h3> <h3> “那和乡下小朋友一起做了啥?”。“多了”,和“丐卵”一起游泳,摸河蚌,扒草,割猪草,掏鸟蛋,交关了”</h3> <h3> 最有意思的是掏鸟蛋。</h3><h3> 当时和“丐卵”一起去割猪草,“丐卵”背了只很大的“苗蓝”,赤膊,短裤,脚上穿老布鞋,老布鞋上大脚指都露出来了。“丐卵”力道大,灵活,懂得很多。“丐卵”一边走,一边四处查看,什么草能割,什么草不能割,统统知道。一会儿功夫就割了一苗蓝猪草,看看差不多了,于是就带我去坟山边的树林里掏鸟蛋。</h3><h3> “ 什么树上掏?”,“丐卵”讲是柏树。坟山边的柏树,高高大大,直上直下,树枝粗壮,树叶🍂茂盛,遮天盖地,青灰黄色,远远的就能看见。“丐卵”领路,走路几步,柏树立马伫立在我们面前。“丐卵讲”:“老早就知道这树上有鸟窝,早就要准备去掏,这次我来了,正好一起掏。于是“丐卵”放下苗蓝,脱了鞋子,抬头看了看上面,让我帮忙托住他的屁股,要用力向上推一下,因为柏树的第一根树叉比较高,手够不着,好!我用力一推,“丐卵”借劲向上一串,伸手拉住树叉上去了。接下就比较容易了,因为树叉连着树叉,可以一节一节向上爬,到了鸟窝边,最后伸手掏出了鸟蛋。由于母鸟不在窝里,有惊无险,掏到的鸟蛋不大,小手指一节大小,蛋壳上有黑色的小圆点,就像人脸上的雀斑到处都有五个,“丐卵”问我要不要?我摇摇头,不要!看见这么小的鸟蛋,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腻性!</h3> <h3> 问“丐卵”如果小鸟的母亲来了怎么办!“丐卵”一副茫然的样子看着我,一时语塞!不知所终?这个问题只有像我这种上海人提得出?</h3> <h3> 再则就是去外婆家河浜后面的人家玩,认识了另一个小人,叫志新,也成为好朋友。去志新家玩的时候,志新送给了我小铜板,蛮新奇的,从来没有见过。我们还在志新家附近的人家的桃园篱笆边,准备偷桃子🍑。因为那户人家的黑色竹篱笆,扎得太密了,根本无法钻进去,拗断了几根篱笆也没有用,只能在篱笆外面瞧着里面,桃树上用白纸套住的水蜜桃,无可奈何,想吃吃不着。母亲讲:“这户人家母亲小时候就种水蜜桃了,时间长了,水蜜桃味道很好。要吃只有等水蜜桃熟了去买”。我又问母亲:“那外婆在惠山买的桃子也已熟了,这里的桃子🍑,为什么不熟?”母亲讲:“那是外地运来的桃子🍑,不是无锡水蜜桃!品种不一样,成熟期也不一样🍑”。懂了✌️</h3> <h3> “还有也是这个黑色篱笆下,我看见了一只怪虫,就是配图上那一种。臭哄哄,两只大大的长长的,像钳子一样的东西,差一点就咬住了我的手,害怕极了。”母亲讲:“是屎壳郎,一种吃粪的小虫,不咬人”。我又说;“那还是金乌虫好玩。志新帮我捉的,用棉线接在金乌虫的脖子里,牵着线,金乌虫会飞,好玩,而且隔天还能玩。”母亲接着又说:“乡下好玩的都东西多了”。的确是这样。</h3> <h3> 还有一种上海小人永远不可能玩的竹枪,是蛮蛮舅舅帮我做的,不像配图上的枪。真灵,而且可以连发。用晒场前黄一点的竹子,中指大小,取一节,打通两头,半尺长。在靠近一半长后面一点,在竹子面上,削开一个五公分长的口子,留三分之二不削,看得见竹子里面的圆心空间;再用一根稍微短一点的竹子,打通一头,靠后面用刀削去竹子两面,使竹子穿通,最后将两根竹子的削空部分,上下套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平放的竹杆,一根树起的竹杆,镂空部分对镂空部分,最后用一根筷子,用纱布扎紧头部,伸进竹桶里,就成功了。使用时在竹筒上面圆空里,多放进香樟树黑色的果子,然后拉出筷子,使果子落在竹筒里,用力一推,将竹筒前面的果子打出去,可以连续的打,打完竖起竹筒里的果子为止。竹枪利用的是气枪的原理,聪明!</h3><h3> 我一个人无聊时经常在门前的竹林里玩竹枪,经常被外婆骂:“竹头踏坏了,竹头踏坏了。”当时不懂了,我有没有踏在竹子上,只是踏在泥土里。外婆讲:“泥土踏得紧了,小竹子就生长不出来了。”母亲讲:“对了,是这样!”真的,上海小人对农村大自然的规则,懂得太少了,太少了!</h3>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从小铁盒子里拿出,我们三个要好小朋友一起去,西门城里照相馆拍的照片给母亲看。赞伐👍,母亲点头称赞👍。不容易啊!小时候梦幻般童话世界里的照片,我一直放在铁盒子里,从没有动过,一晃五十几年过去了,想想人生就像做一个梦,云里雾里的这么快!(左边是我,中间“丐卵”再就是志新)从照片的模样上看,美友你分的出谁是乡下人和城里人,分不出!也许“丐卵”和志新更像城里人,我倒有点像乡下人了。然老天就是这样安排的,偏偏我做了城里人,这就是一个人的命。无论你怎样挣扎,到头来都逃脱不了命的安排,一句“牛吃稻草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的话,真的点透了人的一生。</p> <h3> 明天就走了,外婆也和我们一起回上海。我想我和姐姐要依依不舍的告别,梦幻般的无锡乡下暑假生活了,而外婆也要离开陪伴了三年的外公,大家的心中一定会有很多值得眷恋的情感和牵挂。感慨啊!人生就像候鸟一样,冬去春来,没有选择,在无奈中离去,在离去中无奈,又在无奈中重回,循环往复,以至燃烧完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光和热。</h3><h3> 收拾好自己在外婆家收刮到的喜欢东西,手电筒、香烟牌子等,兴冲冲地放在书包里,藏好!唯恐又被姐姐拿去。看见香烟牌子了吗?有一句话,美友听到过没有?是形容外甥到外婆家拿东西叫“贼外甥”。一点不错,按习俗,外甥,外头人,姓也不同。所拿的东西是给外姓人,所以外甥拿外婆家东西的行为和人,理所当然的就应称“贼外甥了。那我就是“贼外甥了?然只要外婆不这样认为即可。当然不会,外婆在外甥和外甥女中最喜欢我了。</h3><h3> (水浒传英雄人物香烟牌子卡片)</h3> <h3> (正反面)</h3> <h3> 灵伐!水浒传烟标是解放前发行的,共108张。外婆家我拿到了54张一半,据当时大公报披露,香烟发行公司对外宣布:凡收集到完整的108张烟标,就可以到公司换取,一辆英国出的“来灵”牌自行车🚲。“来灵”脚踏车上海有多少?很可惜我只有54张。有什么用呢?用去换半辆“来灵”!笑话!</h3> <h3> 晚上和母亲一起去乡亲邻居家告别,谢谢邻居们的照顾。特别到是“丐卵”家,母亲千谢万谢,谢谢“丐卵”小朋友的照顾,并送了礼物🎁。母亲讲:“应该的。”俗语是这么讲的:行的春风有夏雨,滴水之恩 ,理当涌泉相报,这是做人的道理。当时我拉着“丐卵”的手,久久不愿松手,泪水夺眶而出,舍不得啊!一个多月的风风雨雨、相伴相依,掏鸟摸蚌,游泳割草,历历在目。现在要分别了,如何舍得?那种只有儿童时固有的纯粹和真挚的感情,都毫无掩饰的奔流在“丐卵”和我的脸上,泪水满面。终于要走了,临别时我和“丐卵”相约,明年再来无锡一起玩。</h3> <h3> 次日黎明即起,母亲、外婆、姐姐和我,拿好行李,告别了三外公一家,踏上回归之路。一个多月无锡外婆家的暑假生活结束了,真是:激情满满,收获满满,再见了!无锡外婆家!再见了!“丐卵”、志新小兄弟!</h3> <h3> 我们走出打谷场,一路走到“高差头”,大家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脚步,一起回过头来再一次眺望了外婆家。乡亲们小屋上的炊烟正冉冉上升,一个方向地向西飘去,多么美丽的“树安娘”早晨。遗憾的是,唯独没有看见自己外婆家小屋烟囱上的白烟,然而此时此刻,我们对外婆家的留恋,对外婆家的思念,对外婆家的向往,已是上升了的袅袅的炊烟,变换成照耀在无锡外婆家上空的彩虹🌈,永远地升起在每一人的心中。</h3>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离开了无锡外婆家后,一直没有回去过。十几年后,76年读技校放假时,又回去了一次。嗨!岁月如歌,日月蹉跎。人的模样变了,而随之而来的是看世界的眼光也变了,不像以前儿时看什么东西都新鲜、都稀奇,当然也包括对外婆家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无锡外婆家,依然如故,一丝未变,还是从前小时候看见的模样。因为是黄昏时分到的外婆家,没有看见儿时如痴如梦般袅袅炊烟。此时的外婆家已被三外公使用,因为本来就通的。交付了母亲送三外公礼物🎁,回答了三外公的一些问题,然后吃饭,睡觉。最难忘是夜晚我还是睡在厅里的“春凳”上,十几年没有睡了!一种小时候的感觉,忽然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意识里,那种美好的感觉,真的如痴如醉,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隔日清晨,告别三外公一家。一个人游了鼋头渚,在鼋头渚灯塔那里,在不认识的上海人帮助下,我竟一个人下太湖游泳🏊♀️,全然不顾身带手表财物之险,现在想一想,那时胆真大。而后又一个人乘太湖私人渔船,泛游太湖,直至摇到无锡梅园,也真的不可思议!一个人?此次游无锡,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确实没有什么意思,和上一次儿时暑假去外婆家比,真有天壤之别,无法比!</p> <p> 三次去无锡外婆家的经历写完了,《遥远的梦——记永生难忘的无锡外婆家》的美篇就要离开我的笔了,一时难舍难分,心里一团乱麻,无法搁笔。因为实在不忍心,去隔断儿时就存有对外婆家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一时找不到适当的配图,用来作为美篇的结尾照片。</p><p> 好了!想休息,人送枕。同学孙秀娣发来微信图片,正好派用场。配图题目“五个字,猜一句唐诗”。一眼猜中是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一句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囊括千百年来多少人对故乡的思乡情怀,拨动了千百年来多少人对故乡的思念之弦!奏响了千百年来多少人对故乡的牵挂之曲!是啊!这句千古名句也点亮了我追忆去无锡外婆家难忘的心灯。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p> 春风吹白云轻轻飘荡</p><p> 那些美丽风景在路上</p><p> 外婆小屋烟囱燃烧旺</p><p> 谁家白烟袅袅飘西方</p><p><br></p><p> </p><p> 春风吹山河锦绣风光</p><p> 哪些小孩暑假回故乡</p><p> 家乡河蚌桃子年糕抢</p><p> 谁家小孩咀嚼口水淌</p><p><br></p><p> 春风吹秧苗翠绿稻香</p><p> 哪些小囡奔跑转圈忙</p><p> 河边掏鸟捉虾钓鱼狂</p><p> 谁家外甥垂钓放心上</p><p><br></p><p> 春风吹暑假日子用光</p><p> 那些宝贝烟标慌忙藏</p><p> 谷场流泪离别外婆家</p><p> 谁家宝宝永生不能忘</p><p> </p><p> </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