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拦路,焉能止步

教研院

——科研中心线上    培训后记 <p>  2020年4月29日下午,教研院科研中心成功举办面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线上专题培训。</p> <p> </p><p> 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们将迎来市级规划课题结题验收的高峰,据了解,许多承担研究任务的一线教师,其结题能力,特别是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不容乐观,这将直接影响全市整体的结题质量,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科研中心在年度计划中,特别安排了一个培训项目,准备在4月下旬面向部分科研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并由此作进一步的辐射和传播。</p><p> </p><p><br></p><p><br></p> <p>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原来的计划安排面临搁浅。时间不等人,经过一番论证和策划,科研中心决定在4月29日下午进行线上直播。以“研究报告的应然形态”为题,紧扣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从“研究问题”“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研究程序”“研究发现或结论”“分析和讨论”“建议”等方面对研究报告的主体结构、撰写提纲及内容要求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解读。</p> <p>  此次培训可归结为“四个实现:</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现科研培训的首次全覆盖</b></p><p> 以往搞科研通识培训,由于条件所限,费时费力不说,很难做到全覆盖,尤其对偏远乡村更是鞭长莫及。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一次线上直播可以面对数千人,再通过视频回放可以传播到区域内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口径内零死角、打通最后一公里。</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现与省级要求的有效对接</b></p><p> “十三五”以来,省规划办对省级课题的结题要求日趋严谨、规范,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对研究报告的主体建构和纲目编列提出了具体的施行细则。省里的要求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引领意义,作为市级指导和管理机构,通过这次培训,就是要做到紧跟省级管理的工作节奏,把市级要求统一、对接到省级要求上来。</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现专业引领上的一次新突破</b></p><p> 撰写研究报告,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对一线教师来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面对关于撰写的诸多专业要求,他们往往不知所云,无从下笔。这次培训,紧紧抓住“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三个核心问题,通过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逐一解读,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掌握要领,为接下来的结题工作铺平道路。</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现部门团队的深度合作</b></p><p> 为唱好这出重头戏,大家各显其能,优势互补,有的忙于技术准备,有的不停地对外发布信息,有的专注于完善讲稿和课件。大家在努力发掘自身潜能的同时,通过无障碍的沟通和默契的配合,切实收获和分享了成功合作的自豪和喜悦。</p> <p>  当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委实不少,主要表现在培训的内容上。</p><p> 一、有些内容没讲到。如,表述研究假设的基本句式,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对比,实验法的地位和作用,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运用,研究设计与研究进程的对比等。</p><p> 二、有些内容没讲全。如,研究设计的提纲、对各变量内涵的理解方式等。</p><p> 三、有些内容没讲透。如,理论分析的必要性,研究发现和结论的关系,表述研究对象的总要求等。</p><p> 此外,囿于时间未能安排互动环节;课件显得粗糙,致使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多有折扣;出现几处笔误、口误等。</p> <p>  几点启示:</p><p> 一是线上培训大有作为。</p><p> 这次线上培训原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无奈之举,但它的直接、便捷和高效让我们着实尝到了甜头,相信在后疫情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直播文化的盛行,线上培训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p><p> 二是团队合作不可或缺。</p><p> 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没有谁可以无所不能、包打天下,团队内部只有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注重相互协作,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形成共迎挑战、群体攻关的强大力量。</p><p> 三是严谨治学未有穷期。</p><p> 出水才见两脚泥,一场直播下来,发现不少疏漏或缺陷,遗憾之余,深感做学问、为人师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自满,越是复杂问题,越要勤于自查自纠,并多方求教、反复考证。不断在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中打造精品并提升自己,这一过程是没有止境的。</p>

培训

研究

结题

科研

要求

直播

教师

线上

省级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