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给人的生命、社会及经济等各个方面带来深重的影响。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 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唯一抉择。一场疫情之下的网络教学的“大考”考验着中国教育、中国教师、中国学生,也包括中国教研。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在这场战“疫”中,勇于担当,负重前行,开始上网课。进修学校高度重视,运筹帷幄,组织吉林移动云平台的应用培训,进行了部分学科网络集中备课与培训,组织参加了省市网络研培活动,教研员们深入各学校网络教学空间巡课听课和指导。这种单一的持久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至今已经坚持两个月了。虽然中小学复课有条不紊的推进,但网上教学还要坚守到底!</p> <p> 危机并存,转危为机,论证思辨,方见彩虹。4月30日,伊通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2020伊通进修“教研之道”第一场论坛《疫情之下的中小学网络教学现状分析和研培对策》如期举行。首先,孙铁石校长发表致辞,希望通过论坛对全县中小学网络教学、网络教研进行分析与研究, 使进修学校在未来的教研培训能够深度融入网络教育、教研理念,伴着国家信息化强力推进的契机,走在时代的前沿,早谋划、早介入,开辟混合式教学教研新局面;接着六名中小学教研员网络教学教研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研培创新策略;最后孙校长作专题报告。历时一上午的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p> <p> 小学教研室副主任解微在论坛上,汇报了她深入10所学校,进到20个班级,听了43节课的调研情况。从管理规范化、教学可视化、备课全面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四方面剖析现状,例举了2日28日参加四平市小学数学学科网络集备活动,说明了如何从宏观视角处理微观问题,思考怎样根据教师年龄结构多元教研,以赛促培、主题研培等策略持续跟进。</p> <p> 刘海英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学科网络教研现状:三段式网络教研中教师参与率之高、线上交流材料统整之快、研培质量之好都前所未有。有道、能悟、善思、乐行,这是教师面对疫情网研挑战应有的素养,教研员要做的就是加强教师培训,成为网络教研的推动者、指导者、支撑者、领跑者。</p> <p> 初中教研室赵春雨主任,从初中英语学科的网络教学具体情况谈起。他用幽默的语言细致地分析了网课通过云视讯、钉钉、微信、QQ等多种程序软件,采用分享精品课、骨干教师联播、任课教师直播等各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他调研得出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网络教学的共识,提出执教者要提升业务能力并主动应对教学形式改变的建议。</p> <p> 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员苑红光老师在论坛上分享了网课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各地网课的特点。伊通初中地理学科借鉴了外地网课经验,结合初中学校教学实际,开展了分享优课和自主直播等形式的网络教学。苑老师的分享旁征博引,名言警句画龙点睛,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为完善网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p> <p> 高中物理教研员张明老师从省域高中网络教学优缺点讲起,以疫情期间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为考量,获得启示:网络教研这面镜子照出了人的自律行为,也反映出家庭课堂的地位重要,更体现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时不我待,负重躬行。</p> <p> 高中教研室马珊珊老师经过调研,详细地总结了高中网络课程在组织形式、学习流程及管理方面的特点,深入思考线上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平等、教师专业研修和师资认证改进等问题。教研员从教师需求出发,以促进网课有实效为目标,注重网课与即将返校上课的有机衔接。</p> <p> 最后孙铁石校长结合教研员的发言作了专题报告。一是阐述网络教学特点:网络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的跨越时空一种教学形式,是现场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教学的全部,搭配使用效果更好;教与学的方式明显改变,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课堂互动、微课前置、资源有效使用等成为关键;时空变化使网络课堂管理与把控成为难点。二是为了有效应对中小学网络教学新情况、新特点,孙校长对今后进修学校研培新要求、新对策。</p><p> “三个提升”:1. 提升新时代网络教学认知 2.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3.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p><p> “三个路径”:1.补短板: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做到师资、教材、课时“三落实”,采取“确定师资稳队伍、开展培训提素质、主题研培抓推进”策略推进。2.强培训。启动全员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适时启动,年内完成。3.转模式。落实“三研统筹”,强化网络教研,实行“现场课堂教学与远程课堂教学互联观摩”双轨运行,实现学科主题研培转型升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