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加强时间管理的11种方法

开心

<p> 孩子升入小学后,要从以自主、游戏为主的生活进入以集体、学习为主的生活,从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的约束到必须按照严格的作息时间来约束自己,比如小学不能迟到早退、听铃响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要求和变化对孩子来说都是考验。但大多数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做事随意性大,拖拉。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养成按时、有序、守时、惜时的习惯。</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认一认:我们身边的时间</b></p><p> 大班的孩子认知能力提高了,但对时间的还比较模糊,如有时老师针对一项活动规定一个时间:“小朋友,再玩5分钟我们就要收玩具了。”可是孩子会问:“5分钟是多久?”“5分钟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所以说,让孩子感知时间、了解时间的特点,是管理时间的基础。</p><p>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一天里的时间(早上、中午、晚上)比较熟悉了,我们可以在“一天”的基础上,向两头推进,带领孩子感知更短和更长的时间。</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利用时钟感知短时间</b></p><p> 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时钟,制作的过程中,教孩子认识钟面、指针和刻度。开始时,孩子对时间的认读会有困难,您可以在1~12的数字外面相应的位置贴上5~60的数字,并引导孩子根据钟面上的数字对应着读,现在是几点几分了。您也可以配上电子钟,看看时钟,看看电子钟,对比着学习记录。</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利用特别的日子感知长时间</b></p><p> 除了认识短时间,您也可以拓展孩子对更长时间的感知,如周、月、年等。对长时间的感知,可以通过孩子熟悉又特别的日子来进行,如孩子自己和父母的生日、国庆节、中秋节、秋游等。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日历,将这些特殊的日子标注在日历上。每当这些日子来临前,就带领孩子开展期待的活动,先从认识月或周开始,然后采用倒计日的方式关注时间的推移。活动结束后,再将一些有意义的照片对应展示在日期上。一个月或半年结束后,和孩子共同回忆度过的美好时光,讲述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在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期待中,感知年、月、周、日的顺序关系。同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理解,过去和现在的时光虽好,但不会再回来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找一找:时间都去哪儿了</b></p><p> 面临入小学的大班孩子需要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但由于时间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孩子常常会无视时间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孩子感知时间流逝的特点。</p><p> 1.玩玩“1分钟有多长”的游戏</p><p> 先在1分钟之内做不同的事,如玩1分钟手机游戏,看1分钟书,静坐1分钟等。同样的1分钟时间,孩子肯定会有不同的体验,让孩子明白,做喜欢的事情时间过得很快,做困难的事情时间过得很慢,知道自己玩游戏、看电视的时候为什么总觉得时间短,原来是因为自己玩得太入迷了,以后要控制好时间。</p> <p>2.聊聊时间的话题</p><p> 比如孩子说今天某个小朋友的画又没有画好,妈妈可以追问,是不是时间太短啊?孩子说,很多小朋友都画好了,她一边画一边玩笔。妈妈接过话题说:原来是这样啊,她的时间在玩笔中就跑掉了。聊聊这些话题,让孩子知道时间在不经意间就会被浪费,因此要珍惜时间。</p><p> 3.做一做:再见“小拖拉”</p><p> 要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最重要的是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孩子拖拉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贪玩,有的是孩子自理能力差而导致动作慢,有的是习惯性的我行我素等。我们要学会观察,然后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告别“小拖拉”。</p><p> 4.巧安排</p><p> 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在什么事情上最容易一做就没完没了。比如孩子看书、玩游戏、看电视、和小朋友玩等,假如孩子对这些事情不愿意立即结束,那就尽量不在吃饭、睡觉或赶时间的时候让孩子做这些事。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可以事先打招呼:“你现在可以再玩一会儿游戏,但是妈妈一叫吃饭,就要马上关掉。我会提前5分钟提醒你,我相信你能做到。这样你明天还能玩这个游戏!”这样的安排,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p><p> 5.有计划</p><p> 大班孩子的独立性比较强,许多事情都能自己完成,但是当几件事情放在一块儿时,就显得无头绪、无章法了,以至拖延时间,影响后续的活动。这时,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一个计划表,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这个时间段一共要做哪些事,比如起床、上厕所、换衣服、整理床铺、刷牙、洗脸、吃早饭、把盘子送到厨房、上学。有了计划表,明确了任务,孩子做起来就会比较有条理。</p> <p>6.肯坚持</p><p> 和孩子商量好了的事或时间,态度要坚决,否则孩子会因为你说话不算话而趁机拖拉。比如孩子在外面玩,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孩子不肯,家长一催再催,最后只能连拉带拽地带走。您可以提前对孩子说:“你说,再玩5分钟还是8分钟?”孩子肯定说8分钟,您就用手机把闹钟定好8分种,说:“手机铃声响了咱们就回家。”等到铃响了,孩子就知道时间到了,该回家了。如果孩子做到了,您再及时夸奖一句:“真棒,手机铃一响就走了,这样明天还能出来玩。”慢慢地孩子就会守时了。</p><p> 7.能专注</p><p> 很多孩子一年级时做作业边做边玩,1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半个小时都做不完,因此从大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p><p> 方法一:平时经常请孩子听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帮忙拿一些小东西:“请你帮我拿一本书、一支笔,还有眼镜和一张纸巾。”也可以经常让孩子向其他人传话,“告诉奶奶,晚上买些点心和榨菜。”语句从简单变复杂,慢慢养成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p><p> 方法二: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父母参与孩子的游戏,孩子的兴趣会更浓,更容易投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会更长。您还可以把孩子游戏的成果如积木造型、泥塑作品等展示出来,让孩子体验专注游戏的成就感。</p><p> 方法三:给孩子讲故事前先提问题。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会比较集中。</p> <p>8.要理解</p><p> 有时孩子拖拉,是因为能力有限,我们要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行为,而不是利用父母的权威强行控制孩子的行动,造成孩子逆反或不自信。如孩子上学出门穿鞋磨蹭了半天,您不要说“怎么这么笨,还没穿好?快点,马上要迟到了”,孩子被批评,一紧张,动作会更慢。可以这样说:“宝贝,需要帮助吗?下次我们一起练习穿鞋子的本领,动作就会更快哦。”</p><p> 9.常记录</p><p> 巧妙使用记录表,能让孩子更容易坚持,同时也便于您和孩子一起总结和改进。如针对孩子赖床、早饭拖沓、迟到的现象,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宝宝不迟到》记录表。表格可以设计成一个星期7天,周一到周五,用印章记录。如每天8点前出门,印红印章,表示提前出门了;8点15分前出门,印个绿印章,表示没有迟到;8点15分后出门,就不能盖印章,表示迟到了。每周统计一次。每天都有印章的,周末可以奖励去游乐场玩一次,如有迟到现象,帮助孩子回忆那天迟到的原因,以便下次改进。</p> <p>  时间管理是幼小衔接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孩子,并采取适宜的策略,是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时间意识的,并为孩子顺利走进小学做好准备。</p><p> 推荐图书</p>

孩子

时间

分钟

可以

感知

迟到

拖拉

游戏

印章

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