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字经,警世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千年古训蕴其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启迪国人一代代</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成人成才成功名</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孙艺轩同学带来的——曾子杀猪</b></p> <p>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还小,见妈妈要走,就拉着妈妈的手,说啥也要跟着去。这怎么能行呢?儿子跟去了,是照顾儿子,还是赶集买东西。妈妈就哄儿子说:“好孩子乖乖的在家里玩,等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听说有猪肉吃,儿子不在缠着妈妈,乖乖的自己玩去了。到晚上,儿子远远地看见妈妈回来,就跑上前去,一边跑,一边嚷,妈妈回来喽,有猪肉吃喽。可妈妈早把杀猪的事忘了,她怎么舍得把还没长大的猪给杀了呀!妈妈就对儿子说:“傻孩子,那猪还小呢,怎么能说杀就杀呢。”听妈妈这样说,儿子大失所望,哇的一声,咧开嘴就哭了。听到儿子的哭声,曾子走了过来,问清缘由后,曾子二话没说,转身就去拿了绳子和刀,直奔猪圈。你要干什么呀?妻子急了,她怕曾子真的把猪杀了,就赶紧解释说:“我是哄孩子玩的,你可别当真哪。”说到就要做到,孩子还小,一举一动都会跟着父母学,做父母的说话不算数,孩子长大了,做事情能讲信用吗?曾子一边说,一边抓猪,曾子真的把猪给杀了。</p><p> 五常中的信指的是诚信、信用,就是说话要算数,说到哪里就要做到哪里,曾子杀猪的故事就是信的典范。曾子用实际行动,教育妻子和孩子,做人要讲信用,不能说话不算数。值得注意的是,说到做到,当然很好,可是这如果做不到呢?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宁可不说,也不要不负责任的随口乱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请听邱予琪同学带来的——苏洵发奋</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b></p><p> 苏老泉,指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号老泉;始是才的意思;发愤指奋发图强,下定决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苏洵小时候不爱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念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请听刘凯瑞带来的故事——鸿门宴</b></p> <p> 秦未,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示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辛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现在说鸿门宴,多指是居心不良,明着说请你吃饭给你好处,而实际上暗地里害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请听陈禹欣同学带来的故事——赵孝争死</b></p> <p> 《赵孝争死》的故事讲述的是汉朝时候,有赵孝、赵礼兄弟俩,兄弟很友爱。有一年遇到饥荒,一伙强盗进村劫掠,把弟弟抓住了,并要吃了他。兄长赵孝就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帮强盗们不要吃他弟弟,赵礼可以有我来顶替,我来给你们吃,兄弟两人互相争死,为保全对方,强盗也被他们兄弟间的情意所感动,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最后也被皇帝得知了,便下了诏书,褒奖赵氏兄弟,将此事昭示天下,这是兄友弟恭的优良的典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请听王禹汐同学带来的故事——孙敬悬梁</b></p> <p> 孙敬悬梁的故事: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的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来一根绳子,一头一绑在头发上,另一头捆在房梁上。当他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这样会扯痛头发,马上就会清醒。再继续读书学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刘美妍同学带来的故事——高山流水</b></p><p><br></p> <p> 春秋时期,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弹得一手好琴,但他一直都找不到与自己一样热爱音乐,懂音乐,能真正欣赏音乐的人,这让俞伯牙大叹知己难寻,感到非常遗憾。</p><p> 一天,他乘船回晋,行至汉阳江口,看见皓空明月,就将船停泊于山崖之下,开始抚琴遣怀,不料,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叫钟子期的樵夫。钟子期在俞伯牙的琴声里听出了高山般的激越高昂,流水般的清澈委婉。俞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非常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好来年中秋再相聚。可是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再次来找钟子期时,钟子期已在数月之前染病身亡了。俞伯牙悲伤地来到钟子期坟前,对着钟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再也不弹琴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王俐达同学带来的故事——赵普夜读</b></p> <p> 赵普是北宋的宰相,没做官之前就爱读书,当上宰相后爱读书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一天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去找他商量国家大事。一进门,见赵普正在挑灯夜读,赵匡胤见他读的是论语,十分奇怪,就问他。论语是儿童的启蒙读物,你怎么还在读它?赵普说我只用半部论语就为您打下天下。还要用另半部帮您治理天下呢!所以我没有一天不读它。像赵普这样身居高位,日理万机的人,尚能一直坚持读书,今天的青少年朋友。就更应该发奋学习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王浩扬同学带来的故事——五子登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br></p><p>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坏事了,并开始帮助穷人。后来有梦见父亲对他说,他将会有五个儿子,还能长寿。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p> <p>请听赵金茹同学带来的故事——望梅止渴</p> <p>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炎热,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曹操担心贻误战机,快速赶到队伍前面,指着前方说:“士兵们,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p><p></p><p>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p> <p>请听王悦鑫同学带来的故事——情深义重的赵氏兄弟</p> <p><br></p><p> 汉朝时有兄弟二人,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他们的感情非常好。一天,他们的家里闯进来一伙强盗。这伙强盗四处乱翻,可是赵家非常贫穷,强盗们没有找到任何食物,这时强盗们看到赵礼,就决定把他吃了。赵孝一见急了,不顾一切地冲到强盗的面前,向他们哀求道:“求求你们,饶了我弟弟吧。我比弟弟胖,弟弟的肉不如我的好吃,你们还是吃我吧!”凶狠的强盗面对赵氏兄弟之间舍身相救的场面,被深深震慑住了,于是他们放过了兄弟二人,转身离开了。 </p><p> </p><p>俗话说:“兄弟如手足。”赵氏兄弟面对生死,都能顾及对方安危,丝毫不顾个人凶险,其真情可谓感天动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