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图文:张再漾</p> <p>海水在引擎的哒哒声中划出晶莹的浪珠,湛蓝的天空下,有着诗意名字“冬松渡”的渡船上一个小男孩带着他DIY过的自行车返往他的小岛。</p><p><br></p><p>午后的阳光落在海面,像碎散的水晶。退潮后两岸茂密的红树林早已列好队,在风中鼓掌。穿过红树林的渡船像穿越一片热带雨林。</p><p>吹过两岸的风又吹过渡轮,带着小岛神秘的气息。沿途飞过白鹭,像人来人往的常客。</p><p>我曾游过巴金先生笔下小鸟的天堂。此情此景,似曾相识。</p><p>那个因为一棵大榕树而命名的小岛,如今被三万亩红树林包围着,大榕树已无踪可寻,可谁又知那片红树林或许就是它的化身呢。</p><p><br></p><p>渡船载着外面世界的新知回到了他的岛国。</p><p>这座面积4.8平方公里的小岛,盛产大虾、九虾、乌贼、章鱼、花蟹、沙虫和各种贝类等海鲜,是岛民生存的来源。</p><p>作为岛上与外界相联的唯一交通工具的渡船,它是我这个岛外人心中浪漫缠绵的意象,它一定承载着许多别离与相逢的故事。</p><p>前方树木掩映房舍的视线越来越清晰,船向着一座桔色的灯塔的方向靠近。碧海蓝天里,耀眼的灯塔像一位婀娜的新娘,守望着归岛的人儿。</p><p><br></p><p>坐上一辆三轮车,我们开启游岛之旅。乳白的路灯,红白相间的护栏,停靠的船只,蓝天,白云,银白的路面,在缓慢后退,这干净的一切像极了治愈系的日本海边小镇。</p><p><br></p><p>车子游戈在林荫小道上。岛內植物丰盛,除去车子发出的嗓音,可感受到小岛扑面而来的寂静,这寂静早已沉淀无数岁月,俨然与世无争。</p><p><br></p><p>在不知名的村落里,我们停车闲逛,从踏上这片沙土开始,就莫名感受到世界慢了下来。</p><p>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屋舍俨然,小岛有自己热闹的人间烟火。此时的我们只需随着小岛的步伐信步探访。</p><p><br></p><p>小岛人家多以捕鱼为生,浓烈的渔家风情是小岛的空气。悬挂的渔网,晾晒的鱼干,树下补网的渔民,.......,好多具体的景致,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细细描摹。</p><p>树荫下绑着一排排的吊床,午后偷得浮生半日闲,躺在上面晃晃悠悠,聊天,休憩,是岛民最惬意的时光。</p><p><br></p><p>在一座茅草屋前,我们敲开了柴门,问明原由,一对老夫妻热情地招呼我们走进了院子。</p><p>一路过来我们也看到了小岛林立幢幢楼房,在以新面貌日新月导地变化。茅草屋的幸存便成为独特的风景。</p><p>撇开贫穷的背后,风霜雨露茅草屋记证了小岛的变化,守着茅屋的老人,更像守着小岛远去的故事。</p><p><br></p><p><br></p><p>退潮后的海边是小岛的一场盛宴,松涛阵阵,海面裸露出一片新大陆,一望无际。</p><p>采海者奔赴而来,在银白的沙滩上寻觅宝藏。</p><p>沙虫是这片海域特有的资源,它赖以生存的环境,纯净,无污染。挖沙虫的技能要快,准,斩钉截铁地挥动手中的工具下去,蠕软的沙虫才能现身。</p><p>在体验采海的同时,沙滩上来一次摩托车之旅,既刺激又好玩。</p><p><br></p><p>太阳在海滩上镀上了一层金色,来往海边的人渐多,有交易沙虫的生意人,有玩耍的小孩,有散步的岛民,有等待妻子采海归来的男人。</p><p><br></p><p>采海的人也陆续归来,她们的脸上洋溢的喜悦笑容,看来收获不少。</p><p>夕阳把影子拉成竹杆,远处的山峦渐渐隐去最后霞光,只剩风车模糊身影悠悠转。</p><p><br></p><p>天空换上宝蓝色的丝绒,月亮升上来了。</p><p>这一刻,放下尘世的烦恼,迷醉在温柔乡是多么容易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