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沙堰河(开心姥爷)

<p class="ql-block"> 手机 </p><p class="ql-block"> (小说)</p><p class="ql-block"> 艾尔肯·萨比尔(维吾尔族)/著 </p><p class="ql-block"> 郭俊亮 (汉族)/译</p><p class="ql-block">(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雅丹三朵花(郭俊亮译)》“新疆维吾尔中短篇小说集”选篇)</p><p class="ql-block"> “我真为您爸爸有点担心了,”星期六我一进家,母亲就说,“出去已经十七天了,到现在为止,我连他的一点音讯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通常不会这样的呀,是不是去了更远的地方?”我说。</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怎样的情况,都该让我知道呀,”母亲说着,叹了口气,“也不想着给家里打上个电话,邻居萨妮耶汗的电话号码他也是知道的。那个女人也经常说,如果有急事给她打电话,她会立即叫我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父亲身边没有电话呀?”</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身边没有电话,那街上也有的是呀?您说现在哪个乡村的商店里能没有电话?!”</p><p class="ql-block"> "您说的也很对。”</p><p class="ql-block"> 我就为了这句话,想了好长了阵子,觉得也确实如母亲所说。父亲一直以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田间的农活儿稍微松下来,他就套上马车从居民区上方的瓷器厂装上一些做熟了的叫做大缸、小缸、瓷碗、茶壶什么的,拿到远一些的乡下去卖,从事副业赚些外快。但是,每次也就待上个一星期多点儿的时间便回来了。然而,听母亲说这次都“已经十七天的”的话后,我也不免担心了起来。现在眼看着天气一天天地冷了下来,晚上把人冻得都时不时地发抖。这样的时分若在野外过夜,如果受了冻的话,身体不利索,那样在路上就会摔倒的呀,这些担心不由得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再说了,他所经过的那条道上,谁能肯定不会出现拦路抢劫的歹徒。但是,我的这些想法,并未敢给母亲讲。</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别担心,”我说着就打算晚上返回城里,“父亲不会有任何事的,他又不是小孩子,在途中说啥也不会迷路的……”</p><p class="ql-block"> “话虽然这么说,但我心里还是放不下心,”母亲眼里含着泪水说。</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只知道赚钱,能不花的钱坚决不花,常常为了一分钱也要掂量来掂量去的。上一次我回来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爸爸,现在城市里就连老头儿、老太太们都用着手机呢,我看您也应该携带上一个,您经常走近路、出远门的,有了手机就能与我们保持不间断的联络,这样我们大家也用不着过份地为您担心呀,”我说,父亲把脸绷得紧紧的:</p> <p class="ql-block">  "手机有什么益处,先不说您得花好多钱买它,有了它后您还不得不一个月一个月的给人家送钱。与其那样,还不如把钱省下来,买上些肉、买上些菜划算,是不是啊!”生气地说。</p><p class="ql-block"> 但是,他也不为家里人想一想,每次当他外出的时候,母亲总是手里捏着一把汗,为他多么地担心啊。</p><p class="ql-block"> “好了,您不要担心,妈妈,”我安慰着母亲说,“父亲不会有任何事的。”</p><p class="ql-block"> 说了这些话后,我便回到了城里,第二次回家的时候,我专门为父亲买了一部手机。这时,父亲也销售完了自己的货物,返回到了家中。</p><p class="ql-block"> “这个东西您是花多少钱买的?”父亲望着我给他买的手机问道。</p><p class="ql-block"> “80元,是新上市的,”我说。</p><p class="ql-block"> “一点儿也不便宜啊,该不是我儿子长工资了?”父亲望着我说。</p><p class="ql-block"> “那倒不是,可是……”</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您白白地花钱买这个玩艺儿干啥,是不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了?再说了,这个我又不会使用呀。”</p><p class="ql-block"> “容易得很,就这样打开,只要您把这个号码一按,我的手机就会响起来。不然的话,现在我教您,咱们马上试一下……”</p><p class="ql-block"> "算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好像不高兴似的,连手机都没有正儿八经地看一眼,就装进了自己的衣袋里。看父亲这个样子,我心里产生了一种怪异的感觉。之后过了三天,父亲专门让人给我捎话说叫我回家,听了这话后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心里非常担忧。可是,回到家里一看,与我的担忧相反,父亲心花怒放地坐在那里,开心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了:</p><p class="ql-block"> “阿克木,把您上次给我买的那种手机,再多买上一些,您看可以吗?”父亲一见到我,就急切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哎哟,您让我来就为这个事吗?怎么了,一部手机您还不够您用吗?”我稍有点生气地说。</p><p class="ql-block"> "不是您说的那个样子,是街坊邻居们看到那部手机之后,都争着吵着要买,我就把它给卖了。”父亲说。</p><p class="ql-block"> "哎呀,您说什么呀?那您是多少钱卖的?”</p><p class="ql-block"> “150元。”</p><p class="ql-block"> “多少?”</p><p class="ql-block"> “怎么样?还是我厉害吧?纯纯地赚了整整70元。”</p><p class="ql-block"> “您真的很厉害,”我心里暗暗地叫苦说。我上次给父亲送手机时,害怕他知道手机的真实价格后生气,骂我是败家子。我就骗他说只花了80元。而实际情况是我花700元买的。但是,现在父亲并不知道我心里酸楚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一部手机就能赚70元钱,这样的生意值得做,”还在兴致勃勃地给我做着解释……(来源:《新疆日报》“维吾尔文”2013年1月20日《文学园地》;本译文曾刊登于《伊犁晚报》)</p> <p class="ql-block">  【译者郭俊亮简介】郭俊亮,男,汉族,山西省河津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职称。1979年入伍,长期在新疆军区驻阿克苏某部团直八五炮连担任侦察班计算兵、战炮班长,团直高机连排长、团政治处群工干事兼书记、团司令部作训参谋;在驻库车某部任师司令部炮兵指挥部参谋、师司令部炮兵指挥连连长、师后勤部营房科助理员,在驻乌鲁木齐某部任司令部作训参谋,在新疆军区后勤部基建营房处任助理员、新疆军区4980工程办公室任组织计划科长。曾在海拔4600米、终年积雪不化、氧气吃不饱、被人类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被地理学家誉为“万山之祖”的巍巍喀喇昆仑山组织实施全军重点国防工程四年。</p><p class="ql-block"> 先后就读和深造于乌鲁木齐军区炮兵教导队地炮中队、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现为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解放军重庆后勤工程学院(现为陆军勤务学院)、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现为陆军工程大学)、解放军北京后勤指挥部学院(现为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转业后供职于自治区环保局,曾任该局办公室副主任、新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书记、《新疆环境》主编等。</p><p class="ql-block"> 笔耕不辍。在省、军级以上报刊杂志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新闻、研究文章、经验体会等作品千余篇。连续多年被评为新疆日报优秀通讯员一、二、三等奖、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一等奖”,新疆、兰州两级军区和全军“优秀新闻报道骨干”、“结合工作搞报道一等奖”、“结合工作搞研究优秀机关干部“军事学术研究奖”、“后勤学术研究奖”、“中国社科研究优秀论文奖”等,多次受到军队和地方各级奖励及通报表彰。被有关部门收录到“全国二十一世纪人才库”,曾获《新疆日报》优秀有奖征文一、二、三等奖,新闻环境好新闻二、三等奖,全国环境保护新闻“杜邦杯”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  终身学习。47岁起,响应历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各族人民要互学语言”的号召,感受时代的呼声和脉动,胸怀民族团结大局,以架起民汉心灵桥梁为己任的澎湃热情,自觉投身到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滚滚洪流中。克服千困万难,自学维吾尔和哈萨克语言文字,并且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主编《新疆环境(维吾尔文)》、《新疆环境》(哈萨克文)杂志。发表译作50多部、60余万字,译作散见于《民族文学》《民族文汇》《回族文学》《新疆日报》《伊犁晚报》《吐鲁番日报》《喀什日报》《阿克苏日报》等。译著“维吾尔中短篇小说集”《雅丹三朵花》被列入“新疆文学原创及民汉互译工程,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