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辉》 我们这一代系列

韩鹏宇

<p>  我和小辉坐在万达一楼肯德基的店里,落地窗外,五月里温暖的阳光下,一群男孩打着篮球,他们青春,喜悦,酣畅淋漓,一如我们当年。</p><p> 小辉长我三岁,坐在我的对面,说实话,看上去比我苍老些。但你若看到他头后略长的头发,特别是望过他的背影,你大可把他当作一位年轻人,甚至,他还有点文艺“范”,有点“摇滚!”</p><p> 那是九十年代的某一天,喜爱音乐的小辉做出了一个令他父亲惊讶的决定——离开绥化去北京。他回忆这事时并不感伤,也没有喜悦————无心情,是不是一种麻木?我们的聊天,试图品尝美式咖啡的味道,预想中的苦似乎没有到来,甜也没有,咖啡只是咖啡的味道。</p><p> 离开绥化的20多岁的小辉,意气风发地南下进了北京城,也由此瞬间扎进了淹没他的人海里。他干过表弟拍摄电影剧组中的剧务,想过垄断剧组的盒饭生意,虽然结果没能如愿,但闲暇时间他仍坚持练琴,兴奋的点仍可以在音乐中找到,这是他能够坚持下来的一个理由。后来,他也问过自己,为何没能坚持下来,和表弟在一起拍电影。但想想电影界的那些尔虞我诈,他打心底里厌恶。那时候,音乐于他是一种安慰,在音乐中,他找到那个方向,他虽然看不清道路,但仍坚定的朝前走。最后他离开了那个曾令他感觉无比新鲜、兴奋的拍摄现场,走进了酒吧,成为了一名乐手。</p><p> 那时候,他也曾距离梦想很近,每日苦练吉他,技术进步飞快。他曾和国内数位顶级乐手、歌星在一起交流过音乐,他们对他的演奏,点头称赞,这种认可,也增强了他的信心。他就那般享受着流浪、闯荡的味道,那滋味里有浓烟弥漫着的舞台,长长的过街天桥,酒醉的街头,漂亮的女孩,陌生的路人,无比华丽的北京城......</p><p> 可是,就好像光亮仿佛在眼前,可竟走得如此漫长。不知不觉来北京数年,论起成就,不值一提。他每日为生活所累,温饱有时也会有问题。活着,这最低的生活标准,有时都难以维系。他感受到压力,而这压力,有时压得他喘不过气来。</p><p> 终于,他咬咬牙,决定离开回家,这看上去是个失败的案例。他在心理拒绝回忆北京的一切,我如果不是他的朋友,他大概不会和我谈北京,而他曾一度连音乐都不愿提起,全当自己与音乐毫无关系。</p><p> 假设我们的昨天一片空白,这可能吗?</p><p> 这是一种令我献上敬意的伤,你若没有在北京“漂”过,不会理解,那种带着所有的希望和激情去拼搏和奋斗的勇气有多么的宝贵。正是无数这样的人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北京,才成就我们心目中的北京。</p><p> 我们无法想象他乘火车回家乡时一路的心情,多年以后,他坐在我的对面,把这一切说的风淡云轻,我的内心却震颤着。我喝着美式咖啡,丝毫感觉不到咖啡的苦,不苦的咖啡还是咖啡吗?</p><p> 20年多过去了,他已成为家乡一家音乐品牌雅马哈的代理商,他还是回到了音乐之路。店里摆满了钢琴和吉他,他只是很少碰。妻子善于经营,他每日可以睡到自然醒,起来后到店里坐一坐,像个看客,也像个过客。</p><p> 他的儿子已经读了大学,他深居浅出,偶尔三俩朋友小聚,喝红酒,讲红酒的好,脸色红润,侃侃而谈,只不谈音乐,除非你逼他。</p><p> 这个下午,时空仿佛被压缩,打篮球的少年是我们的背景,我们在聊着自己的青春。我们的青春大抵过去了,不像窗外,青春正盛,一如我们的从前。</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