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系列019 2017年--回访龙门农场

尚祖玉

尚祖玉 摄影 <h3>2017年8月,十几位上海老知青在相隔四十多年后,一起回到黑龙江,回访当年的荒友、老领导老职工和下乡农场的山山水水。</h3><div>在齐齐哈尔会合荒友欢聚后,一起回访龙门农场,还游览了五大连池、嫩江、漠河、哈尔滨,来回历时18天。<h3>从上海出发的有陈惠蓉、陆芬芳、张红、马亚妹、胡飞盛、殷罗英和余鸿锦夫妇、茹逸江、叶玉卿、沈荷萍、<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林红珠、吴业莹</span>等十几个人,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加入的有李雪茹夫妇、吕淑英、杨晓光和谭玉文夫妇、陈亚丽、尚祖玉等人。</h3><div>领队陈惠蓉,助理马亚妹。<br></div><div>我有幸参与记录了这次难忘的回访之旅。</div><div><br></div></div><h3></h3> <h3>20170808 从上海到哈尔滨,乘坐动车,一天一夜就到了,不用当年的三天三夜,还往往没有卧铺,没有座位。</h3> 20170809 到达哈尔滨西站换车 20170809 换乘高铁,半夜赶到齐齐哈尔,和齐齐哈尔的荒友们几十年后重逢了。 20170810 在齐齐哈尔,几十年没有见面的荒友们重逢在农垦宾馆 (35) 20170810 到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去留影 (40) 20170810 齐齐哈尔,在龙沙公园留影 (265) <h3>20170811 在齐齐哈尔,荒友们欢聚一堂 (70)</h3><h3>在齐齐哈尔的知青刘玉兰、李玉荣、李秀兰、司富荣、常秀金等人都是原知青干部、骨干,为迎接上海知青的回访,她们精心安排,从半夜接站、安排住宿、聚餐、观光旅游、聚会合影、一直到送站,都付出了辛勤努力。<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沈金香和姜永山夫妇还专门宴请了大家。</span></h3><h3></h3> 20170810,荒友重逢,说不尽北大荒的岁月里结下的深情厚谊 2017-08-10 上海、齐齐哈尔知青 相聚合影 20170811,到扎龙去观光看鹤,亮出了回访的旗帜 20170812 在齐齐哈尔 依依惜别荒友 (15) 20170812 在齐齐哈尔 依依惜别荒友 (14) <h3>20170812 从齐齐哈尔到龙门农场 (67),途经北安站。</h3> <h3>20170812 -2 从齐齐哈尔到龙门农场 (233),快到龙门农场了,车窗外是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山山水水。</h3>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9),列车到达龙门河站,离总场大约3公里。到家了,第二故乡到了!此后不久,龙门河这个站就不给停车了,要在五大连池站、襄河站下车换汽车了。 <h3>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6),龙门农场宣传部领导杨海良引领参观总场的文体中心、学校、文化广场、森林公园等;没有参观农机中心,因为秋收大忙季节,大批农机具都出去干活了。</h3><div>齐齐哈尔荒友郭丽蓉夫妇已经先到这里来度夏了,也和大家一起欢聚在一起。</div><h3></h3> <h3>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46),给初中的孩子们拍摄,留个纪念。从孩子们的身上体现出边疆的生活淳朴又时尚。</h3>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54),参观学校,跟过去相比,真是变化巨大。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54),参观文体中心,真是好气派的现代建筑设施。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88) 荷花池是旅游景点了。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89) 荷花池是旅游景点了。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90) 荷花池是旅游景点了。 <h3>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169),在龙门森林公园里休闲的龙门人。现在龙门农场的居民大部分都迁居到总场居住了。</h3>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200),在办公楼前的阳光松林中秀一把青春。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281),和农场的老职工和家属们叙说着往事。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297),难忘当年北大荒,农场的老职工和家属们给予知青们的温暖和帮助。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299),难忘当年北大荒,农场的老职工和家属们给予知青们的温暖和帮助。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307),街头门前摆个摊,地产的蘑菇很便宜的。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322),农场宣传部领导杨海良在欢迎宴会上致辞,热情欢迎老知青回访。 <h3>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320),农场的老职工魏旭刚、王玉喜。每次知青来回访,魏师傅等许多老职工都给予热情的款待,提供各种方便,陪着去到处走走看看。</h3>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322),上海知青茹逸江表达回访的心情和对龙门农场龙门人的衷心感谢。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372),回到了青春十年的土地,魂牵梦绕多年的愿望实现了! 20170812 -3 回访龙门农场总场 (19),准备下地干活的女工们。 <h3>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总场 (19),人们在路口等候大巴班车。</h3>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25),现在人们都去北安、哈尔滨办事购物了,龙镇只是路过的地方。来来往往的坐车很方便。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29) 李雪茹和老伴,形影不离的还到处留影。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81)农场的老领导卢凤文已经安家在哈尔滨,还经常回龙门来住一段日子。他当年负责政工,和许多知青都熟悉。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86),知青郭丽蓉夫妇和荒友们又重逢了。 <h3>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92),由农场宣传部杨海良负责接待,农场举行小型的欢迎仪式。</h3><div>我们请原总场政工组的牡丹江知青张吉林、原一分场的上海知青沈海根题字:“大美龙门”,赠送给龙门农场。大家还把捐款赠送给龙门农场学校。</div><div>上海知青陈慧蓉代表大家表达对第二故乡的深切怀念和衷心感谢!<div> <br><br></div></div><h3></h3>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120),都是住家过日子的,一看见这么多大白鹅,好激动。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122),房前屋后,有成群结队的大白鹅。还有鸡、鸭、狗,还有叽叽喳喳的各种鸟。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到处走走看看乡下的样子。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在铁道道口处留念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211),田间小路树林旁,多少往事涌心上。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271),没地方请示了,摘些毛豆让饭店煮了,尝尝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285),举目望去,还是无边无际的绿色大地,每个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一幅庄重的照片。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342),路遇这些大家伙儿,都要合个影 <h3>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384),这是没有返城的齐齐哈尔知青崔洪芝的家,她去山东给看孩子了,那也要进去看一看。</h3> <h3>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387),这是没有返城的齐齐哈尔知青崔洪芝的家,她去山东给看孩子了,那也要进去看一看。农场大部分人都集中在总场住楼房了,这是原来良种站的平房。</h3>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393),生活的道路不一样,城乡的对比鲜明,各有优劣长短处。祝愿所有的荒友们,无论在哪里生活,都健康!快乐!长寿!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406),跟城里一样,一到点,广场舞就热闹起来了。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423),孩子们是最活跃的,外来的人多了不稀奇了,他们仍旧玩着自己的游戏。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424),在这座雕塑的下坡,保留着一片龙门大地的原生态地块,有白桦树,有塔头墩,有各种各样茂盛的草木,有一汪汪色彩多变的积水。 20170813 回访 龙门农场 总场 (428),本场的,附近农场的来做生意的不少,日常吃的用的应有尽有。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760),从总场到原三分场,要跨过北黑高速公路,贴着原二分场过去。<div>在三分场,回访了连队、机耕队、场院、羊号等遗址和各个地号、三道林子、东山、卧牛河等地。<br><br></div>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9),2007年开始村村通公路,混凝土道路开始连接起每一个分场。农场现在已经分成五个管理区,三分场归第四管理区。原来从总场到三分场号称18里水泥路,要走2个小时。现在坐车12公里十几分钟就到了。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72),我们来回访,因行程所限,在农场才短短的两天时间。农场的领导、老职工和在那里的荒友们周到热情的给我们安排好食宿,安排车辆到三分场。一路上亲情融融,话题不断。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76) ,在亚麻地头,原齐齐哈尔知青张广安热情地给大家讲述着农场的方方面面。他也没有返城,多年来从事农场的医院、机关等管理工作。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65),离开农场40年,如今看什么都感觉亲切,新鲜。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76) ,这是原三分场的场院。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100),赶上晾晒小麦,每个人都操起了木锨,回味那些流汗的日子。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108),赶上晾晒小麦,每个人都操起了木锨,回味那些流汗的日子。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109), 还是张广安手把熟练。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151),尚祖玉做过一年机耕队统计员,右一是保管员王维汉,他们在还健在的机耕队老砖房子旁合影,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160),那时候播种时,迎着卷起的风尘来来往往,紧张地操作。要防止漏播,要扛着麻袋追着播种机补充种子。一天下来,一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190),和种地承包大户魏旭刚合个影。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196),改革开放四十年,农场巨变大发展!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219),原来的大食堂、知青宿舍等等建筑,已经被拆除,掩埋在几米深的地下,恢复成耕地了。远处是东山。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271),在原来女宿舍的地方留影。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366),幸存的只有场院、机耕队等生产设施。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373),向北望去,北山那边建起了莲花乡。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376),这是东山附近,东山坡大部分都被开垦种地了。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386),在通往莲花乡的路上,两边是我们的麦田。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411),路通了,时常有机动车来往。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456),路边地头,到处有积水。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470),在三分场北面的麦田里。 <br>农场的麦子已经开始收割, 我们来到了马上就要收割的大片麦田,金风送爽,麦浪滚滚,纷纷在这里留下最美的影像。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554),三分场北面的麦田。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592),到路边的林子里采蘑菇。 <h3>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620),野餐,谁带的白酒还整了两口。</h3>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637),说好了在田间地头野餐,有面包、香肠、榨菜、橘子汁、矿泉水、水果。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638),说好了在田间地头野餐,有面包、香肠、榨菜、橘子汁、矿泉水、水果。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645),饭后百步走。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668),大豆地中间,雨水冲出了许多黑土。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450),这是三分场北面的卧牛河,夏秋雨水多,水量充沛。再往西看远处是引龙河农场的地界。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682),拦住一辆过路车,体会一把田野兜风的快乐。就是听不到28大胶轮突突突的大嗓门叫唤了。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721),西边的砖窑大烟筒还在那里站着,默默地看着五大连池的山影云霞。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757),三分场原家属区那边还保留着一些老守家园的平房。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762),下车了,老胳膊老腿不灵便了。 20170813 我们回到三分场 (228),上海知青胡飞盛指着身后说,那时候我家的房子和菜地就在这里,现在都没有了。是啊,我们在这里生活劳动了整整十年的痕迹现在已经大部分都消失了,留下的是心中的苦辣酸甜,永远的回忆。 20090822 龙门农场三分场三道林子,当年不幸病故的上海知青余茂胜就安息在这青山绿水间。这是我2009年拍摄的,2017年回访时来不及走遍了。 20170814 告别龙门农场 (5),在总场的住宅楼群,楼间距几十米。少不了养花种草的,晒山货的。 20170814 告别龙门农场 (7),早餐可以方便的买到炸麻花、油条。 20170814 告别龙门农场 (12),商铺里经营什么的都有。 <h3>20170814 告别龙门农场 (76),在办公楼前再做一次伸展运动!也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来看看了。</h3> <h3>20170814 告别龙门农场 (83),这里是龙门农场最有魅力的森林公园。</h3> 20170814 告别龙门农场 (107),老领导卢凤文来给我们送行。<div>由张广安帮助联系龙门的中巴车包车,由比较熟悉五大连池旅游的师傅<br>提供乘车、联系住宿、就餐、景点交通等服务。开始去五大连池、漠河的旅游行程。 <br></div> 20170814 告别龙门农场 (119),大路小路上,再见了,龙门! 20170814 告别龙门农场 (120),千山万水间,再见了,龙门! <h3>陈惠蓉说:姐妹兄弟重返龙门,想不到那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想50年来,我们都从一个羞涩的少年,成了暮暮老年,但我们一起都经过了大地的铸造,经过了冰天雪地的淬炼,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大家珍惜这份友情,珍惜缘分让我们都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回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