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引领促发展 研训一体助成长 茨坝幼【园本研训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雨荷溪风

<p>  “工欲善其身,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才能真正踏上专业成长之旅!</p><p> 在受疫情影响的超长寒假中,宅出成长,不负韶华,线上学习成为昆明市盘龙区茨坝幼儿园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全园教师畅游在“明师课堂”、“幼师口袋”等优质幼教网络资源的学习中。围绕“《指南》解读、幼儿观察、幼小衔接、名师示范活动等板块展开深度学习。随着开学季的即将到来,针对老师们学习效果检验的园内分享交流活动也拉开了帷幕。</p><p> 2020年5月8日上午,我园昆明市教学名师、市级骨干教师李东梅老师,围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全园教师进行了分享和交流。</p><p> 在活动中李老师从“数学教学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和“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三块内容为老师们详细梳理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际意义和一日活动中的组织策略,有效引领教师们走进数学、品味方法。</p> <p>  在交流和分享活动中,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享---教法反思……引领老师们经历这一系列的学习历程,方可称为“有效学习”。</p> <p>  老师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李老师总结道:实际上幼儿园的课程和小学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的课程是通过一日活动来体现的。即:一日活动皆课程。</p><p>幼儿园阶段,我们的课程显然不是以明显的学科教学作为它的组成部分,我们的课程是通过一日活动来体现的,它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p> <p>  李老师还补充道: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不是数学教育生活化。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是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提供给孩子的数学学习机会。</p> <p>小班案例:拍球</p><p> 把握好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不断引领孩子们去感知和发现,收获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最大化价值。</p> <p>中班案例:量身高</p><p> 记录孩子们的身高,虽然没有数,但有量,理解记录符号。在具体情境中,关注到生活中的数与量。看看我长高了多少?原来我到这里,现在我到这里啦,比原来高了呢!孩子们尝试理解这个记录,在生活中慢慢积累经验,增加对日期,距离,高度等概念,这就是生活中数学教育。</p> <p>  生活活动在于它的真实性和随机性。不提倡教师设计生活活动!</p> <p>  生活对于孩子数学学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生活提供孩子的一个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机会。它是利用平时的点点滴滴,来帮助孩子积累数学经验。所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实际上是泉水的源头,数学活动内容可能来源于生活,应与数学活动一起相辅相成,彼此互补。</p> <p>  保龄球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为:</p><p>关于数概念习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一定是需要站在幼儿的原有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之上,不断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p> <p>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应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引导幼儿尝试去主动解决问题,方法远比结果更重要。孩子们数学知识的习得,必须由生活中、游戏中、教学中的学习组成,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p> <p>  生活活动需要保鲜,需要在此时此地,真实的情境当中,才能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p> <p>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这样开展:</p><p>1.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生活中,我们关注的事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你学到了什么。</p><p>2.解决真问题。不是老师设计的问题,而是孩子真正遇到的问题,或者是老师根据孩子真实的问题情境而引发的问题,如果不是真实的问题就没有价值了。</p><p>3.让孩子在自己的水平上,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不要总是想着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急于把知识告诉孩子,不要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p> <p>八元公交车:</p><p>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价值不再于孩子学会了什么,学了多少,而在于培养一种对生活的数学的敏感性,培养一种用数学思维去思考,主动解决生活中得问题。</p><p>体育馆:</p><p> 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应该给幼儿创设一种能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的情景。不要着急,把知识和答案立马就告诉孩子,而是要引导孩子去享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鼓励他们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态度,即:能发现问题,并愿意积极去思考,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p><p><br></p> <p>  课程游戏化的对立面——克服小学化倾向,让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可能做到完全通过游戏帮助儿童学数学。</p><p> 《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怎么去理解?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游戏,幼儿园的教育也应该具有游戏精神。游戏是多种多样的,有角色游戏,数学游戏,内在的游戏精神为:</p><p> 虞永平教授对游戏的四点定位: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自由的生活,能够自主学习,这个过程能够让孩子愉悦,喜欢上幼儿园,有创造力游戏为基本活动,不代表所有的游戏代替教学,而是使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各种活动形式体现游戏性。</p><p> 张俊老师的游戏观——创造不是游戏的本质内涵,自发(内在动机),自为(为玩而玩,不追求之外的东西),自得其乐,教学中的游戏是形式和手段,数学游戏一定是规则游戏,数学概念规律蕴含其中,有学习目的,有操作规则。</p> <p>  数学中的游戏更多是一种游戏和手段,目的性为知识的导向。</p><p>区角活动中的游戏,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参与,具备更多游戏性。</p><p>游戏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作用:</p><p>1.令人愉悦,因为游戏总是很开心。</p><p>2.练习熟练的机会。</p><p>3.问题解决的机会。</p><p> 要破除游戏万能论——游戏的作用:对孩子数学学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了一种练习和熟练的机会,而不是体现在帮助孩子了解和建构数学概念。</p><p> 数学实际上是需要巩固练习和熟练的,当练习非常枯燥的时候怎么办?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在一个愉悦的情绪中获得数学概念的熟练。</p> <p>  谈“教”变色,说其观念落后,教本身没有错,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教?教的策略很多——直接告诉、动作示范、语言示范、问题启发、思路和方向启发,甚至有的时候老师不教也是一种教,成人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没有必要回避教。</p><p> 我们要把“教”建立在对孩子的学的理解上,建立在对孩子已有的发展水平和他的最近发展区认识的基础之上。倡导教学学习形式的多种多样,“教”不一定是上课!</p> <p>  孩子知道数是可以分可以合的,从量的分合中慢慢获取。在活动中满足结果,却不知道背后的东西。数群概念——从数的分割到量的分割,5以内的分解组合为引领。大班幼儿可以目测,先探索量的分合,再逐步到6。</p><p> 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先理解加减算式,从动作水平开始,用动作表现物体的增加和减少,用三幅图呈现,原来怎样?变化怎样?结果怎样?体现学习的路径,都是由易到难!</p> <p><br></p><p> 通过本次培训,不仅加深了教师们的数学教学的专业素养,而且提升了教师良好的幼儿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相信站在专家的肩膀上,我们将看得更远,成长得更快。让幼儿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享受运用数学的乐趣。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创新教研,创建学习型团队,我们一直在路上!</p>

数学

游戏

孩子

教育

生活

学习

活动

幼儿园

幼儿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