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又艇暢聊学习人物画

秋秋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直为国画人物创作而苦恼,忽见庞又艇老师(退休业余绘画者,2013年入西湖人物写生群)的画,眼睛一亮,被他精准的造型和酣畅淋漓的笔墨所吸引,他画的人物有血有肉,问及诀窍,他给了我以下的回答。收藏整理了一下,供喜欢国画人物的画友们学习。</b></p> <p>庞又艇老师(左二)在图书馆</p> <p>开心一刻</p> <p>孩子们的天堂</p> <p>姑娘们的最爱</p> <p>我索性把曾经撮下的创作画找一下都给你,反正我以后参加集体活动少了,算是留个念!</p><p>已拍摄的创作:</p> <p>赵建华老师</p> <p>在省老大成立30周年展中获得优秀奖</p> <p>为徐微明老师造像</p> <p>西湖船娘之一,在徐微明老师班里的作业。</p> <p>西湖船娘之二</p> <p>《草原雄鹰》是结业创作(照片改画),在某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战胜利70周年市老干部美协展上获一等奖。(头部不如草图)</p><p><br></p><p>获奖作品《草原雄鹰》</p> <p>有一张“女养路工”在老干美协是获过奖的,但只是巧合(不是真好),因为那时正在倡导: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提炼美的画作(不要老画领袖伟人),于是发现有人在画民工,这才有了奖。那画来自生活是真的。</p><p>好像是2009~2010年,同学在新登桃花节将开之际,邀集聚会。当时我见到养路工在路边沟整平公路,我拍摄他们劳动场面之际,背后忽飘来一乡口清亮的女声:“喂,给我照一张”!回头一看是个戴养路工帽但没穿标志服的中年女性,拿着大扫把扫除路边灰土,笑着等我回话。我说“当然好啦,就缺妇女半边天”!于是她灿然笑着说:“就这么扫吗?”我说“你站着随便点看着我。”于是她一手杈腰,一手拿扫把,仿佛拿枪的士兵骄傲地挺立着。我看出她的兴奋和自豪,推测她此刻完全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俗话说“修路一次,养路千遍”,“若要富先修路”,这就缺不了众多养路工。于是就高兴地拍下照片。</p><p>画是来自照片,但要思考提炼……,此后因为多次乘车往返西天目避暑,满目青山大路,感受到养路工的功绩,有了画她的欲望。思考中明白她的养路主业是驾驶员,但副职是帮助男性清理补修的最后一道步骤,好比画画的最后收拾,是很重要的一关。于是画起来就很兴奋,打好草稿一次完成,背景是乘车感受到的,于是又题了诗。(和平时创作一样,草图脸部胜于正式画图,心态不如草图放松,总留缺憾)!</p><p><br></p><p>获奖作品《女养路工》</p> <p>建桥工</p> <p>下图在杭州市某届美术节老年书画展上获二等奖。背景差,拉琴坐者左手画坏了。</p> <p>养路工</p> <p>“大眼睛”苏明娟</p> <p>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p> <p>海疆前哨</p> <p>创作练习:源于“推敲”的来历而画贾岛</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推敲”的来历:</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b></p> <p>当过小县吏的郑板桥,能咏此感叹不容易而试作之!</p> <p>冯远作品</p> <p>上为冯远原作,已临过而画已失,下边吴宪生的原作也临过而画无着落</p><p><br></p><p>吴宪生作品一</p> <p>吴宪生作品二</p> <p>偶尔发现了几张临摹和写生画,觉得主动交流一下更好:</p><p>在老年大学时赵老师让我们临摹大师、名家画作,並作分析如何准确临摹。此时我往注意寻找自已喜欢的名家作品临摹,例如:喜欢冯远的一幅写生,他的笔墨很爽,用上了山水画中的皴法,就照着临摹。见下图:</p> <p>仿吴山明写生</p> <p>娜敏伊虹 仿方增先写生</p> <p>农妇造像 方增先炭笔改水墨稿</p> <p>要适应……</p><p>在临习之后试画创作,便有了如下列创作:</p><p>即:曾展出一张背竹下山歇脚的老农(你见过,没拍照,图在女儿处)。</p> <p>结束人物班后,已加入了山水写生组,不久“西湖写生群”成立了,有段时间喜好毛笔画的三人(已故朱嘉骏和群主麦铁栋、我)就专画毛笔,因风格、速度各异,见者喜好而定作画者,我因快且送而适应游客之需,故写生画较多。下边是利用临摹所留下的仅有原作!</p> <p>“徐原小像”边又有“徐园小像”,因名字听错而重写</p> <p>徐维小像</p> <p>下面又找到了几幅写生:</p> <p>神速,有时会带来惊喜!</p> <p>第二幅是在后侧面画的,另外有人画他,因速写快而自留着。第三幅是见一男孩刚在亭中坐下观望西湖,怕他好动而用三五分钟急急画下,只求笔速而不顾笔墨,却别有笔味!画好他马上就走,真是幸运!</p> <p>以下是相关创作(其实是业余爱好者的习作):</p> <p>与众同甘苦,悠然过一生。</p><p>作者画出了当年小八路那种回归自然、回归初心的满足感,令人崇敬!</p> <p>三代人的合影非常生动!迎面而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p> <p>什么叫执着?请看!</p> <p>倒三幅系半仿作,上半牛及图式摹仿他人,但小孩是自己的画。故曰“仿写”。</p><p>老先生对临、摹、仿,均有严格区分,“仿”有何谓仿其意、仿用笔、仿构思之类,我混用!</p> <p>末幅想应酬而未完成,留存而待他日构思另幅。郑宗修老师强调:一幅山水画不满意了,先挂墙上看看,没法改好,那也别丢弃,看看有哪部分是不错的,就裁下留用,有时裁下的可能是幅精品!画不在大小,在于是否精品!!大而不佳没意思,小而成精品却有价值!</p><p>我们虽非什么家,但学画中要学会最后的“收拾处理”,没办法在最后收拾好的画,也要处理一下,看能否保留优秀部分!这是习画者对待作品的一种办法。末幅原作为:</p> <p>应酬之作:</p> <p>愎有诗书气自华</p> <p>婀娜多姿</p> <p>虚实有度</p> <p>清风扑面</p> <p>傣族姑娘</p> <p>惠风和畅</p> <p>水墨写生:</p> <p>英雄余旭</p> <p>女军人</p> <p>托腮小丫头是我外孙女,现在京正读高三,爱体育、游泳、滑雪等,学习上聪敏,电脑是高手(她妈是学生了,老问她问题)。</p> <p>阳光女孩</p> <p>盖房打工去</p> <p>专注</p> <p>花季</p> <p>头发的表现很到位</p> <p>天真的小浪涛</p> <p>吴脂女士</p> <p>衣纹的处理很有节奏感</p> <p>神了</p> <p>王金刚小像</p> <p>参观博物馆的少年</p> <p>朱悦萤小像</p> <p>望西湖 柳羽聪</p> <p>芳华亭内的少女</p> <p>爱读书的姑娘</p> <p>黄林青</p> <p>智利的保罗先生</p> <p>全神贯注看游戏</p> <p>刘岳柔小像</p> <p>记得相册里保存的还有几幅,找了一下:</p><p>还是写生于西天目武山村</p> <p>亦工亦农的铁匠</p> <p>站在新屋前的山农周苏</p> <p>以下是老周的孙女。此画保存在我处,因2013年暑期去西天目避暑带了大画夹,有次中歺时间,大画家吴山明被三个客人请进歺厅用歺,吴山明恰好与我的歺桌相对,而座位又正好互相可见,他抬头时又恰好与我照面,我想真的是银发披肩的老画家(尽管他比我小些)来了!因我不喜与名家合影而留自抬身价之嫌,但又不能错过讨教的机会,于是快速吃罢饭,赶紧上楼取出两张写生画向老先生讨教。老先生见我文质彬彬且戴着眼镜,又这把年纪了,必定是个书画爱好者,抬头看着等着我说话。我赶紧说:“吴先生好!我耽误你一两分钟,请你指点我的写生画好吗?”他很爽快地看了画便说:“那张头像画画僵了,”他指的是脸部刻意画出明暗而缺乏洇染的自然色,我内心很佩服。接着他又说:“这张小姑娘好,有灵气!但是我觉得你应好好学习人体艺用结构,记住骨格、肌肉的造型规律,否则影响你的绘画!”紧接着又强调一句:“这是我的观点!”我赶紧回答:“谢谢指点,谢谢你,我记住了!”这是近两分钟的交往,却是关键性的指正!原来我在画小姑娘时,她右手改变了动态,我补画却又没法改好,只好作罢。</p><p>有了这一短暂交往,吴山明先生只用了几句话让我明白:</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一幅人物画,首先要符合造型规律,绝不可忽视,只有从外在衣服姿态看到身体的真实状态,才能画好人物。</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画人物必须画出人物的灵气,即人物神态活灵活现,才能打动人心,才能有感染力。</b></p><p>一两分钟的话,让我记住余生如何习画,这真的是终生难忘而有意义的见面!</p><p><br></p><p>小画友周可欣,神形兼备!这是现场用毛笔写生,佩服!</p> <p>我因为对于用宣纸作画很好奇,故兴趣浓烈,就自找些喜欢的临摹。</p> <p>因为赵老师强调写生(速写)可以观察应用人体结构、比例等,所以往往约定到吴山写生。我见到有锻炼的、唱歌的……于是试试画画,当然形象很糟……</p><p>有一次画成这样:</p><p>题款乱写,不成体统。</p> <p>见过小孩静观游湖的,又有想法了:</p> <p>见到报上介绍,被感动了,心里又萌动了:</p> <p>最后这张,赵老师说慢点学,先学好大画。</p> <p>改动人家大作,可以帮助人己动脑,所以相对临摹的拘束,我额外“改画”。</p><p><br></p><p>顾炳鑫的人物画,把画加长:松树升高,还加了诗句为题。</p> <p>马国强的人物背后是树丛,我就画人,加了鸡。</p><p>记不起谁说的:花鸟临摹到创作,有个过度期,叫应变习画,锻炼想像力(大意),体会到这是启发想像的。</p><p>用这办法观察周边生活,加上思考、想像,也可生发出现实生活之美!</p> <p>这才有了后来的独立创作。可惜人老了,不能出于体验生活……所有的奈何,尽在不言中!</p><p><br></p><p>今天,与我同一年(1959年)进校的一位老师已长眠了!惊愕、人生太短!</p><p><br></p><p>画友们还年轻,抓紧前行!祝顺利!</p><p>我将重新临习水墨……</p><p><br></p><p>最新作品《咱们工人有力量》</p> <p>“西湖人物写生群”是群主潘孝忠、麦铁栋共同创立于2013年4月 ,被誉为“西湖十一景”。这是一群由高素质、幽默并略带孩子气的人组成的,是一个团结、温馨、快乐的群,也是一个最具活力的群!</p><p> 我们有多么强大的师资队伍,爱画画的你一定会得到最好的指导。 我们也渴求有更多的老师加入,提高我们整体水平,把美洒向人间……</p><p> 每逢周六,在西湖文化广场的自然博物馆的1B楼;每逢周日,在浙江图书馆的二楼,从开门到关门,都能看到我们西湖人物写生群的画友们在写生,场面热闹。面对众多的评论,是锻炼胆量和提高画技的好地方。</p><p>周六,我们在自博等你!</p><p>周日,我们在浙图等你!</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谢谢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