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 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为配合5月9日至15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全面推进“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开展,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防范技能,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此,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和学生一起学习并做好相关教育。</p> <p>一、防灾减灾日图标及寓意</p><p>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着美好、和谐的生活。双人执伞代表全民携手、共同参与防灾减灾。“5•12”代表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p> <p>二、减灾日的由来</p><p>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p> <p> 三、设立意义</p><p>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p><p> 在 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p> <p>崔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增强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学习自我防护知识。</p> <p>一、地震</p><p><br></p><p>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p> <p>二、火灾</p><p><br></p><p> 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p> <p>三、洪水、海啸</p><p><br></p><p>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p> <p>四、台风、龙卷风</p><p> 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p><p> 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p> <p>五、泥石流、山体滑坡</p><p><br></p><p> 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请记住下面的号码,关键时刻可能会帮到你哦!</p> <p>六、雷击(校园、家中遇险)</p><p>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p> <p>七、疫情</p><p><br></p><p> 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p> <p>父母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家长的防灾自救意识和孩子们的防灾自救教育由为重要。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加油(ง •̀_•́)ง</p> <p>崔老师提前孩子们和家长们,一定要记住下面的电话号码</p><p><br></p><p>110(报警电话:遇到无法解决的紧急情况,寻求警察帮助。)</p><p><br></p><p>119(火警电话:火灾报警。)</p><p><br></p><p>120(急救电话:提供紧急医疗救助服务。)</p><p><br></p><p>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遇到交通事故、需要交警帮助的情况下拨打。)</p><p><br></p><p>12320(公共卫生热线:如果需要了解关于传染病等方面的信息可拨打公共卫生热线。)</p> <p>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安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我们应该时刻将安全挂于心间,让灾害远离我们的生活,警钟长鸣,让我们手牵手,共同呵护我们生活的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