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怀着激动、复杂、敬畏甚至是不可言状的心情介绍以下两个古镇。因为这两个古镇和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懋林团长早些年曾来过这里,所以轻车熟路直接开车就到了天龙屯堡。堡里的人们尚未开门,我们便“悄悄地”进了村。</p> <p>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平坝县,距贵阳市72公里。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称,是江南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这里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的苗、布民族截然迥异。原来是大明初期,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员均来自江浙一带。</p><p><br></p><p><br></p> <p>天龙屯堡有“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和“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两顶桂冠。屯堡二字,“屯”是指军屯,是部队官员和家属居住的村寨,“堡”是指商人和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地方。现在屯堡里居住着一千多户,五千多人。依然保留着600年前明代江南习俗。</p> <p>在古城堡上仍依稀可见一些旧时战乱留下的痕迹。屯堡村庄,大多沿袭了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建筑形式。</p> <p>走入屯堡古镇,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的是石头,脚下踩的是石头,连屋顶也是用石片盖成的,宛如走进了石头世界。</p> <p>数百年来,更朝迭代,世事变换,而他们却在这黔境一隅顽强地坚守着他们祖先的传统,保持着大明朝文化。</p> <p>小巷深深,曲径通幽。</p> <p>极具江南味道的庭院。</p> <p>屯堡内的排水系统很科学,至今仍然沿用。</p> <p>这是明朝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的故居。南京有很多关于沈万三的传闻,据说南京的城墙有三分之一是他出资修建的。后遭朱元璋打压查封,罚其随军云贵,老沈只好在屯堡里埋头度日三年,研制成明方万三茶,长饮可治顽疾。现在故居内其后人还在经营此茶,来客均可品尝购买。</p> <p>屯堡里的人骨子里流淌的还是江南情丝。一块石碑,记载一段回忆。“叶茂思根”道出思乡之情,观之令人动容。</p> <p>一副对联书写了对家乡的根的追念。</p><p>“吴侬软语似春风,驿茶飘香暖人心”。</p> <p>屯堡人崇文尚武,重视教育的最好的佐证就是在屯堡里建设了天龙学堂。天龙学堂共分为主楼、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及伙房等建筑:主楼为恢宏的礼堂建筑,高大雄伟,校门为石牌坊建筑,气势宏大。校内古木参天,丹桂飘香,紫荆斗艳。匾额有名士题写“敬业乐群”“崇德广业”等字样,国民党元老吴雅辉,于右任也题写了文字。大礼堂正中挂孙中山先生像,上书“天下为公”两边对联则是众人皆知的名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警句。</p><p>在文革期间,天龙学堂也未免浩劫,许多名人手迹和雕刻被毁。</p> <p>这是天龙学堂的图书馆。尊师重教,延续文化传承,这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p> <p>走出古镇,天龙中学因疫情尚未复课。偶遇一负责查验游客身份的姑娘,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交谈中得知她也是“屯堡人”,而且是南京人的后裔,见到家乡人,她很激动告诉我们,这些年南京人到这儿来的很多。遗憾的是她还没有去过南京。本篇的首页照片就是她给我们拍的。</p> <p>依依惜别了“小老乡”。懋林团长又带领我们来到另一个南京人后裔的云山屯。</p> <p>明代朱元漳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完成统一大业。为了稳定边锤,把兵丁留下,实行屯田制、卫所制,现在贵州许多称屯、堡、哨、所的村寨,就是当年的历史痕迹。距安顺市东20公里的云山屯因为地处边陲,又深藏在半山腰,近、现代文明和种种变迁较少地冲刷到它,所以旧貌破坏不多,许多古迹,如屯门、屯墙、箭楼、碉堡、石柜台、古民居、古街巷等等,都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p><p><br></p> <p>云山屯共有前后两个屯门,前屯门也称为"大屯门",是用巨石垒砌而成,两旁的寨墙高大约7-8米,厚约1.5-2米,寨墙全长1000米左右;上面有炮眼和垛口,各处制高点还有众多的哨棚,一旦发生战争,真可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磐石一般的围墙。</p> <p>屯田戍守安顺的江南军队后裔,自保意识都很强烈,其村落依山而建,形成一个封闭的城堡,壁垒森严,易守难攻。*</p> <p>这座戏楼,是这个村非常重要的古建筑。"三两步山遥路远,七八人将广兵多",既是此楼的楹联,也是对中国戏曲艺术特征的高度概括。</p> <p>怡然自得,人间仙境。</p> <p>铜墙铁壁,坚固无比。</p> <p>这是明清一条街,全长大约六百余米、宽约3到5米,全部由青石板铺设而成,主要的建筑与风景人文都是以明朝习俗为主。</p> <p>这里的商业贸易曾经繁荣一时;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古韵犹存,布匹店、米店、药铺等遍布全屯,"德生昌"中药铺遗址至今还在,好像是很有名气的。只是现在来的人少,门可罗雀了。</p> <p>古街道,随地势起伏,宛如一条玉带,具有浓厚的明代江南建筑风格;它记载了这条古街的数百年沧桑。</p> <p>在这条古街上,还有许多小巷巧妙地与各户的三合院、四合院、碉楼等相连接,形成了可进可退的通道。</p> <p>现在,古街上有大小店铺数十家,主要销售茶叶、蜡染制品、旅游工艺品等。</p> <p>在天龙屯堡和云山屯,随处可见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袍的人,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在当地,他们被称作“屯堡人”</p> <p>两位妇女,年纪不大,早已是奶奶级别的了。她们主动搭讪,猜出我们是南京人,她也自称是南京人。在大屯门旁边经营小店的老板也是南京后裔。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和当地的布依族、苗族都不一样。只是他们不会讲南京话了。不过现在的新南京人也不会说正宗南京话啰。</p> <p>云山屯,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屯堡文化村寨。它的雄奇、险峻和美丽,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游云山屯犹如捧读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p> <p>江南和屯堡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隔太远,但是屯堡人对故土的眷念从两副对联中可见一斑。</p><p>这是挂在广场上的一副,</p><p>上联:九千里征程西来云贵成就江山一统</p><p>下联:六百年屯垦东望江淮传承史册千秋</p> <p>这是大屯门外的休闲廊柱上的一副,</p><p>上联:槛前春色秦淮柳</p><p>下联:阁外秋声黄山松</p><p>可见这里的“屯堡人”对江南的眷念和对历史的回顾并没有因为时事的变迁而淡忘呀。</p><p>我一上午看了两处屯堡,心里是空落落的感觉,五味杂陈,一时无语。</p> <p>有人说“游安顺不进龙宫,不能算到过安顺”。凡事听人劝,好在现在贵州所有景点都免费,每人啃了一块昨天晚上做的面饼,鼓起余勇进龙宫。</p> <p>在龙宫独特的风景资源中,有三项获世界之最的记录,分别是全世界天然辐射最低,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和世界最大植物汉字——“龙”字田。</p> <p>龙宫景区集溶洞、峡谷、瀑布、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被誉为"天下喀斯特,尽在龙宫"。</p> <p>有天梯可直达峰顶。</p> <p>潺潺流水,温润如玉。</p> <p> 寿比南山,人人期盼的大“寿”字。</p> <p>刘海粟先生的“天下奇观”,铁画银钩。</p> <p>飞虹如雪</p> <p>波平如镜。</p> <p>不虚此行,留此存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