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经验——图形

伊顿幼儿园Grace

<p>为什么有的孩子拼图的时候很容易?为什么有的孩子剪纸的时候无论正方形的纸还是长方形的纸都能剪出“对称”图形?为什么有的孩子户外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分清左右?这些都和幼儿的空间感有关系吗?到文中去找找答案。</p><p><br></p> <h3>1.</h3></br><h3>回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h3></br><h3><strong>《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trong></h3></br><h3>♣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h3></br><h3>♣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h3></br><h3>♣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h3></br><h3><strong>图形和图形认知:   </strong> </h3></br><h3>▶图形认知,能帮助幼儿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作出辨认和区分,能帮助儿童理解、分析和表征周围世界,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为进一步的涉及几何形体的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h3></br><h3>▶图形和图形认知</h3></br> <h3><strong>《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strong></h3></br> <h3>2.</h3></br><h3>图形认知的核心经验</h3></br><h3><strong>核心经验一:对图形特征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幼儿对图形进行定义和分类</strong></h3></br><h3>命名不仅仅是对“范式图形”的命名,更重要的是能不受图形摆放方向和变式图形的干扰。</h3></br> <h3>讨论:</h3></br><h3>分析与比较:关注典型特征、多感官感知(视觉、触摸觉)、语言描述和表征、图形之间的对比。</h3></br><h3><strong>核心经验二: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组合),或分割成其他图形(分解)</strong></h3></br> <h3>图形的组合(拼图):</h3></br><h3>从最初的简单的、规则的形状拼图,到负责的类似于七巧板的拼图,再到抽象的图案拼图(有每个轮廓图---只有外轮廓),体现了幼儿有关图形及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    </h3></br><h3>小班(3—4岁):能尝试填充轮廓拼图,能解决简单的实物拼图,知道一个图形可代表一个简单的实物或实物的某个部位。</h3></br><h3>中班(4—5岁):能用平移翻转旋转等方式构造图形,能借助几何形状组合范例图,能拼版拼出组合图形,能完成简单的拼图游戏。</h3></br><h3>大班(5—6岁):会对图形进行二等分或四等分,完成特定图形构造任务并做记录,能用七巧板拼搭图形,能把较小的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用不同的方式来创造新的图形。</h3></br> <h3>图形的分解:</h3></br><h3>即把大的图形分成更小的图形,幼儿早期探究的多是简单的图形,有非常明显的线索便于分解。</h3></br><h3>☆关于图形的分解涉及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等分。</h3></br> <h3><strong>核心经验三:图形变换包括移动、翻转或旋转变化等。</strong></h3></br> <h3>3.</h3></br><h3>学前儿童图形学习与发展轨迹</h3></br><h3>1.学前儿童对形状的认识和辨别最初是从生活经验、从具体而熟悉的物体开始的,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表征的能力也逐渐增强</h3></br> <h3>▶学前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h3></br> <h3>▶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h3></br> <h3>2. 图形感知的完整与精细化</h3></br> <h3>▶要帮助幼儿关注图形的具体特征,而不是整体的外形。        </h3></br><h3>▶为儿童提供各种图形的多样变式以及反例来帮助儿童定义图形。</h3></br><h3>3.从图形辨识到图形变化</h3></br> <h3>▶3—4岁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且对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其他平面图形也具有一定的匹配能力。</h3></br><h3>▶4—5岁能够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h3></br><h3>▶5—6岁能理解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能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做到正确命名并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h3></br><h3>——冬小凉</h3></br><h3>4.</h3></br><h3>图形学习与发展的支持性策略</h3></br><h3><strong>策略一、提供多样化的图形示例,让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strong></h3></br> <h3><strong>策略二:提供多样化且具有层级的拼搭操作材料。</strong></h3></br> <h3><strong>策略三:结合语言故事、建构游戏、运动等多种手段渗透图形认知的相关内容   </strong> </h3></br><h3>▶绘本故事:《小鸟的新家》、《方爷爷和圆奶奶》    </h3></br><h3>▶探索游戏:积木         </h3></br><h3>阶段一    婴幼儿经常把积木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或者把积木垒高或堆积在一起。</h3></br> <h3>阶段二    重复(平铺/垒高)</h3></br> <h3>阶段三    搭桥</h3></br> <h3>阶段四    围合</h3></br> <h3>阶段五    模式与对称</h3></br> <h3>阶段六    装扮与表征</h3></br> <h3>搭建过程中发现积木建构活动中的数学元素,适时介入数学问题的讨论和交流。</h3></br> <p>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

图形

拼图

儿童

幼儿

认知

学前

感知

积木

数学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