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挂两边

文武

<h3> <font color="#333333"><b>1985年6月10日,全世界都在传递着新华社的一条消息:“中国政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b></font></h3> <font color="#39b54a"><b> 父亲就是那一年离开军队的。</b></font><div><font color="#39b54a"><b> 父亲是六十年代初当的兵。<br> 凭着吃苦耐劳和过硬的军事技术,被推荐进入军校,毕业后戍边。<br> 父亲的第一套军服应该是五五式军服,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带着船形帽的照片,可能是因为士兵穷的缘故吧;难得的是父亲军校毕业时的军官照我是见着的——一身标准的五五式军官常服,帅气的父亲英姿飒爽,神采奕奕。<br> 从我记事的时候,父亲穿的就是“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挂两边”的六五式军服,军官四个兜、士兵2个兜的那种</b>。</font></div> <font color="#39b54a"><b> 那时,母亲就已经随军,跟着父亲到处换防,东奔西跑的。<br>作为军人的妻子,母亲一直是任劳任怨,从来都是支持父亲的工作的。因为母亲知道:父亲热爱军队,十分珍惜身上穿的那套军装。<br>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每天都是一身戎装,唯一一次在公共场合没有着装居然是为了“围剿”我而用的计策。<br>这件事父亲常常津津乐道的到处炫耀,特别是在他退休以后,每次见到他的老战友们,只要提及我,他都会炫耀他的这次经典的“剿匪战斗”。<br> 然而,我知道的,每当这个时候父亲不是在炫耀自己的计策,而是在想他远在云南的儿子。</b></font> <font color="#39b54a"><b>从小在军营长大的我一直都很调皮。<br>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暑假作业没做完,班主任就非要让家长一起来才给报名。<br> 这种事,我自然不想让母亲知道,更不敢报告父亲(呵呵.....父亲下手太重)。<br> 于是,惶恐的我毅然“反叛”出逃,在外“游击潜伏”了三天三夜,直到把报名费全部报销了,最后被父亲“俘虏”于公园。</b></font> <font color="#39b54a"><b> 那三天风餐露宿的,煞是辛苦!<br> 肚皮倒是没有问题,只是一见到穿军装的我就高度紧张。因为,六五式军服远看都一个样——根本分不清谁是军官谁是士兵,惊弓之鸟的我自然看见绿军装就狼狈逃窜了。<br>但是,对我而言,也有优势。<br> 只要看见绿军装,我就往人堆里钻,避开“危险”以后,再开始漫无目标的漫游,其间睡过草垛;偷过果园的苹果;甚至还胆大妄为的在家的附近进行抵近侦察……<br> 当时的我,可谓有勇有谋!</b></font> <font color="#39b54a"><b> 后来才知道了,在母亲的压迫下,父亲悍然派了一个班的战士到处寻我。<br> 可是他们都没有找到!<br> 我在暗,他们在明怎么找得到啊?(现实感慨:游击队就是厉害!)<br> 然而,在第三天的时候父亲改变了战术,换上便装终于在公园角落里撞上了我。当我目瞪口呆的看到面前一个没穿军装的人就是父亲的时候,已经没有逃跑的机会了。<br> 就这样,被父亲“缴枪不杀”,捉了回去了。<br>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没穿军装的父亲出现在公共场合。</b></font> <font color="#39b54a"><b>父亲是热爱他的事业的。<br> 所以,大部分时间父亲都是和他的兵呆在一起,很少顾及母亲和我们。<br> 用父亲的话来说,没有军队就没有我们。<br> 是军队造就了他,然后才有我们的今天,他要用力所能及的奉献来回报军队。</b></font> <font color="#39b54a"><b> 我无法体会85年裁军时,父亲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只记得母亲说过父亲是乐极生悲。<br> 当时不太理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后来才知道85年的裁军有个“成昆之变”。</b></font><br> <font color="#39b54a"><b> 原本都以为会保留昆明军区的(边境上当时还有战斗的),只要保留昆明军区,父亲所在的部队就不会被裁。<br> 谁知中央军委从大局出发,只保留了成都军区;这就是著名的“成昆之变”。于是,才有了父亲的“乐极生悲”的说法!<br> 母亲说,父亲当时哭了,哭的很伤心!<br> 这以后,再也没有看见父亲穿过军装了。</b></font><div><font color="#39b54a"><b> 我爱您,父亲!</b></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