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青春岁月 不散连队情谊

蓝天鹰

<h1>  铁道兵5810部队学生20连(2107工程学生民兵第20连),由来自西安市第5中学、第6、12、20、21、24、26、45、71、西安建中以及西北冶金中学、陕师大一、二附中等13个学校的183名69届女中学毕业生和来自国测一分局、省生物资源考察队两位带队干部共同组成。</h1><h3><br></h3> <h5>1973年4月离场前全连合影</h5> <h3><br></h3><h3> <b><font color="#ed2308">根据73年退场前连队名单</font></b></h3><h1><b><font color="#ed2308"></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font></b></h3><h1><b><font color="#ed2308"></font></b></h1><h3><br></h3><h3>指导员:沈成素(省测绘局干部)<br></h3><h3>连 长:周娟华(省生物考察队干部)</h3><h3>副指导员:袁毅凌(学生)</h3><h3>副连长: 罗美霞 贾慧茹(学生)</h3><h3>司务长:康桂广(学生)</h3><h3><br></h3><h3>安小莉 卜西萍 曹 粤 曹小玲 </h3><h3>曹月敏 常小云 陈 高 陈惠玲 陈艳敏 陈引娣 戴红妹 丁益芳 </h3><h3>段琪霞 房 玲 范卫红 付芬莉 付利利 高 鹰 高香华 高小莉 </h3><h3>高红建 高克敏 高婉君 高新爱 谷淑菊 郭 瑛 郭小梅 韩长云 </h3><h3>韩引娣 韩媛珍 郝 芸 何彩霞 侯文芳 侯亚萍 侯梅香 黄 垒 </h3><h3>黄秀珍 黄雪雅 黄长玲 姬少华 贾 霞 贾群贤 贾小霞 姜瑞萍 </h3><h3>李 萍 李 爽 李彩霞 李桂英 </h3><h3>李海莉 李惠霞 李剑霞 李梅花 </h3><h3>李孟云 李庆和 李石引 李淑珍 </h3><h3>李西亭 李小青 李雅卿 林 洁 </h3><h3>刘 卫 刘 营 刘春贤 刘东平</h3><h3>刘桂云 刘惠珍 刘淑玲 刘喜荣 </h3><h3>刘香草 刘小霞 刘秀云 刘彦玲 </h3><h3>刘月兰 刘月琴 刘淑琴 罗小平 </h3><h3>骆彩兰 马志秀 卯安玲 孟 云 </h3><h3>孟凤兰 孟秀英 苗迎春 莫永琴</h3><h3>倪玉玲 聂银着 蒲小琦 乔爱华 </h3><h3>乔红梅 乔西琴 饶红英 任莜云 </h3><h3>司春华 孙 蕾 孙盟军 孙素文 </h3><h3>谭月娥 陶彩莲 陶令琦 田 芳 </h3><h3>万 勇 汪皎萍 王 娟 王 军 </h3><h3>王 敏 王 荣 王春兰 王春梅 </h3><h3>王古娃 王惠珍 王美娟 王海棠 </h3><h3>王卫民 王熙英 王香茹 王晓英 </h3><h3>王秀云 魏凤琴 魏荣菊 邬红鹰</h3><h3>吴秀珍 武建华 武秀珍 肖天瑞 </h3><h3>谢君英 熊秀珍 许 东 许雪莉 </h3><h3>许爱青 徐 亮 徐 莉 徐莲香 </h3><h3>杨 宁 杨 莉 杨 武 杨兰生 </h3><h3>杨惠珠 杨文霞 杨西琴 杨玉琴 </h3><h3>杨玉芹 姚庆建 尹洪珍 尤兰娣</h3><h3>袁 丽 张 明 张 质 张碧霞</h3><h3>张诚芝 张春仙 张东春 张冬仙</h3><h3>张东红 张冬玲 张凤仙 张靖华 </h3><h3>张领娣 张孟华 张少云 张文霞 </h3><h3>张小萍 张星秋 张杏娟 张玉萍</h3><h3>张育英 张玲华 赵翠萍 赵桂荣 </h3><h3>赵曼莉 赵淑英 赵淑珍 赵小梅 </h3><h3>赵新华 赵秀玲 赵玉莲 周淑贤</h3><h3>朱桂英 祝西玲 方雅玲</h3><h1><br></h1> <h5>部队女兵带领我连战友进行军事训练</h5> <h3><br></h3><h1> 1970年8月22日,我连全体人员从西安铁一中出发,历经三天三夜的艰苦行程,25日终于到达居住地一一紫阳县城对面一个叫“小河坝”的山坡上。全连被编制成三个排、十二个施工班、连部、炊事班等建制。上级下达我连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配合铁道兵十团四营的施工,承担“马坊梁”和“石梁子”两个隧道施工所需的混凝土配料中的沙石料筛选、装车等任务。还要应付突如其来、经常发生的河滩抢险、装卸水泥、抢修施工便道等繁重工作。</h1><h3><br></h3> <h3><br></h3><h1> 当年我们是十六、七岁的青春少女,一身发白的旧军衣、打着补丁的劳动布裤子,是女学兵最新潮的装扮。我们初出茅庐、远离父母、住干打垒、油毡房、大通铺,想家时真想跑到后山爆哭一场。</h1><h1> </h1><h1> </h1> <h1>  两年八个月使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集体”什么叫“坚强”。我们苦着、累着、成长着,哭着、笑着、收获着。硬是把城里来的“娇小姐”磨练成了铁姑娘。</h1> <h1>  在全连上下共同努力下,我连不仅全面的、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主要工作任务和临时性任务,还开创了女学生连队进隧道运送沙石料、清运渣石、打拱、打边墙等施工作业的先河。</h1><h1><br></h1> <h5>我连战友在隧道上导坑施工作业</h5> <h1>  我们不会忘记,在严冬时节,脱掉棉衣,站在齐腰深的江水中,装卸水泥、煤炭、木料;炎炎夏季,头顶烈日,面朝沙滩、汗流浃背,浑身像从水中捞出一般,创造出6—8人三分钟装满一辆载重八吨的翻斗车沙子,五、六分钟装满一车石子的记录,我们巾帼赛儿郎!</h1> <h5>我们备好沙石料,只待隧道里一声令!</h5> <h1>  我们不会忘记,在抢运水泥中,许多战友一次肩扛二袋水泥艰难奋力前行的情景;更不会忘记,进入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更大,灰雾、粉尘、封锁了眼晴、嘴巴、鼻孔,在低矮的上导坑弯腰施工作业几小时,拖着僵硬的腰,还创造了五分钟人工搅拌一盘沙浆的卓越战绩。</h1><h1> 在秦巴山、汉水旁、为早日修通襄渝铁路我们不负韶华,每个人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共同渡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h1> <h5>我连缝纫组战友在认真为大家缝补衣服</h5> <h1> 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需要和改善学生连的生活条件,针对由于大强度的劳动,施工特别费鞋、费衣服的状况,连里成立了补鞋组和缝纫组专门给大家补鞋、缝补衣服(还缝制新衣);为保证施工质量,还组建了木工组,修补制作混凝土块的模具、工具和各种木制品。</h1> <h5>中队刘师傅给木工组人员教授木工技术</h5> <h3><br></h3><h1> 为保障施工班旺盛战斗力,营里成立了小磨坊加工副食品,连里成立了蔬菜组种菜,还派专人养猪,以提高和改善大家的生活水平;结合女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修建了简易洗澡间,各班轮流洗浴;炊事班的十几个人,克服少菜、少米、70%粗粮等重重困难,尽可能的翻新花样,保证了近二百人的一日三餐,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提高了大家生活质量。</h1> <h1><br> 随着铁路线的延伸,我们也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期间连里3人各荣立三等功一次;196人次受到营连嘉奖;6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80人加入了共青团。还提拔了一名副指导员和两名副连长。退场时,14人被选拔为国家干部。</h1><h3><br></h3> <h5>我连还抽调文艺骨干到团宣传队配合部队进行演出活动。</h5> <h3>  特<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安全工作,要求各班都要设置安全员,大家也都人人重视安全。在两年八个月中我连有幸没有发生重大伤残事故。所以在1973年4月退场时176人(有9人因身体原因提前退场)全部平安返回西安。这在所有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学生连中都是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成绩。</span></h3> <h5>陕报社领导工作之余前来看望女儿并与十班同学合影</h5><h3></h3> <h1>  从1970年8月到1973年4月,两年八个月的襄渝铁路修建工作结束了。我连182名学生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计委相继又分配了新的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大家一如既往的充分发扬了三线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就。</h1> <h5>在汉江上留下我们的靓影</h5> <h3> </h3><h1> 2020年8月是我们参加襄渝铁路建设50周年,我们缅怀永不复返的青春,呼唤远去的时光。</h1><h1> 回忆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尽管来时不多,天又黑得很慢,但只要我们能睁开眼睛,每天又都是晴朗明媚的一天。而保重身体,珍惜当前,开心过好每一天,这才是编辑此篇的初衷。<br> </h1> <h1>  我们三线学兵在陕西大地上描绘了重要的一笔,祖国没有忘记我们,陕西人民记住了我们。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连队,青春无悔,没齿难忘。</h1> <h5>我们向往春天</h5> <h5>我们渴望美好的生活!</h5>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我们是光荣的集体</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是永远不散的连队</b></h1><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h3><h1>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退场五十年来我们学兵二十连的联谊活动一直持续不断,留下一幅幅精美的合影令人永远怀念。我们的青春在三线建设中绽放,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h1> <p>1995年5月1日我们连在省委党校首次聚会,纪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25周年</p> <h3>1997年夏我们连配合常杨老师重返襄渝铁路拍摄九集电视记录片《三线学兵连》</h3> <h3>铁道兵10团学生19、20连重返襄渝线</h3> <h3>到了瓦房店在向阳车站留个影</h3> <h3>我们曾经战斗过的马坊梁隧道口</h3> <h3>1998年8月22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主办、西安陇海大酒店协办的《纪念三线学兵连奔赴襄渝线二十八周年游园活动》在西安市革命公园隆重举行。</h3> <h3>大家和沈成素指导员合影</h3> <h3>和烈士吴南妈妈合影</h3> <h3>和录制童声《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小朋友合影</h3> <h3>1998 年9月,我们荣幸参加了《三线学生连》大型画册面市,并在西安市南郊小寨工人俱乐部礼堂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三线学兵专题摄影展览活动。</h3> <h3>2001年3月我连学兵参加退场后最大规模的集体赴安康植树造林大行动。</h3> <h3>和活动组织者朱经建、权郁等合影</h3> <h3>我们连在安康南溪沟山坡上植树</h3> <h3>当年炊事班门前的这棵桂花树到了八月季节,满树金桂飘香,很远都可闻到。只可惜由于水位抬高和公路建设现已不存在了!</h3> <h3>在紫阳铁路大桥上留个影!</h3> <h3>2008年参加三线学兵连举办的新春团拜会</h3> <h3>2010年我们连在四医大礼堂参加纪念襄渝铁路建设四十周年活动</h3> <h3>2012年我们连在楼观台和学生十九连共同庆祝60岁生日聚会</h3> <h3>我们同庆生日先在大蛋糕前合个影!</h3> <h3>好大的生日蛋糕!欢迎你前来切蛋糕🍰</h3> <h3>2015年8月我们连在西安钢厂和学生十九连联谊举办参加襄渝铁路建设45周年纪念活动</h3> <h3>与学生十九连合影</h3> <h3>2017年1月我连迎新春联谊会合影</h3> <h3>2018年8月我连与学生十九连在兴庆公园聚会活动</h3> <h3>2020年1月17日参加三线学兵连网站举办的新春联谊活动</h3> <h3>“新冠”疫情难挡战友情谊</h3> <h3>“疫情”难挡思念五十年魂牵梦绕的地方</h3> <h1>  没有人能够一直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光荣的集体,是永远不散的连队。 愿我们的相聚能进一步加深战友之间的友谊,使大家在夕阳路上能保重身体、互相扶持、互相激励,相互快乐,把人生之路走得更加美好和辉煌!</h1> <h1>  </h1><h1> 夲连人员名单及有关资料数据在搜集整理过程中,得到原连队袁毅凌、贾慧茹、乔红梅、王 海、罗美霞等战友的鼎力支持和热情相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