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近年来,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屡见不鲜,诈骗手段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何提供警惕,防止掉入诈骗陷阱?中卫农商行铭园支行就目前比较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总结,再次温馨提醒广大人民群众。</i></p> <p><i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诈骗案例一:网络购物 </i></p><p><i>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冒充客服,打电话通知当事人某笔交易失败,如果需要退款,当事人就必须点击其发来的链接,实际上这是一个钓鱼网站,或者暗藏木马软件,一旦当事人点击之后,把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号、动态密码等个人信息填进去之后,不法分子会迅速从当事人的银行卡或支付宝内划出钱款。</i></p><p><i> 温馨提醒:首先,平时经常购物的平台和网店客服电话一定要及时收藏,一旦接到类似可疑客服电话,就可以马上进行比对和甄别,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陌生的链接和网站不能轻易点击登录,尤其是不能输入自己重要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账号、密码、验证码。特别是验证码最为关键。</i></p> <p><i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诈骗案例二:冒充领导</i></p><p><i>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先是通过木马软件盗取了当事人单位领导的微信、QQ号或邮箱地址,然后冒充公司老板、负责人向财务人员下“命令”,要求向所谓的客户转账,其实是向骗子的账户转账。</i></p><p><i> 温馨提醒:企业要完善财务制度,强化风险管理,涉及财务往来的工作联系、关键信息尽量不要在网络上进行,避免造成信息泄露;接到网络指令要求汇款转账时,首先要查询该QQ、微信或邮件联系人信息,确认是否与之前的一致,并且要通过电话再次确认;平时使用QQ等网络聊天工具时,要提高密码安全等级,尤其不要乱点陌生的网页链接,并及时安装病毒、木马防御和查杀软件,不定时查杀,发现电脑有异样,马上进行检查;发现QQ、微信号等被盗应第一时间申诉取回,并向好友发送提示信息,防止上当受骗。</i></p> <p><i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诈骗案例三:网银到期</i></p><p><i>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通过发送手机短信谎称被害人银行卡绑定的网银电子密码器已过期,需立即登录网站进行升级,当被害人信以为真,根据短信提示进入到所谓的升级网站,实际上是不法分子的钓鱼网站,输入密码、用户名、动态密码后,不法分子迅速进入到网上银行,将被害人卡内的钱全部转走。</i></p><p><i> 温馨提醒:无论是网银系统还是电子密码器即将过期需升级,只要电话或短信涉及到这些内容的,千万不要相信;更不可上网操作输入银行账户和密码口令;要把正规的银行网站放在收藏夹里,不要输入短信中的网站网址,也不要通过搜索引擎去搜索;银行卡的背面都有银行的客服电话,如有疑问可直接拨打或是拨打110报警,并将诈骗短信通过12110短信平台进行举报。</i></p><p><br></p><p><br></p> <p><i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诈骗案例四:电话欠费</i></p><p><i>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公司员工,随机拨打被害人的电话,谎称被害人在某处安装的固定电话欠费,当被害人提出未办理欠费的电话时,即转接所谓“公安、检察、法院工作人员”,以被害人信息泄露危害账户安全为名,要求被害人将钱款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内。</i></p><p><i> 温馨提醒:凡是打电话来涉及到“电话欠费、信息涉露、法院传票、信用卡年费扣除、恶意透支、涉及洗钱、安全账户”等关键词,都是诈骗;如果有人要你进行存款、汇款等不熟悉的金融业务时,一定要保持慎重;确有疑问的,只需拨打一个电话“110”,警方会给你权威的帮助。</i></p> <p> <i style="font-size: 18px;">中卫农商行铭园支行利用宣传活动让群众熟悉了解诈骗犯罪的手段和方法,鼓励群众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通过宣传,使辖内群众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