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婚丧嫁娶,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经历的大事儿,没有谁不想把事情办得风光圆满顺利的。但凡事都需要有人策划、运筹、管理、指挥,而这些活动就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总管。</p><p><br></p><p> 总管,在延津习称“管总的”,也称“老总”、“管事儿的”,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整个活动的“总指挥”“总导演”。一场红白事,能否顺利圆满地办下来,除了主家的经济实力、人缘人脉等主观因素外,和总管的精心运筹、组织指挥、协调安排是密不可分的。</p><p><br></p><p> 在延津城乡特别是广大农村,几乎哪个村都有那么一两个固定的总管,这些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土政治家”,也是村里的“人物顶儿”,在街里是个很受人尊敬的角色。他们也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也可能其貌不扬,但其出类拔萃的组织协调能力,绝不亚于一个长袖善舞的科局级干部。</p> <p> 总管这个角色尽管不上“阶品”,但也绝不是任何人可以胜任的。这些人大多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在村里威望较高,说话公道公正,处事认真负责,且需要胸有城府,沉稳老练,胆大心细,能大能小。考虑问题缜密全面,语言表达能力超强,口齿伶俐,声音洪亮(延津习称“腔口儿好”)。所以这些人大多在村里社会地位较高,延伸到其在村里说话很有份量,即便是村干部对他们也会高看一眼,包括一些在外工作人员乃至一些大干部和富商,回到村里对他们也是毕恭毕敬的。</p><p><br></p><p> 这些总管都有一副热心肠,他们不分贵贱,不分穷富,不分门户大小,不分是否亲门近支,只要主家找上门来,皆会热心前往。帮助乡亲们料理红白事,不但是纯粹尽义务分文不取,一般还都要随上一份数字不菲的“街坊礼”。前些年多为三十五十,现在水涨船高则是至少一百元。一百元钱,对于一个如果没有什么外收入的农民而言,也堪称是一笔“巨款”。因之一些总管事后回到家后,常常就会遭到目光短浅的家属子女们的奚落:这是纯粹个赔本赚吆喝的活儿!除此之外,如果事主结交广泛,办的事儿大,从“立客单”“立菜单”到曲终人散“客走主家安”,往往陆陆续续得好几天时间,这就需要耗费大量心血,有的甚至深更半夜才可以结束。因此,一个红白事下来,有的总管会累的喉咙嘶哑,甚至会腰膝酸软好几天。对总管而言,不亚于打一场大仗。当然,主家出于尊敬和感激,给予他们的待遇也是一流的,是一般人员所无可比拟的,例如好烟、好酒他们可以放肆地享用。别的桌上假如只安排白酒,对他们则会网开一面给安排些啤酒、饮料,吃饭时还会单独给他们安排个“雅间”,而绝不可同众人一样安排在大棚底下。有时候厨上别出心裁给总管上个稀罕菜、“加力菜”也是司空见惯的,其他人虽然不至于嫉妒和恨,羡慕者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过眼气归眼气,大部分人还是能做到心平气和坦然接受的。如果遇到一个知情达理的主家,事后除了说上一大堆感激、感谢的话语外,还会慷慨地奉上几包烟、几瓶酒或者一包茶叶、一箱礼品、一方肉以示感谢。</p> <p> 农村红白事大都要列一个“执事单”贴在显眼位置,这个执事单可不同于我们平常选举所规定的“以姓氏笔画为序”,总管的名字是绝对要位列榜首的,以示其职责的与众不同和位置的至关重要。执事单也是颇具“科学性”的,总管会按照主家所问下的攒忙打杂人员名单,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特点(因为同处一村,对这些人谁几斤几两谁能“吃几个馍喝几碗汤”,总管都是了如指掌的)安排具体活儿。比如有一定学问、笔头快的,会安排坐礼桌、记账席;对村组干部,以及在村里有头有脸、有一定社会地位、上得了台面的,会安排为“陪客”的角色;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会安排发放烟酒、灵前执客、“让客”,接待娘家人,给司仪、乐队、灵棚等一干人等“封小礼”、发红包;腿脚勤快的,会安排“接纸”“接供”“燎车”“扶嫁妆”以及支应乐队、燃放火鞭。对一些老弱病残、老实木讷者,会安排烧锅、洗碗、供应开水、上馍等“技术含量不高”的活计;对一些虎背熊腰、身强力壮者,则会安排杀猪、打墓、挑盘、抬灵、扛供桌等重体力活儿。这时候总管必须要做到缜密细心,因人而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麻烦和不愉快,从而引发一些人对主家或总管心生怨气乃至拂袖而去。不过一般而言,对总管安排的活计,大家都会乐于接受,很少有人挑肥拣瘦说三道四。因为他们都知道“太阳会从每家门前过”的道理。有时候即便对总管安排的活计颇有微词,顶多暗中发发牢骚嘟噜几句最后“揉揉肚咽了”。</p><p><br></p><p> 虽然俗话说“事由主定”,但是在农村红白事儿上,很多事情主家是做不了主的,总管都会越俎代庖拍板定盘子。主家也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习惯于言听计从,有求必应,一般也不会和总管斤斤计较。因此在很多地方,总管又有“二主家”之称。此外,这样一来,自然也为总管才华和智慧的施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p> <p> 大家都知道,娶媳妇、嫁闺女(延津习称“打发客”)、丧葬、办三周、添小孩做九(吃面)、庆寿、乔迁新居等,几乎每件红白事都有很多程序,现仅择白事儿(丧葬)述之:其间就包括更衣、正寝、送魂、入殓、报丧、戴孝、封门、钉口、守灵、出殡、安葬等。而每一个环节中又包含很多小环节,比如仅“出殡”一项,又包含设灵堂、聘乐队、扎纸活、找仪杠,头天晚上行“迁柩礼”、读祭文、行大礼,次日上午行“家奠礼”,接供,接受亲朋吊唁。出殡之际,棺木抬出大门要“摔老盆”,抬到村中十字处要行“路祭礼”。然后乐队引路,孝子执幡,一步三回头举哀缓行走向墓地。每一道程序,繁琐而具体,总管既要运筹“宏观”,又要落实“微观”,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对完美的追求促使他不敢有丝毫懈怠。</p><p><br></p><p> 此外,在红白事儿上,大到用哪儿的响器,用几部车,待多少桌客,买多少肉菜,用什么、用多少烟酒,什么客人坐在什么位置,去时走哪条路,回来走哪条道;小到贴门对、挂红、喊丧,方方面面封红包,一挂火鞭什么时候燃放,啥时候上菜上汤,主家怎么敬酒、怎么致谢,对这些程序、流程,总管必须做到了然于胸,运筹帷幄,熟练掌握。环节的繁琐决定着对总管的要求很高,最佳的表现形式是既要尽到主家的心意,把事情办得丰盛圆满,又要显得主家热情厚道,同时还不至于造成物品资财浪费,余剩好多。</p> <p> 另外,总管还要做到游刃有余应对一些客人的苛刻要求(红事儿多为女方娘家人,白事儿多为事主舅舅之类的家亲)、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停水停电等“突发事件”。如某人会因为某种原因突然爆发,在院子里大吵大闹,或者怄气闹情绪,中途撂挑子不干了。这时总管就会在众人愕然的目光里走上前去恩威并施“救火”弹压。或者以统帅的姿态和口气劈头盖脸吵骂上一通,或者偷偷拿上一包烟抓一把水果,强制性地塞进其口袋里,以示抚慰,促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除此之外,在饭菜安排、烟酒购置、乐队大小、确定棺木时,总管还要根据主家经济条件、承受能力“看客下菜”,来决定事情的简繁程度和酒菜的丰盛与否。如果主家家底殷实,经济条件较好,事情自然要办得气派隆重,烟酒也必须是上档次的;如果主家贫困不堪或者突遭不幸花费巨大,总管就会说服主家不要打肿脸充胖子,简单弄几个菜乃至整一顿大锅熬菜“胡儿马月”把事儿办了,揭过去这一张完事儿。有时候主家想省钱但又不便说出口,这时候就需要总管当着众人的面一锤定音来决定。事后即便有人颇有微词,主家这时就会理直气壮地“搬出”总管来扛着:这都是总管定的,咱不当家儿!</p><p><br></p><p>一个优秀的总管,凭借其运筹帷幄的协调组织能力,会为一场红白事增色不少,其卓而不俗的指挥才能,事后会成为街坊邻居及酒足饭饱的食客们很长一段时间津津乐道的谈资,心满意足的成就感也会毫不掩饰地在总管脸上挂上那么一段时间。当然,其间如果某一个环节料理不周出现瑕疵和纰漏,总管也会被人们鄙夷地称之为“掉地下”或者“掉底了”,从而遭到大伙儿的耻笑和鄙夷。</p> <p> 在办理红白事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这时候是最能考验总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所在。例如某村一家办白事儿,各种菜品已经按照所列定的桌数购买到位。但由于主家安排有误,“正事儿”当天中午,客人一下子“涨”出来近二十桌,其他菜品还好凑合,大不了菜盘子装得浅一些就是了,而鸡、鱼这些“大件儿”是没法将就的,主家急得大汗淋淋团团乱转,厨师俎长也在不停地埋怨主家。但是客人已经来了,都在院子里闹哄哄的,总不能再撵人家走吧?救桌如救火,这时,总管当机立断决定“破桌”,要求厨上把囫囵鸡改成鸡块,红烧鱼一刀两段,吃头的不吃尾巴,吃尾巴的不吃头,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基本达到了客人、主家、厨上三满意。此事在周边村庄经久不衰地被传为美谈。</p><p><br></p><p> 还有一家娶新媳妇儿。新人娶来后,“燎车”完毕,这时候“提盒”(延津人俗称提hao,就是一个小箱子,里面多是放置钥匙什么的。多为新媳妇的娘家兄弟或者侄子、外甥等亲近人员拿着)的小孩坐在车里会再要一笔“提盒钱”。钱的数额双方大多在此前就已经说妥,但这时总会有一些小孩在家人的撺掇下要层层加码,而主家会对对方潘然变卦而愤怒不已,对其额外要求断然拒绝。事情这时候就会僵持在那里,这时候如果总管处理不好,僵上一两个小时也会有的。如果是一个“会来事儿”的总管,就会软硬兼施说服主家再出出“血”。比如:头都磕了,哪还差这个揖啊?钱是龟孙,花了再拼;都到这时候了,情伸着脖子让人家“锯捋”啦,关键时刻你可不敢给我掉链子啊!然后再跑到车前对小孩施展浑身解数,挤眉弄眼,点头哈腰,又劝又镇,连哄带诈唬,想方设法将小孩“悫”下车来,使事情得到顺利解决。</p> <p> 此外,红白事还是“解疙瘩”化解矛盾的绝佳时机。在农村,因为很多说得清又说不清的利益冲突、情感纠葛,有一些兄弟、父子、叔侄、叔伯、邻居多年关系不睦。在遇到红白事的时候,总管就会动员主家高姿态主动一些,然后穿梭游走于两家之间开始“和稀泥”,不厌其烦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掰开揉碎,陈述利害,直说得两家人泗涕横流,前嫌冰释,抛却芥蒂,握手言和,为和谐社会建设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此而言,总管自是功德无量。</p><p><br></p><p> 岁月的流逝和观念的变迁,带不走总管对乡亲们的热心和赤诚。在农村,总管是个“很赁人”的活儿,别人无从取代也无可取代,他们大多是“老江湖”,拥有丰富的经验,历经历练,在村里的位置固定多年始终不变,除非年老体弱“跑不动”“喊不动”了,这才可以“退休”。</p><p><br></p><p> 一些村为了确保事情办得圆满,总管下面往往还设有数个副总管,协助总管处理事务,以便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让总管有个商量头儿。总管和副总管必须是珠联璧合,配合默契,俗称“对把刹”。这些副总管会在总管“卸套”后或因为什么特殊原因不能到来的情况下取而代之。一个优秀的总管,其影响力会在村里绵延几代。有的即便去世多年,还会被人们津津乐道时常谈及</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杨晓玺,延津县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流星岁月》《彩礼》等作品,一生致力于文学、公文写作,喜欢以文字记录生活的纷繁,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供职于延津县直某事业单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