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游青甘间寻根问祖,在壮美山河间探访历史

红杉树

<h3>  早就对河西走廊充满了幢景,那里不仅有世界一绝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而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击溃凶奴打通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二关;昙曜、沮渠蒙逊开创河西石窟造像艺术的先河;鸠摩罗什东度中原的译经传教;临松薤谷、马蹄寺的儒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大融合;隋炀帝杨广率众在焉支山下大马营首创“世博会”;萨班与阔端的凉州会盟,使西藏和青海大部纳入中国版图;左宗堂誓死收复新疆的壮举;王元禄、斯坦因、博希和等与藏经洞文物流散的是与非;莫高窟坚定的守护神常书鸿……等等,无不沉积着厚重的和可歌可泣的人文历史。自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以来,可以说河西走廊兴衰史就是反映中国历朝历代综合国力兴衰的晴雨表。</h3><h3> 为这次河西走廊的旅行,我已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制定攻略。既然去到甘肃,脑子里自然就会有“陇西堂”,天下李氏归陇西吗。然后又有了顺便去青海湖的想法。最早的设想是直飞兰州后租车环绕祁连山、山丹军马场和陇西寻根的全程自驾游,后来发现携程有兰州启止10天9晚青甘大回环的半自助游,这条路线几乎囊括了所有祁连山环线的热门景点,而且时间安排也十分充裕,因此把整个行程修定为2019年8月26日由珠海直飞兰州,27、28日租车自驾到陇西、临洮寻根问祖,28日下午返回兰州与旅游团会合并开启青甘大回环的旅行,9月6日回到兰州后参观甘肃省博物馆,9月7日中午,在游玩白塔山后至9月12日租车自驾前往武威、山丹军马场,然后在兰州中川机场还车,乘机返回广州,历时18天。</h3> <h3> 8月26日抵达兰州市区时已是傍晚时分,因为酒店就选在中山桥(黄河北岸)附近,这里离一嗨租车仅步行8分钟距离,非常方便。晚饭后赶紧去看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的夜景,这里是兰州标志性的地方。</h3> <h3>  8月27日上午9点,在兰州市区中山挢附近,到一嗨租车店租车,前往距190公里陇西。</h3> <h3>  整个陇西就是围绕李家文化为基调而建设的。</h3> <h3>  天下李姓归陇西,我终于来到了陇西堂。</h3> <h3>  大殿供奉的五位圣像分别是轩辕黄帝、皋陶公、利贞公、伯阳公、伯佑公。</h3> <h3> 这是世民公所书</h3> <h3> “天下陇西李,寻根在狄道”。其实这个陇西指的是古陇西,三国以前的陇西就是现在的临洮县,也称之为狄道,而现在的陇西以前叫襄武,是三国以后才叫陇西的。当时李世民却把“陇西堂”建于今陇西,现在陇西无论是地方政府和民间都在充分利用李家文化进行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这却惹恼了相距90公里的临洮,陇西举办李氏文化的相关活动,临洮相关人士却拒绝参加,他们认为狄道(临洮)才是李氏的根,然而临洮也只有老子升天的岳麓山及西汉李仲翔家族墓,除此之外,当地人就没有意识在这方面多作进一步的宣传和工作,这也就难怪今陇西抢了古陇西的名头了。所以,这次我是既去陇西,又去临洮,以园我拜祭陇西堂,寻根到狄道的梦。</h3> <h3>  早就听说临洮做的手抓羊既好吃又便宜,因此,我在“大众点评”找到临洮这家手抓羊排行第一的店,在这里大快朵颐。</h3> <h3>  传说老子李耳自“紫气东来”在涵谷关写下《道德经》后,与尹喜一道,一路向西来到了狄道(今临洮),便在此定居并传授知识。一天,耳公正在岳麓山上授课,一个学生告诉老子说,“后面的梧桐树上飞来一只凤凰,老子便把笔插在地上,跟着学生走到百米开外就见到树上的凤凰,此时老子却不知不觉地徐徐腾起,这只凤凰趁势驮起老子向西腾空而去,从此,凡间就再也没有老子的消息了。后人尊称老子为伯阳公、太上老君。而他的后人仍在狄道繁衍生息,直至其第九代世孙,秦国的陇西郡太守李崇被后人认定为陇西李氏的始祖,以伯佑公尊称!</h3><h3> </h3> <h3> 当天,我们就住在岳麓山下的酒店里。</h3> <h3>  那里就是老子当年讲学的地方</h3> <h3>  这座塔叫“笔峰塔”,是当年老子插在地上那根毛笔的化身。</h3> <p>  传说这个“起凤台”就是老子升天的地方。</p> <p>  老子在这里传授道家太极文化。</p> <h3>  根据史书记载,李氏祖籍地在狄道的东乡槐树里,又在网上查寻到是东乡“古槐里”。于是便导航“古槐里”,但到了后却是经营花草树木的集散地,问了几个当地人都莫名其妙,后来发现有家经营规模最大店铺的名称就叫“古槐里”,我又硬着头皮进去询问,几个店员说“这就是古槐里”,当我将绝望的时候,有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正和几个汉子围在树旁品茶,听到我与员工的对话,便起身问我是哪里来的,找古槐里干什么,我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是来寻根的,他笑着说“你碰到我就对了”。原来他的家乡就在东乡槐树里(现在叫“槐里”),正是这个原因,他把店铺取名“古槐里”,难怪导航导不到。他说由于历史长远,现在李氏在临洮的祖藉地也仅能以西汉镇守边关的大将李仲翔家族墓群来考证了,具体位置距岳麓山以东10公里左右的龙门镇,到那一问便知。</h3><h3> 由于当时已近黄昏,我们第二天吃过早餐后就赶忙奔去龙门镇。</h3> <p>  8月28日早上就一直下着小雨,到了龙门镇后,一路问了两个人,拐入乡村小道驶向山边,终于找到了地方。</p><p> 仲翔公是伯佑公李崇的第四代世孙,他在一次与姜人的战斗中因寡不敌众而阵亡。后来李仲翔的孙子李尚带着一家迁徙到了天水,李尚有个儿子赫赫有名,他便是西汉大将、人称飞将军—李广。</p> <h3>  原本想再游览临洮的秦长城遗址,无奈花在寻根的时间太多,已无法前往,下午17:00时按规定时间驱车100公里,在兰州市区还车后便与旅行团汇合,开启跟随携程10天9晚的青甘大回环之旅。</h3> <p>  8月29日一早,我们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出发,中午到了位于西宁市东南约30公里湟中县的塔尔寺。</p><p> 塔尔寺是创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宗喀巴的出生地,湟中县在藏语中叫做“宗喀”,宗喀巴法名为罗桑札巴,意思是充满善良和智慧,所以在宗喀出生的罗桑札巴就叫“宗哈巴”。</p><p> 宗哈巴出生于1357年,3岁时接受了第四世活佛若白多杰的灌顶加持,7岁时被家人送到夏琼寺学习佛法,16岁前往西藏求学佛法就再也没回到过宗哈,1419年圆寂于拉萨甘丹寺,时年63岁。在此期间,他拜各教派高僧为师,吸取各家所长,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了如指掌。在当时藏传佛教派系林立、争斗不断、本质上已颓败的年代,宗喀巴大师经过长期的苦学精修,创建了一套佛学体系,改变了以往佛教上层利用佛教戒律为自己获取利益、奴役下层僧俗的状况,继承和尊守大师释迦室利所规定的戒律,他的号召和行动得到了地方政权、广大僧俗的积极支持和热情欢迎。</p><p> 传说罗桑札巴是文殊菩萨转世,是达赖和斑禅的老师,在广大的藏族地区,人们尊称他为第二佛陀(仅次于释迦牟尼)。</p> <h3>  大金瓦寺是塔尔寺的核心位置,金顶建筑物里有一座金塔,传说当年一位藏族母亲在放牛的时候,在这里诞下了宗喀巴,剪下脐带的血渗入了土地,她把脐带和胞衣一起埋在了地下。由于宗喀巴16岁离开后就再没回来,母亲十分想念,休书一封叫宗喀巴回来见见母亲,但因为当时从拉萨至青海宗喀来回时间需要2年,宗喀巴不愿把时间耗在路上,因此,他托人带回一张自画像,并告诉母亲在自己诞生的地方长出了一颗菩提树,叫母亲在菩提树旁边立一个塔,把自己的画像放置塔中,顺时针绕着塔转,这样就如同见到儿子。当母亲走去当年诞下儿子、埋下脐带和胞衣的地方时,果真见到一颗巨大的白色菩提树,树干有十万张树叶,每片树叶都有释迦牟尼的形象,风吹过的沙沙声,好像众多僧侣念经一般。之后这里聚集着越来越多虔诚的佛教徒,大家为了保护塔和菩提树,便在周围建了寺庙,因此这个先有塔,后有寺的佛寺就叫“塔尔寺”,也叫“塔儿寺”。</h3><h3>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指的就是这个地方!</h3> <h3>  在青藏高原东北方向的金银滩草原曾经是一个神密的地方。这里是共和国最高机密、代号“221”所在地,它是中国从1958年~1988年第一代核武器研制基地,是共和国的脊梁和民族的骄傲!</h3><h3> 让我们向那些曾经在这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共和国功巨们以崇高的敬礼!</h3> <h3>  </h3><h3> 一九三六年,王骆宾在这金银滩草原上与藏族姑娘卓玛的爱情经历写下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那委婉动听的曲子传遍了神州大地。</h3><h3> 现在这里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西海镇,今天我们一行在这里安营扎寨。</h3> <h3> 8月30日上午到了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也是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这里海拔3300米左右,当时的气温为摄氏7度,整个上午基本都在下雨,据说青海湖全年有75%的天气都是这样,碰上好天气,确实要有好运气。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我特意尝了一下湖水,只是淡淡的咸味。远远眺去一望无际的青海湖,湖水不断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感觉就像大海一样。</h3> <h3>  下午来到距青海湖二郎剑景区150公里处的茶卡盐湖,这里盛产的大青盐质量非常好,导游介绍说,如果用茶卡盐湖的大青盐烧菜,一定要比其他盐少放点,因为它特别咸。看上去应该产量也很高,到处都是白芒芒的一片。据说这盐湖以前曾经是马步芳的私产,解放后才被纳入了国有资产。</h3><h3> 这里被作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若干年前有个摄影师将这的作品刊出后不断引来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由于湖面风平浪静的时候,又遇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盐湖像镜子一样衬托着五颜六色的倒影,格外美丽,被称为“天空之镜”。自从这里变成旅游景点后,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盐湖,旺季时,游客的汽车可以一直排出几公里外,而进入景区又必须乘坐他们特制的小火车(以前是专门运盐的),约行至5公里左右才能到达景区腹地,每人单程车票50元,几列火车不停地运行,我在想,他们收的车费(不含门票)应该比采盐的利润高得多吧,简直就是印钞机!</h3><h3> 由于我们到达这里后天气一直阴着,无法拍出理想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最后将要离开时,天空突然有了阳光拍的,但此时已远离景区深处,甚是可惜。</h3><h3> 游览完茶卡盐湖,我们继续西行至200公里处的德令哈市住宿,这里是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属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h3> <h3> 8月31日早餐后,需驱车550公里到敦煌市,离开德令哈约45公里处的怀头他拉草原上,有一大一小,一咸一谈两个相连,美丽恬静的湖泊,小的叫“可鲁克湖”,大的叫“托素湖"。它们均发源于德令哈北部柏树山中的巴音河,经过200多公里的流动,河水先注入可鲁克湖(淡水),回旋之后,从南面的低洼处流入了与它相通的的托素湖,托素湖的面积比可鲁克湖大3倍多,并且在这里形成高原内陆湖,所以湖水是咸的。这两个湖的形成,使周围水草茂美,是柴达木盆地的好地方。</h3><h3> 这两个湖其实有一段动人和悲凉的爱情故事,因此这两个湖也叫做“情人湖”。传说很早以前,在北方大漠美丽的金水河畔有一个部落,部落的王爷有个漂亮的女儿叫可鲁克。一天,可鲁克随父去狩猎,突遇风暴,可鲁克与父亲走散了,被一个叫托素的青年解救,俩人从此相爱。王爷极力反对这桩婚烟,要求托素去远方的柴达木背盐,托素为表达爱情的忠贞,骑着白马,历尽艰辛来到柴达木背了满满一袋盐。在返回的路上遇到沙尘暴,白马走失,他徒步在沙漠戈壁中前行,最终干粮用尽,体力不支,倒在了戈壁滩上。可鲁克自从托素去柴达木后,天天守望在金水河畔,一天,她看见白马独自回来,预感托素遭遇不幸,于是骑马去柴达木寻找托素。当她不远万里来到一个戈壁滩,看到了远处躺着的托素,这时的可鲁克也因一路奔波,过度劳累,昏到在马下,后来可鲁克艰难地向托素爬去,在牵到托素的手时,双双永久地长眠在这戈壁滩上。托素长眠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咸水湖,后人叫它托素湖,可鲁克长眠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淡水湖,人们叫它可鲁克湖。就这样,托素和可鲁克化作一咸一淡的两个湖泊,日夜相守在怀头他拉草原,互相牵着的手就化成了一条弯弯的水道,沟通着一咸一谈的两个湖泊。</h3><h3> 在这个有山有水,有沙漠绿洲,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情人湖注定为德令哈这个惬意的城市增添了浪漫的色彩。</h3> <p>  由于要赶路,我们只在可鲁克湖作片刻游览,没有去到托素湖。</p> <p> 在可鲁克湖附近,看到神秘的“外星人遗址”指示牌。</p> <h3>  一路上,各种地貌呈现在眼前, 这是草原向沙漠过度的地质地貌—戈壁滩。</h3> <p> 过了大柴旦,在翻越当金山及阿尔金山结合部的隘口之前,这条笔直的公路就是被网友称为“西北最美一号公路”。</p> <p>  青海与甘肃的河西走廊正是以祁连山分隔开的,从青海进入河西走廊,或从河西走廊进入青海,只有两个隘口可以翻越,东边的是扁都口,西边的是当金山与阿尔金山的结合部。从青海柴达木盆地过来,到了这个结合部后一路下坡就是甘肃的酒泉地区-敦煌了,我们从海拔3700米的阿尔金山一路下至海拔800米的敦煌,我耳鸣持续超过了20小时,坐飞机也没有过这种感觉。经过近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入住敦煌市郊的自驾车营地。</p> <h3>  敦煌自驾车营地酒店,这里环境非常棒,房间很大,我们将在这里连住三晚。</h3> <p>  9月1日早上5:45时出发去鸣沙山骑骆驼看日出,鸣沙山距市区也就十几分钟车程。整个敦煌市区都被沙漠和戈壁包围着,这里非常缺水,真担心什么时候就被沙化了。</p> <p>  鸣吵山和月牙泉是一个景区,除了门票外,骑骆驼上后山来回是每人100元,早上看日出须加多20元,每5个骆驼组成一队,由一名驼工负责,把相机(手机)交给驼工帮忙照,每人收20元,我们这个驼工是个小伙子,很认真、很耐心地帮我们在各个角度拍了七、八十张美照,非常感谢!</p> <h3>  说实话,我们骑骆驼上鸣沙山观日出来回加拍照将近2小时,收每人140元还是挺划算的。</h3> <h3>  月牙泉</h3> <h3>  10:30时返回住地稍作休息,午饭后即前往重头戏—莫高窟。</h3><h3> 莫高窟始建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据说在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个叫乐尊的僧人由西而东路经鸣沙山,忽见前方的山崖上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不断有禅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由于是在沙漠高处,故称为“漠高窟”。</h3><h3> 说到“漠高窟”,就不得不说说佛窟造像艺术的由来。佛教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印度和尼泊尔一带,创建佛教的那位王子被后人尊称为“佛佗”(释迦牟尼),大约在东汉期间,佛教逐渐由河西走廊传入中原。早期佛佗是不允许造像的,在约400后,地中海沿岸古希腊的石像艺术登峰造极,这种造像艺术感染了佛教徒,凿石造像也就通过古丝绸之路由东罗马帝国—安息王朝(波斯)—贵霜王朝(中亚地区)传到了龟兹,当时的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才是佛窟造像艺术的鼻主,但由于年代长远和风沙侵蚀,这些佛像艺术早已不存在。现存最早的石窟佛像位于武威的天梯山石窟,它是北凉时期由僧侣昙曜在北凉国君沮渠蒙逊的支持下凿窟造像的,早于莫高窟近200年。由于一九五八年在天梯山下建造水库,一部分佛像被迁移到了甘肃博物馆。</h3><h3> 为更好地保护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普及教育,现在参观莫高窟首先是进入环幕剧场观看莫高窟历史及主要洞穴艺术的电影,可使你全面地认识莫高窟。看完电影,便乘上景区穿梭巴前往十几公里的莫高窟参观,途中,我发现在方圆几十公里除了戈壁滩,周围不见人烟。为限制参观人数,在旅游旺季,参观莫高窟分A、B、C三个等级的门票,A等票可参观8个石窟,但需提前一个月预订,B等票只可进4个石窟,而C等票就只能看电影了。可见政府对莫高窟的保护力度!</h3><h3> 说到莫高窟,就不得不联想到另一个闪亮的的名字—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为了敦煌艺术,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到了生活环境艰苦的莫高窟,妻子又离他而去。他如“痴人”一般守护莫高窟50年,几乎把一生都交付于他所痴迷的敦煌,无怨无悔地守护着这座人类的艺术宝库。一九九四年长眠在莫高窟对面的山岗,他曾说:“来世还要坚守莫高窟”!</h3><h3> </h3> <h3>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一千多年的创建发展史上,包括创建新窟和重修先代洞窟,所依赖的完全是社会力量,因此它又是一处社会化的活动场所,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它始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盛于随唐,衰于元后。在尘封了将近600年后,清光绪26年(1900年),当地有个叫王元禄的道士无意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被发现后,可怜的王道士在官府不理,一无资金、二无人手的情况下苦守着藏经洞,不久,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鄂登堡、日本人橘瑞超分别以各种不公正的手段,从王元禄手中骗取了大量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可以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的藏经洞文物,以使至今,绝大部分的经文、绢画等价值连城的文物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收藏起构。从此,世人从莫高窟知道了敦煌,从敦煌认识了中国。</h3><h3> </h3> <h3>  第96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经过晚唐、宋初的不断重修,由最初的四层、五层到后来建到九层,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石窟。</h3> <p>   我认为对于晚清发现藏经洞的王元禄这个穷道士在对古代文物的作为是有争议的。其实当年王元禄发现了藏经洞后马上就报给了官府,但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没有引起官府的重视,只是让王元禄先自行看管,并无资金和人手提供。在王元禄艰难困守了几年后,已心有余而力不从,只好忍痛割爱,把藏金洞的经文、绢画等大部分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洋人。所幸的是,这些洋人都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文物很好地包装好,再用木箱装着运走,使它们都无一缺损地收藏在世界几个知名图书馆或博物馆中。而当朝庭获知这些消息后,派人把剩下的那八千多册经文和绢画只是用草席包裹着,用马车送往北京,但一路丢失和损毁不少。后人大多痛骂王元禄,认为他是拾恶不赦的卖国贼。然而,我却认为没有王元禄当初的忍痛割爱,就没有现今藏经洞人类历史文化宝库得到大部分的完好保存。王元绿为保护莫高窟藏经洞文物是立下一功的!</p><p> 这是后人为王元禄立的塔。</p> <p> 晚上,拾多位团友凑在一起,享受着一桌“敦煌盛宴”,把敦煌美食尝了一个遍。因第二天要“西出阳关”,便想起了那“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今晚喝了不少酒!</p> <p>“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p><p>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br></p><p>“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p><p>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p><p> 这两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今天亲自来到古时候的边关,以园我的两关情结。</p><p> 9月2日,我们先到了距敦煌西南约70公里处的阳关,其实阳关遗址仅剩一座锋火台残垣了,现在这座建筑是后仿的,里面是阳关历史的小型展览馆。</p> <h3>  在阳关办理“关照”。</h3> <p>  古时想要随时多次出入关卡,又不受时间限制,就会行贿发卡官员多弄几个“关照”。“多多关照”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p><p> 这是我弄到的“关照”。</p> <p>  身后这条大道就是通往西域的“阳关道”了,一条很宽、很大的戈壁滩大道。“西出阳关无故人”!充分体会到古人通往西域的艰辛。</p> <p>  中午在阳关用完午餐后便去了玉门关,玉门关在敦煌的西北部,它与阳关和敦煌基本呈等边三角形之势,图中就是当年玉门关仅存的四方城,更加深了“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认知了,可见当年的边关将士的艰苦。但感觉这里的风却挺大的,或者是李白的那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把风引来了吧!</p> <h3> 从玉门关沿戈壁公路继续向西前行七十多公里就到了雅丹地质公园,今天这里的气温超过50摄氏度,再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地区了。由于常年受到强劲的风沙侵蚀和雨水的冲刷,久而久之,这里的山体风化后就变成现在怪石嶙峋的雅丹地貌。当这些怪石在风的作用下,就会产生鬼哭狼嚎的巨大声响,所以当地人又把这里叫做“雅丹魔鬼城”。</h3> <h3>  众多各种各样的怪石所组成的阵势相当壮观!</h3> <h3>  在返回敦煌的途中,远远看到十分刺眼的强光,它就是世界最先进的发电设施—熔盐发电。</h3> <h3>  9月3日,我们从敦煌沿河西走廊向东,经过瓜州、玉门,行驶365公里,到达了明长城的西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的嘉峪关。</h3> <h3>  建立嘉峪关的明朝大将—冯胜将军塑像。</h3><h3>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栽种的柳树,后人称“左公柳”。</h3> <p>  明朝初年,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由于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浙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隘便成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p><p>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东端起点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最大的关隘,也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p> <h3>  这部分明长城由嘉峪关城楼一直修到了北面黑山山顶,向南则一直修到祁连山脚90米深的大峡谷边上,扼守着南北相距20公里的隘口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h3> <h3>  下午,我们入住距嘉峪关以东20多公里的酒泉市。</h3> <h3>  酒泉的名称来原于西汉时期,当年霍去病打败匈奴,获取河西走廊时,汉武帝龙颜大喜,特意从长安运送几大坛美酒犒劳霍去病,霍去病心想打了胜仗主要还是靠全体将士的奋勇拼杀,于是他将几大坛美酒都倒入泉水里,全体将士就这样喝起了庆功酒。后来人们把这口泉叫“酒泉”,再后来就把这个地方叫“酒泉”。</h3> <h3>  9月4日中午离开酒泉,前往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令人惊叹,当你置身于其中,它那磅礴的气势、壮观的场面、奇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只能用震撼来表示!</h3><h3> 我们是在下午约16:00时进入“七彩丹霞”景区的,持票进入后,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乘景区观光车参观四个景点,越往里去,景色越精彩。在斜阳的照射下,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显得更加灿烂。</h3><h3> 据说公园腹地还有更壮美的景区还没有向游客开放。</h3> <p>  这是扁都口,古人从中原到河西走廊一般都从这里通过。</p><p> 9月5日,我们的行程需从张掖由扁都口翻越祁连山,经过西宁返回兰州。这其间,如果是七、八月份,可以在民乐和门原观赏到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现在我们只能观赏到祁连山那壮美的自然景观了。这是我们旅途中乘车时间最长的一天,行车将近12个小时。有几位同团的游客因为怕坐太长时间的车,提前在张掖离团,自行乘高铁返回了兰州。</p> <h3>  向横艮在前面的那道屏障—祁连山进发。</h3> <h3>  差点看成“景阳岗”了!</h3> <h3>  祁连山腹地的高原草场</h3> <h3>  祁连山上好风光</h3> <h3>  9月6日青甘大回环之旅结束后,我们自行入住兰州白云宾馆东楼,又将开启一个星期的租车自驾游模式。</h3><h3> 白云宾馆东楼座落于兰州白塔山山腰,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游玩白塔山、中山桥、秦腔博物馆、桥梁博物馆…等,还有就是一嗨租车店就在山下,去甘肃省博物馆在山下乘公交就几个站,相当方便。</h3> <h3>  我们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必定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区的人文历史。这天我们去了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的历史当然是首推“丝绸之路”汇聚地河西走廊,而他们的铜奔马、人头型器口彩陶瓶、驿使图画像砖三件镇馆之宝所代表的历史文物,无不反映着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及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中出地于武威雷台汉墓的“铜奔马”已被国家旅游局作为中国旅游标志,嘉峪关出土的“驿使图画像砖”也被视作中国邮政的“形像大使”。</h3> <p>  白塔山下停着一辆家乡牌照的“吉姆尼”,在兰州能见到一辆挂粤A牌的车还是挺亲切的,不知他是否从广州一路开上来的呢!</p> <h3>  下午回到酒店,在酒店的观景台拍摄到夕阳下的兰州。</h3> <p>  9月7日早上,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把母亲河—黄河影耀得无比辉灿烂。趁着这美丽的霞光,我们一路登上白塔山。</p> <h3>  白塔山上的“黄河第一阁”。</h3> <h3>  白塔山上,白塔寺的“白塔”与众不同,它是汉、藏佛教的完美结合!</h3> <h3>  午餐后,驱车270公里前往武威。途中穿越中原与河西走廊相隔的天然屏障—乌稍岭。经过乌稍岭要穿过4个隧道,总长度近20公里。</h3> <p>  在距武威市区还有二十几公里的地方先去了百塔寺。原来的百塔寺已全部毁于1927年的大地震,虽然现在的白塔寺是重建的,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却有很深厚的历史意义。</p><p> 在十三世纪三、四十年代,蒙古汗国从中原内地到中亚再到欧洲,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灭掉占据河西走廊的西夏王朝后,令到当时长期分裂割据、不相统属的土蕃根本无力对抗蒙古大军。而此时,元太宗三皇子阔端为了统一西藏,对土蕃政权实施了恩威并举的策略,。西藏活佛萨加班智达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他一方面为本民族前途和命运负责,另一方面为佛法更加弘扬,他不顾自已年迈体衰和个人安危,毅然带着两名侄儿八思巴和恰那多吉等一行僧侣用了两年时间奔赴凉州(武威)。公元1247年,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迦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凉州的幻化寺成功举行了会谈,一至达成了西藏的行政管理权归蒙古汗廷,而河西走廊各民族、蒙古军官兵等僧俗民众,开始接受和信奉藏传佛教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土蕃地区纳入蒙古汗廷的管辖,西藏正式纳入蒙元的版图。</p><p> 萨迦班智达再也没有返回西藏,五年后圆寂于凉州幻化寺,阔端亲自为萨迦班智达在幻化寺建了一座白塔,但阔端也在同年去世。八斯巴为纪念师傅,在白塔的周围修建了一百座白塔,后来这里就改叫做“百塔寺”。</p><p> 忽必略接任蒙古大汗时,封八斯巴为国师。在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后,元朝正府将西藏同中原内地各省一样行使管辖和治理,八斯巴被封为西藏地方的最高长官。继元朝之后,中原各个王朝及历届中央政府,都对西藏行使完全主权,都把西藏地方划定为一个行政区域。</p><p> “ 凉州会盟”已被历史记载,如今的百塔寺成了西藏及青海大部纳入中国版图的一个历史见证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h3>  在霍去病取下河西走廊时,汉武帝把这里取名“武威”,喻为武功军威!</h3> <h3> 9月8日,武威断断续续下起了雨,气温也明显下降了。这天主要在市区内参观三个历史景点,因为都距离不远,我们全天步行游览。</h3><h3> 这是出土“铜奔马”的地方—雷台汉墓。</h3> <h3>  全国排名第三的武威文庙。由于碰上维修,我们只看了一半。文庙对面是“西夏博物馆”,我们也顺道去了解了一下西夏历史文化,原来西夏李姓为唐代被赐李,其实是少数民族—党项族。在河西走廊统治了近二百年,后被蒙元所灭。</h3> <h3>  至今有1600多年历史的鸠摩罗什寺。</h3> <p>  鸠摩罗什的父亲是天竺人,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自幼天资超凡,他半岁会讲话,三岁会认字,五岁博则览群书,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翻译家。是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首。他还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发明和创造了很多汉语词汇,比如我们日常生中常用的:烦恼、未来、心田、苦海、世界、爱河……等等。</p><p> 鸠摩罗什公元344年生于龟兹,384年东行来到凉州弘扬佛法、学习汉文,401年入长安与众弟子翻译了一系列经文,413年圆寂于西安草堂寺。</p><p> 大师在圆寂前对众僧和弟子道别时说:“我译出的经文有三百余卷,若没有错漏的话,当焚身之后,舌不憔烂”,而且叮嘱弟子,要将火焚后的舌舍利运往凉州供奉。当大师圆寂焚身之后,果然其舌不憔烂。于是在凉州(武威)便有了鸠摩罗什寺,舌舍利就藏奉于寺内的舌舍利塔内。</p> <h3> 9月9日上午我们离开武威前往200多公里的山丹军马一场。途中经过焉支山。</h3> <p>  眺望眼前的焉支山,让我想到当年隋炀帝杨广,从洛阳西征至青海,在彻底打败时常骚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疏通了河西走廊后,是首个中原皇帝率众翻越祁连山、经过扁都口,在这焉支山下的大马营草原举办了“首届世博会”,拓展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让丝绸之路又重新活了起来。</p><p> 今天的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必使中华民族的辉煌到达历史新峰!</p> <h3>  这里曾经是大月氏的故乡,却早已成为阿富汉的先人;这里曾经是匈奴人的领地,仅留下“失我祁连山使我六蓄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歌谣。</h3><h3> 在北靠焉支山,南临祁连山的这片水草丰茂,牛羊成群,万马奔腾的广阔草原,从汉武帝起,这里就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家军马场,是名符其实、具2000多年历史的“国营企业”,这里的职工戏说:“霍去病是我们的第一任场长。”前段时间由于过度开发,给祁连山下这片美丽的土地造成伤害,道路也坑坑洼洼,无论是当地居民或游客都怨声载道。在习主席“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经过治理整顿,这里关闭了所有的矿场、煤窑,使自然环境换然一新。十几天前,习主席曾来到这片草原视察。</h3> <h3>  中午时分,我们入住了山丹军马一场最好的酒店。</h3> <h3>  今天是我们结婚32周年的日子,点了一份当地的“草原野蘑菇炒牦牛肉”和当地的“油麦菜”。</h3> <h3> 9月10日早上7:00时,本来约好是我们夫妻俩一起到草原骑马的,但由于夫人受高原反应(海拔3000米)而感到不适,所以只有我单枪匹马上了。我与向导分别去了鸾鸟湖,翻过两座山去寻找马群,然后与牧民一起赶着马群去湖边喝水,最后又去了窟窿峡风景区。连续骑马近5个小时,那种在马背上时而慢步,时而奔跑的感觉真好!</h3> <h3>  下午,本打算去一趟临松薤谷的马蹄寺,去看看那儒学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包融的地方,它有太多的故事等着我去听。但酒店老板劝我取消了这个行程,虽然导航里程并不太远,但是去那边的道路仍在维修,一来一回至少需5小时。他建议我们去后山采采蘑菇、看看牧场,体验一下草原的生活。于是我们在后山采了一会蘑菇,之后沿着小路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坡,一路上的景色让我们心旷神怡,祁连山下的牧场真是太美了!</h3> <p>  再见了山丹军马场,再见了心爱的山丹骏马。</p> <p>  9月11日吃过早餐,我们将告别这美丽的山丹军马场返回武威。回去是走的另一条道,从一场出来经过四场,在焉支山的东端走出草原(来的时候是从焉支山的西端进入草原),从马营口上高速回到武威,虽说这条路里程上短了七八十公里,但由于有一段二十多公里的路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在时间上和来的时候差不多。</p> <h3>  中午回到武威,去大云寺古钟楼游览了一下。</h3><h3> 武威大云寺,原名宏藏寺,在宋、西夏时期称为护国寺,是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张天锡所建造,元未因战乱被毁。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日本僧人沙门志满远渡重洋,专程来到凉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传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明、清时期大云寺香火不断,游人众多,是凉州有名的游览胜地。因1927年4月23日武威发生的8级大地震,使大云寺遭到严重损毁,唯有寺内的古钟楼岿然独存。</h3><h3> </h3> <h3>  大云铜钟被称为凉州八景之一,它悬挂于大云寺古钟楼内,是一件罕见的国家一级文物,是凉州人心目中的神钟。</h3> <h3>  8月12日,收拾好行李,驱车行驶至245公里的兰州中川机场,并在机场还车。一路上都在下雨,途中经过乌稍岭时气温仅4度。</h3> <h3>  15:00时之前还是乌云密布,在准备登机返回广州时却是晴空万里了。</h3> <h3>  晚上19:30时,顺利回到了广州,结束了这18天的快乐旅程。又将迎接中秋节与家人团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