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资讯

美友2052094

<p><br></p><p>上海出台方案全力实施上海版“新基建”4大建设行动</p><p><br></p><p>日前,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力实施上海版“新基建”4大建设行动。</p><p>一是“新网络”建设行动。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建设新型政务外网及网络安全设施;构建全球信息通信枢纽。</p><p>二是“新设施”建设行动。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硬X射线等大设施建设,开展下一代光子科学设施预研;争取国家支持布局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电镜中心、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若干先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围绕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p><p>三是“新平台”建设行动。主要包括:建设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打造超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础支撑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深度学习等多种算法训练试验。探索建设临港新片区互联设施体系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慧大脑工程。</p><p>四是“新终端”建设行动。主要包括:规模化部署千万级社会治理神经元感知节点;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建成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贩卖机、智慧微菜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布局;建设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完善城市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政府网)</p> <p><br></p><p><br></p><p>上海明确从五方面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p><p><br></p><p>5月7日从上海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近期将从五方面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p><p>一是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三年内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引导公用、专用充电设施接入市级平合,强化对充电设施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p><p>二是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积极推进风险等级齐备、测试场景完善的开放道路测试环境建设,三年内新增5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探索开放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道路测试场景。推进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支撑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适应能力。</p><p>三是开展智慧道路建设,围绕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目标,实施新一代全息感知与智能管控的智慧道路研究及试点。</p><p>四是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开展洋山港铁公水集疏运+自动驾驶集卡物流体系建设,应用5G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港口新型基础设施重大突破;推进小洋山北侧支线码头建设进程,提升江海联运配套港口自动化能级;实施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打造智慧、友好、高效的航空枢纽。</p><p>五是建设该市智慧停车信息平台,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开发服务应用,面向社会提供停车多样化服务;创新停车管理服务模式,加强停车资源的汇集,谋划拓展至小区、医院、学校等场所,推进停车泊位潜力挖掘,提高共享服务效能。(上海政府网)</p> <p><br></p><p><br></p><p><br></p><p>上海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云上会展”</p><p><br></p><p>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前合作成立云上会展有限公司,并于5月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启动云上会展平台首展2020新车“云发布”,率先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云上会展新业态。</p><p>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海市贸促会将合作共建线上会展数字基础设施。针对会展行业对现场感、实时交互、交易安全的高要求,云上会展不是简单地将线下展览搬到线上,而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字化虚拟展馆、实时互动交易、智能商贸洽谈、全链路参会体验、展会生态服务、行业大数据资讯等平台建设,逐步打造全球领先的云上会展数字化智能平台。(上海政府网)</p> <p><br></p><p><br></p><p><br></p><p>上海黄浦区未来三年内初步形成数字经济发展体系</p><p><br></p><p>5月6日获悉,上海黄浦区于近期出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将在数字治理应用示范、数字产业引领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创新环境打造等方面深化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未来三年内将初步形成具有黄浦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数字治理水平持续加强,在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显著成效的数字应用场景示范标杆项目,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城区运行、公共服务等深化融合;数字产业能级加快提升,以应用场景开放为驱动,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推动金融、商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建立数字产业新生代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围绕细分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外滩金融集聚带数字金融、南京路—淮海路数字商业、北京东路智能装备、思南地区数字健康、世博园区数字文旅产业和电竞产业,形成黄浦数字经济发展“一带两街三区”的空间载体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5G网络建设、城域物联专网建设等基础设施达到全市领先水平。(上海政府网)</p> <p><br></p><p><br></p><p><br></p><p>江苏省开展跨江桥梁养护紧急检查</p><p><br></p><p>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日前印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跨江桥梁管养,组织开展跨江桥梁养护紧急检查,保障群众出行安全。</p><p>通知要求,各跨江桥梁经营管理单位针对近期大流量免费通行的实际运营情况,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对跨江桥梁开展一次养护应急检查,重点针对主要受力部件和抗风震等特殊设施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p><p>各跨江桥梁经营管理单位要保证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稳定运行,并对近期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判,尤其重视车辆偏载和强风振动下的结构响应,对可能造成的结构影响进行充分分析论证;要进一步加强养护巡查,优化桥梁养护工程施工方案,强化桥梁养护施工管理,完善相关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江苏政府网)</p><p><br></p><p> </p> <p><br></p><p><br></p><p><br></p><p>全国首笔农地流转合同在江苏“云签约”</p><p><br></p><p>5月6日,全国首笔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云签约”在江苏射阳成功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在农村产权交易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开展的电子合同签署及存证应用,实现了农村产权交易电子合同签署过程中“签署主体身份真实有效、签署时间客观真实”,保证了电子合同安全可靠。“云签约”打通了农村产权线上交易的“最后一环”,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农村产权交易”,改变了以往流出方、流入方必须同时去当地产权交易实体市场签约的状况。</p><p>这次在农业农村部直接指导下完成的“云签约”,一方面避免疫情期间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过程中的人群集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签约,为该省乃至全国土地合法、高效、便利流转进行了创新探索;另一方面为农业农村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提供要素保障,是该省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创新举措。(江苏政府网)</p><p><br></p><p> </p> <p><br></p><p><br></p><p><br></p><p>无锡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上线 审批时间再压缩20%</p><p><br></p><p>5月6日,无锡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其贯通32个部门审批系统,串联、并联76项审批事项,提供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的“全流程”审批服务。依托这一系统,今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将全部减至80个工作日之内,比省定改革目标再压缩20%。</p><p>该系统将工程建设项目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4个阶段,建设单位只需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不同阶段的审批部门共享申报材料。建设单位可以网上申报或在无锡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提交申报材料,相关审批部门在承诺办结时限内出具审批结果。审批中生成的证照、批文,建设单位可下载打印、到综合服务窗口领取或请窗口邮寄送达。(江苏政府网)</p> <p><br></p><p><br></p><p><br></p><p>山东五大行业去产能实施综合标准评价</p><p><br></p><p>山东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应急厅、市场监督管理局、能源局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20年山东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以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五大行业为重点,今年该省将实施能耗、环保、质量、技术、安全综合标准评价关停退出一批落后产能。</p><p>能耗方面,达不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要求的产能,在6个月内整改;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可提出不超过3个月的延期申请;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p><p>环保方面,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产能,在6个月内整改,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可提出不超过3个月的延期申请。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采取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p><p>质量方面,相关产品质量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能,依法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在6个月内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依法关停退出。</p><p>安全方面,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产能,立即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并通报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相关证照。</p><p>技术方面,按照有关产业政策规定,淘汰相关工艺技术装备,须拆除相应主体设备。具备拆除条件的应立即拆除;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应立即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置,封存主体设备(生产线),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再恢复生产,同时在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主管部门网站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并限时拆除。(山东政府网)</p> <p><br></p><p><br></p><p><br></p><p>广东八大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p><p><br></p><p> 5月6日,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八大举措,支持该省大学生就业创业。</p><p>一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扩大公务员招录规模;实施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招聘行动;加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招聘力度;实施“千名高校毕业生从医上岗退费”计划,鼓励引导医疗卫生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国有企业今明两年连续扩大招聘规模,不得随意毁约。</p><p>二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计划。将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对于已明确可签约的实习学生,学校要及时推动用人单位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鼓励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产教融合实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组织动员用人单位开发1万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用人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p><p>三是助力开展大规模招聘活动。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线上招聘活动;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空中双选会;举办广东省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洽谈会和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活动;组织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开展“国企专场”招聘。</p><p>四是加强就业指导和困难帮扶。开展好重点疫情地区和就业困难学生的摸底调查工作;举办面向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及湖北籍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广东专场)。</p><p>五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力度。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就业,或到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按每人3000元给予补贴;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业的,按每人5000元给予补贴。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可享受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给予补贴。</p><p>六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发展,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机会。加快推动大学科技园发展,降低创业成本;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学生(在校及毕业5年内)成功创办初创企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可按规定申请一次性创业资助。</p><p>七是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对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对护士执业资格、渔业船员资格、执业兽医资格、演出经纪人员资格、专利代理师资格等5项准入类职业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尚未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校毕业生,可先申请实习登记,在律师事务所实习。</p><p>八是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依托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就业签约等一网通办;引导用人单位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广东政府网)</p> <p><br></p><p><br></p><p><br></p><p>广东明确从四方面重点推动 “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p><p><br></p><p>5月7日,广东省工信厅发布了《广东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试点方案(2020-2022年)》,明确从四个方面重点推动 “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p><p>一是实施工业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加快5G园区网络建设,选择企业集聚度高的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行业骨干企业等,支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等加大力度部署建设5G园区网络。</p><p>二是探索多种企业网络建设运营服务模式。支持探索多种5G网络构建方案及相关建设、运营和服务模式。探索建设电子信息、船舶、钢铁、石化、油气管道等5G行业专网。面向企业实际场景需求等,开展5G与工业以太网、工业总线、Wi-Fi等企业现有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融合升级改造。</p><p>三是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聚焦垂直行业共性应用场景,初期以移动机器人、园区物流、信息采集等为主,培育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逐渐推动5G网络部署应用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延伸。</p><p>四是组织“5G+工业互联网”企业规模化推广。选择数字化基础好、网络改造意愿强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工业园区等,依托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组织实施以企业5G内网覆盖为主、结合具体工业互联网应用的“5G+工业互联网”企业规模化推广。(广东政府网)</p> <p><br></p><p><br></p><p><br></p><p>福建省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 </p><p><br></p><p>福建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日前下发通知,决定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分类分层帮扶服务体系。试点时间为期一年,帮扶服务对象包括兜底保障对象、低收入对象、其他特殊困难对象。</p><p>通知明确,各试点单位按照特殊困难群体建档致贫类型给予精准帮扶服务,结合本地实际选择若干帮扶服务项目进行探索创新,加快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具体任务包括生活救助、急难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结对帮扶、社会参与。其中,鼓励采取“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建立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与特殊困难家庭和个人的结对帮扶服务,提供资金和物资帮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帮扶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帮扶服务需求与社会力量供给对接平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实施以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项目。(福建政府网)</p><p><br></p><p> </p> <p><br></p><p><br></p><p><br></p><p>福建三部门发布通知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p><p><br></p><p>日前,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p><p>根据要求,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得超过省级规定标准。经批准异地建造住宅的,应严格按照“建新拆旧”要求,将原宅基地交还村集体。对人均耕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保障农村村民户有所居。同时,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严禁下乡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严禁借流转之名违法违规圈占、买卖宅基地。</p><p>此外,通知还列举了不得批准宅基地的几种情形。农村村民将原有住宅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农村村民申请异地新建住宅,不同意将旧宅基地退回村集体的,对宅基地面积或住房面积已达标、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及省、市、县(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不符合申请资格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福建政府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