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39b54a">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的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font><br></h3> <h3><font color="#39b54a">一、让孩子学会分享</font>(长大后才不至于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h3> <h3><font color="#39b54a">二、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font></h3><h3><br></h3><h3>有多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你只需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管”。</h3><h3><br></h3><h3> 在家里,你可以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可是他总有长大的那天,当他步入社会却发现自己格格不入时,会给孩子带来毁灭性后果。</h3><h3><br></h3><h3>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承担家庭责任的义务,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一个自主的机会,在他力所能及范围内,给孩子分配一些事情,让他明白付出才有收获,否则,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包办,时间长了他会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一味索取不知回报,还谈何感恩呢?</h3> <h3><font color="#39b54a">三、适当对孩子说“不”</font></h3><h3><br></h3><h3> 尤其孩子三岁以后,有时候他的哭闹是带有目的性的。我曾经在商场见过一个躺在地上撒泼的小女孩,只为了要一个玩具,父母不同意买,她便躺地上哭闹。<br></h3><h3><br></h3><h3> 如果这一次父母同意了,那么孩子就知道,原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我想要的玩具,于是下次她会变本加厉,因为她曾经得到过父母这种错误的引导。</h3><h3><br></h3><h3>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在孩子第一次企图通过哭闹来“威胁”父母时,一定要语气坚定地告诉她:“不可以买。”如果你想哭闹就闹吧,我就在旁边等你,等你什么时候闹够了回家。</h3> <h3>有些父母可能总想把自己幼儿时期缺失的,在孩子身上弥补回来,所以竭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孩子要啥给啥,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感恩。</h3> <h3><font color="#39b54a">四、规定餐桌礼仪:长辈没动筷子,小孩不能先吃。</font></h3><h3><br></h3><h3> 我们知道现在幼儿园、小学等下午放学都很早,孩子回到家就想吃,而家庭中吃晚饭的时间一般在六七点,怎么办呢?<br></h3> <h3>让孩子先吃?让孩子先写作业?我认为最合适的就是让孩子先写作业,等到家人到齐再一起吃饭,一定让孩子养成这个意识,等到将来走出社会,这是起码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假如家里有其他成员不能赶回来吃饭怎么办?大家吃饭前先拨出来部分饭菜给他留着。</h3><h3><br></h3><h3>另外,也不要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不要让他以为好东西就得他吃、他才能拥有,一旦孩子习惯了被宠溺、吃独食,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更别提换位思考了,甚至有的父母还要感叹“孩子不杀之恩”,这哪里是养孩子,分明是养了个仇人。</h3><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h3><font color="#39b54a">总之,一个缺乏感恩的孩子,无论他的能力多么出色,都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者,都难以被别人以及社会接受和认可。</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