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秦 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乐天诗赞东坡歌咏身临西湖思西子</p><p class="ql-block"> 徽钦含辱若水骂金心系岳庙念岳飞</p><p class="ql-block"> 这是去岁八月游览杭州西湖和岳庙时有感而发所撰写的联句。</p><p class="ql-block"> 当我站在西子湖畔望眼西湖时,心里涌现出的是阵阵感动,感动西湖遇上了那么多历史文化名人的青睐,感动西湖让许多名士留存青史,感动西湖成为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成长的印证。而当我走进岳庙时,心情却非常沉重。我的心情很复杂,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伤痛和无奈。因为提起岳飞,可以说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他,很少有人不同情他,很少有人不痛惜他。因为他冤,八百年来第一冤,千古奇冤。连天地都为他喊冤,他如何不冤?</p><p class="ql-block"> 我最早接触岳飞是在儿时,看了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小人书,其中对我印象深刻者就数岳飞。“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大战金兀术”、“朱仙镇大捷”等故事让我激动不已,他的英雄故事成为我儿时重要的精神食粮。直至今日,岳飞在我心中仍然是一如既往的高大,高大成一尊神。只是对他的悲剧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岳飞的悲剧,非他一人之悲剧,而是南宋赵氏王朝153年之悲剧,抑或是大汉民族两千年来最大之悲剧;岳飞的悲剧,非他性格之悲剧,而是时代之悲剧,更是两千多年来封建帝王家天下畸形社会专制主义传统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奴性意识强烈之悲剧。</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岳庙拜祭岳飞时,当我给孩子讲到岳飞很快就要收复旧山河时,却在一日之中收到宋高宗赵构十二道催命金牌,不得不班师回朝,岳飞发出“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感叹,之后很快就让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孩子问我:“爸爸,秦桧为什么要杀死岳飞?”我无法回答。是我不知该如何回答,我怕我的回答又进入历史的怪圈,我怕我的回答孩子还一时接受不了。就这样,到今天,我才提起笔,把我的观点写出来。也许,我的观点早已成为许多知名学者和文史专家讨论得不能再讨论的话题,他们也早已有了定论,但我还是要说,一来是为了缅怀岳飞——我心中永远的英雄,一来是为了更彻底的了解纪念岳飞。</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当岳飞为南宋小朝廷打下半壁江山时,宋高宗很是高兴,要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当时就谢绝了高宗的赏赐。 说:“强虏未灭,何以家为?”和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出一辙。高宗又问岳飞:“爱卿,天下何时可以太平?”岳飞回答:“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可太平!”多好的回答。我认为这是千古一答。天底下最好的对天下如何太平的回答。就是今日,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现如今,又有几个能摆脱了这铁的定律。</p><p class="ql-block"> 作为宋高宗最为倚重和宠爱的大臣,岳飞为何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呢?秦桧之流的诬陷固然重要,但作为能和秦桧相提并论的大臣,在朝中的地位何其重要,而且又是有很大军功的大将,又是手握南宋一半军权的将军,大家想想,扳倒这样的将军谈何容易,绝非秦桧之流轻而易举能为之的。事实上,他们在扳倒岳飞、谋杀岳飞及其子岳云和部下张宪时却非常容易,何也?我认为非宋高宗而不能。但高宗对岳飞如此倚重,为何还要置岳飞于死地呢?欲处置而后快呢?这可能和岳飞本人有关系了。</p><p class="ql-block"> 《宋史》载岳飞以少胜多大战金国十万骑兵,金兵主帅兀术逃入汴京(今开封),岳飞大军追至离汴京仅有三四十里,当时沿路父老争相送米送水送酒,犒劳义军,岳家军士气高扬,岳飞言道:“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岳飞本人有词《满江红》,其中有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终极目标是“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这还了得,直捣黄龙不怕,“迎回徽钦”二帝才是致命的,尽管徽宗已死,但宋钦宗还在。哥哥回来,而且是名正言顺之帝王,还有他赵构什么事。所以宋钦宗绝不能回,谁赞同回谁就是与高宗为敌,在自己危机存亡关头和半壁江山相比,宋高宗自然要为自己考虑,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古帝王大都是寡德之人,区区一个岳飞,牺牲一个又有何妨!明代著名文人才子文征明也写过一首《满江红》,其中有云:“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生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文征明对宋高宗赵构的心里分析真是一针见血。可以说是高宗与秦桧一起改写了岳飞的命运,改写了南宋的命运,也改写了整个大汉民族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才是岳飞含冤而死最最根本的原因,但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性格所造成的呢?如果他当初只谈收复中原,不谈迎回徽钦二圣,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再说,辅佐高宗十多年了,高宗的反复无常、对收复失地的优柔寡断和高宗对属下的猜忌他应该有所了解吧!岳飞要是稍稍注意一点,又何以会如此呢?他就是不肯屈尊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他也不想为了一己私利而出卖自己的人格,才造成今天的这样结局。如果他想到了这些,也做到了,那他母亲在他背上所刺的“精忠报国”还有什么意义?那他岂不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伪君子,成为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狗头将军了吗?他就是要忠,哪怕头破血流,哪怕刀山火海,他也要一往无前。这才是真正的岳飞,真正的让百姓心中真正敬仰的战神。</p><p class="ql-block"> 也可以说,岳飞在政治上太幼稚。军事上,他是一个人才;政治上,他是一个“儿童”。他多次上书高宗立太子之事,这是帝王的家事,他怎么能随便涉入呢?犯了大忌。可以这样说,他是真正的不懂政治,多次触动了官家的利益,才招来杀身之祸的。</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么说,他都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远去很久了,但历史并没有遗忘他。他的性格和精神也逐渐融入到了华夏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的一部分。三百年后,和岳飞同样的一个人出现了,那就是于谦,又一个不忘“靖康耻”的人。只是于少保洗了“靖康耻”,迎回了英宗朱祁镇,但却被复辟后的英宗杀害。他做的事和岳飞是惊人的相似,只不过一个没成功,被冤杀了;另一个成功了,也被冤杀了。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岳飞和于谦的坟墓都在杭州西湖之畔。我还能说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会遗忘,英雄永存人间。</p><p class="ql-block"> 岳飞千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秦云,字子游,号環青楼主,又号雲嵐齋主。一九八O年生,山西省陵川县人。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文史研究及文艺创作,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若干。现为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中文、书法教师。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京华印社社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大同市书法家协会理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