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行动!他们在干什么呢?这是劳技课吧?不——是!这是新教育下,芦台四小四二班研发的一项课程。 学校购买了“新教育”必读书籍,并开展了教师共读活动。我选了《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朱永新教授在书中记述了新教育的实验历程,并对取得的实验成果做了详细的展示。 <p> 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朱教授从起初的理论研究转入到了实验研究。这就告诉我们,行动是开展新教育的不二法门。</p> 很多人都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没有“行”的验证,就不能说是真正的“知”;“行”促进“知”的升华,是“知”的最终落脚点。 这就像《晏子春秋》中晏子对纪国有治国良策却亡国的分析:“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良策,要把它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而纪国有这样的箴言,却装进壶里,不亡国还等什么呢?”这就是“君子之道,悬于闾”的道理。 对待新教育这么好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去实践,不要让它停留在书和讲座中。我们要做“新教育”的君子,不要当亡国的纪国臣民。 在线上学习期间,新教育怎么行动起来呢?确实,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在这特殊时期,很多都受到了限制,很难开展。其实一切行动最大的拦路虎不是外在的因素,而是内在的行动意志不强。还是要尝试着迈出第一步。 <p> 我们的第一步就是“研发卓越课程”。但现在也只是“研发课程”阶段,还很“拙劣”,距离“卓越”还很远。但不迈开了第一步,就永远达不到“卓越”。</p> <p> “真作文”——就是这个“课程”的名字。一切的新教育行动要以“师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出发点。对“幸福完整”的理解可能是仁者见仁。精神上的幸福应该可以超越物质上的幸福。认识并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展现“真善美”,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了。写作是获得精神幸福很好的途径。但应试文,被迫文,抄袭文,必定不会给师生带来幸福。于是就有了这个“真作文”的课程。</p> “真”就是叙真事,写真景,抒真情,追求“真善美”。真作文的来源就是真体验。其实部编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习作,都会配合相应的活动,注重学生的真体验。<br> <p> “真作文”的课程要领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开展“真活动”,学生从中有“真体验”,再写“真作文”。</p> 下面就简单展示三个“真作文”案例。<br> 一、“找春天”观察笔记 <br> 疫情的隔离,隔不断春天的脚步。在抗疫形势好转之时,鼓励学生做好防护,走出家门去看看花草树木,享受春风拂面,拍下春的照片。这必会缓解宅在家里时的郁闷,必会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就是“真作文”中的“真善美”。观察过程中,选定一两种植物,进行多日连续观察,孩子们必会有“真体验”。过程中再坚持写观察笔记,开展师生交流,这就是“真作文”。<br> 老师也要去享受“找春天”的幸福,也要同孩子们一起写观察笔记。 二、“我学会了_______”——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br>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成长,没有真体验就不会有真的成长。完成这次习作,如果孩子们只是为了写作文而写,真的可能无内容可写。于是我们开展了“我学会了_______”活动。让孩子们选择一件既有难度,又能通过努力而学会的事儿。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从中积聚战胜人生道路中困难的勇气,这就是这次“真作文”中的“真善美”。实践过程中,有期待,有失败,有奋斗,有成功……这就是这次“真作文”中的“真体验”。再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写成文章,就又是一篇“真作文”了。<br> 孩子们,有的学炒菜,有的学包饺子,有的学做奶茶,有的学做发条船…… 三、“我的自画像”——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br> 这次习作以“猜猜我是谁”的活动,来完成真作文“我的自画像”。孩子们在文章中介绍自己的特点,并用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来体现这些特点,但文中不要写出名字。之后再开展“猜一猜”的环节——展示学生作品,让同学们猜文中的人物是谁。 这些作文可能一时体现不出很高的水平,但这是“真”正的作文。里面有真事儿,有真景,有真情,有真体验,有真善美。有了这些,写作就会慢慢变成“幸福”的写作,而写作水平会成为“幸福”写作的赠品。<br> 目前不能实现全员的真正参与,是个大问题。 在今后可以尝试的解决方法:1家校共育,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真作文”的课程中;2适当开展生生、师生、家长与孩子的合作,完成“真作文”中的“真活动”;3注重课程中的交流、展示、评价,设计更加新颖的形式,把交流、展示、评价扩展到学校、社会。 不知这些方法是否有效,但不行动肯定无效。还得要行动。<br> 行动!行动!不行动,永远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研发课程行动的第一步已迈出,步伐还很小,但也缩短了到达“幸福完整生活”的距离。